连续6个季度不断刷新纪录——全球芯片“代工之王”台积电业绩又爆表了!
台积电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公司实现营收1553.82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2%;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达4382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010亿元),同比增长21%,连续六个季度刷新纪录;2021年全年营收为1.59万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657亿元),同比增长18.5%。以上三项营收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台积电美股最新市值约为64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8万亿元)。
在芯片短缺的大背景下,台积电可谓是红得发紫。据媒体报道,为了保证货源,苹果、高通、AMD等数十家客户,纷纷预先支付资金给台积电。预计2022年,台积电将取得1500亿新台币的预付款,约合人民币346.35亿元。
近日,据Susquehanna更新的芯片交付周期报告,去年12月,企业采购半导体的交货周期拉长至约25.8周,比11月增加6天,创下2017年开始追踪数据以来最长纪录。德勤预测,2022年期间许多类型的芯片仍将面临短缺,但不会像2020年秋或2021年那么严重,亦不会波及所有芯片。
台积电营收连续六个季度刷新纪录
1月10日,台积电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为1553.82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4.8%。
2021年第四季度,台积电营业收入达到4382亿新台币(约合15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连续六个季度刷新纪录;这个数字高于公司此前给出的154亿美元-157亿美元的预测,以及分析师4362亿新台币的一致预期。
2021年全年,台积电营业收入高达15874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8.5%,上年同期为13392.55亿新台币。
台积电以上三项营收数据,均创出了历史新高。台积电的前景,也被大型机构看好。今年1月初,高盛在一份报告中写到,由于芯片价格上涨、高性能计算机(HPC)/5G处于行业升级周期以及其他利好因素影响,台积电今年的增长速度将高于2021年。预计台积电2022年的美元营收同比将增长26.1%,而去年的预估为24.6%。
同时,高盛将台积电美股的目标价由207美元上调至208美元,相较去年底收盘价120.31美元溢价72.89%。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份,有媒体放出的统计数据显示,苹果是台积电第一大客户,为台积电贡献了25.93%的营收;第二大客户是联发科,订单营收占比5.8%,刚好是苹果的零头;AMD的订单份额为4.39%,排名第三;高通排名第四,订单份额为3.9%。
平均25.8周!芯片交付周期再创新高
1月4日,据Susquehanna更新的芯片交付周期报告,2021年12月份,企业采购的半导体从下单到收到货物的周期,已拉长至约25.8周,比11月份增加六天,创下2017年开始追踪数据以来最长纪录。
报告显示,2021年12月份,基本上所有产品的交货周期都到达了历史最高值,其中电源管理IC和MCU的交货期最长。不过,Susquehanna的研究显示,虽然平均交货期再度拉长,但一些大型供应商正更为快速的交付产品给客户。比如博通的产品交期,较之前小幅下滑至29周。
近期,艾睿电子也发布了芯片交期报告,明确表示了MCU、FPGA和线性稳压器的价格方面都是呈上涨趋势。在更细节的统计中,34个小类的电子元器件中有30个小类交期在继续延长,28个小类的价格仍然不断上涨。
东亚前海证券表示,2021年四季度以来,全球缺芯情况似乎有所缓解,市场传出对行业景气度下行的警示声音。东亚前海证券认为,一方面需求端新能源汽车、5G、IoT等新兴领域对芯片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全球新增芯片产能目前尚未大规模释放,当前时点,全球芯片交期仍然持续延长,价格持续走高,行业供需短期仍将维持紧俏。
德勤全球预测,2022年期间许多类型的芯片仍将面临短缺,但不会像2020年秋或2021年那么严重,亦不会波及所有芯片。德勤表示,全球对芯片增强型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芯片用量急剧增长,但整个2022年它们都只能被迫等待,直到供应量赶上持续增长的需求,尤其对于本地制造的芯片。德勤预测,到2022年底,芯片交货周期将接近10-20周;到2023年初,行业将达到基本平衡。
台积电芯片太抢手,苹果、AMD等客户提前付款抢订单
据媒体报道,供应链消息人士透露,台积电2022年的产能十分抢手,苹果、AMD、英伟达、高通等数十家客户纷纷预先支付资金,以确保后续的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预计台积电今年将取得1500亿新台币的预付款(约合346.35亿元人民币),这笔资金单纯依靠利息,也可以使台积电获得很大的收益。由于全球缺芯状况迟迟没有缓解,预计台积电2022年全年将不会有淡季。
业界人士分析,台积电重要客户陆续增加预付款,凸显相关订单并非虚假需求,有助降低后续不确定性。
台积电预计将于1月13日召开财报电话会议,将公布2021年财报,并释出今年一季度与全年展望。此外,公司今年的资本支出规划、产能布局、先进制程进展、半导体景气展望等方面也备受市场关注。
北京时间周一晚间,截至美股投资网分析师发稿时,台积电美股盘前价格为123.5美元,最新市值为64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8万亿元。
德勤: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达到6060亿美元
德勤全球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鉴于芯片短缺很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各方均须做好准备应对更长的交货周期和潜在的延期交货。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的短缺程度可能各不相同。
2021年中期,部分严峻短缺情况似乎有所缓解。这取决于所需芯片的类型。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加密挖矿的芯片需求呈增长态势,表明此类芯片在未来6-12个月将处于供应相对紧张的状态。
德勤全球表示,芯片使用者应预计到,采用最先进制程节点(3纳米、5纳米和7纳米)生产的芯片在明年之前都会供不应求。这些芯片的生产难度是最大的——其产量向来偏低,仅少量芯片厂有能力制造,同时需求量又很大。采用相对低级制程节点的芯片则可能会更快恢复供需平衡。
与此同时,对半导体制造商、分销商和设备供应商而言,最大的挑战可能是避免陷入这个行业为人熟知的涨跌周期。德勤称,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短缺过后都会出现一次供应过剩,导致价格、收入和利润持续下降。过去25年的周期波动幅度之大,如同一趟没人愿意主动搭乘的过山车。1996年到2021年,芯片收入同比飙升超过20%的情况至少出现了七次。而同一时期同比暴跌近20%的情况也达到五次,其中2001年的跌幅尤为惊人,收入较前一年狂跌近50%。
但从长期来看,整体趋势始终呈向上增长态势。尽管面临持续短缺,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仍增长了25%,德勤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增长10%,达到6060亿美元,这几乎是1990年580亿美元的十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月10日,360数科新总部大厦动工仪式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开工后,360数科将用三年时间,以“Eco+360”为理念,打造普陀区“绿色科技示范楼”,使其成为区内最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之一。
据悉,360数科上海新总部项目位于普陀区长征镇新曹杨地区,北至规划雅砻江路,西至中江路、南至规划青衣江路、东至规划简阳路。项目总用地面积1981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据了解,在项目的设计理念中,绿色和智慧是两大特色。作为360数科《2021碳中和计划》的又一落地场景,整个建筑通过风环境、热环境模拟,以混合通风系统实现最大程度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建筑玻璃幕墙拟采用的材质,不仅透光率好,隔音隔热效果也更佳;还将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雨水收集节水技术,使得整栋建筑的节能率大大提高。此外,项目还力求建成人性化无处不在的智慧建筑,包括智慧门禁、智慧访客、智慧停车等在内的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也在规划中。(分析师/李冰)
数据显示,360数科已经用科技手段,帮助百余家金融机构服务了1.82亿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在当前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从碳中和与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科技企业在对外向产业低碳转型供血的同时,对内也应加强绿色内部治理,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360数科此次“绿色科技示范楼”落户上海,一方面身体力行,把碳中和的施工图、路线图切实融入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公司也将继续发挥科技优势,扎根普陀,为区域数字化建设增添创新活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履行主体责任。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22年,美股将要上市的巨头能否逃过破发命运?
2021年是全球资本市场的IPO大年,对于股市行情火热的美股而言,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依然会继续吸引大批有融资需求的公司积极进驻。目前,2022年的IPO名单里已经有Reddit、Discord等知名公司,其中更是不乏对标PayPal的Stripe等估值逼近千亿美元的巨头。
但另一方面,回顾2021的IPO热潮,我们发现,繁荣之下也有众多破发和股价腰斩的公司,巨头同样未能幸免。2022年预备IPO的公司,是否会重演去年股市涨跌的起伏?哪些公司又具备笑到最后的可能性?
01 以数字科技为主,金融赛道备受期待
2021年,科技股撑起了美股IPO的大局。2022年,从已透露的信息来看,这种风格得到了延续。
在云与大数据领域,提供一体化、集中式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的独角兽Databricks,以及数据分析初创公司ThoughtSpot领衔。前者被投研机构MKM Partners 分析师Kulkarni 称之为“一直是人们期待已久的 IPO”。后者的联合创始人之一Singh曾于 2009 年共同创立了云基础设施和服务公司Nutanix,当前市值超过60亿美元。
在社交领域,两大知名社区巨头,Reddit和Discord,吸引了大部分投资者的目光。Reddit以“散户大本营”而著称,在WSB论坛散户集中力量大战机构和空头的事件发生后,Reddit以广告为主的收入迎来了爆发式成长。The Information 报道,Reddit今年有望实现3.5亿美元的收入,至少是2020年总收入的两倍。
Discord则是游戏社区方向的领导者,微软2021年试图以100亿美元-12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该公司,但最终失败。也正因为如此,二级市场认为Discord或许拥有充足的底气支撑长期发展,尤其是疫情之后在线游戏的爆发。同样受益于疫情的还有美国生鲜杂货配送服务商Instacart,由于其专注于和亚马逊、Uber的竞争,所以将原本2021年的IPO计划推迟到今年。在推迟IPO到2022年的玩家里,还有美国第一大健身器材供应商iFit的身影,它以生物识别数据实时优化锻炼。
最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科技股,Rainmaker Securities 董事总经理 Greg Martin认为,未来一年在金融科技领域可能存在 “五到六次大规模的 ‘十角兽’(十亿美元估值级别的独角兽公司)” IPO。他说:“金融科技公司肯定会在 2022 年占据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在2021年,因先买后付等概念走红的“美版花呗”Affirm Holdings成为年内最大最成功的IPO之一,而拉美数字银行Nu Holdings开盘首日的表现也不算太差。
2022年筹备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对标PayPal的Stripe是市场关注焦点,既是由于其创始人亿万富豪Patrick Collison和John Collison两兄弟的背景,也是因为其客户主要为大型企业,包括亚马逊、谷歌等。而对标Affirm的瑞典金融科技公司 Klarna虽然总部位于欧洲,但如果登陆美股,将更容易享受金融科技股的资本红利。此外还有数字银行Revolut 和Chime,企业金融服务商Brex,金融账户管理公司Plaid——它一度被Visa以53亿美元估值尝试收购,但受限于双方在金融业的地位,最终未能成功。
总体而言,2022年是对2021年乃至过去几年科技股热潮的延续。安永于上年末发布的全球IPO调研报告指出,科技行业已连续六个季度成为IPO数量最多的行业(611起),连续七个季度成为募资额最高的行业(1475亿美元)。
如果从估值角度去看2022年的IPO“预备队”,烈火之上或许还会添上新柴。
02 高估值加持,千亿巨头是否过热?
目前来看,2022年可能IPO的公司均具有较高估值,尤其是最受关注的金融科技领域,甚至有望提前预定2022年最大IPO的位置:领导者Stripe在2021年4月融资中估值950亿美元,在正式IPO定价时有希望冲击千亿美元大关。如果成功以当前估值水平上市,它将超越2021年的Rivian、Coupang等公司,荣登美股IPO规模纪录榜。
这正是赛道的力量,无论是消费者领域还是企业领域,数字金融业务的成长速度和潜力都超过了创业者和投资机构一开始的想象。尤其是数字金融连接不同领域的能力,更是打开了更多业务的想象空间。Visa尝试收购Plaid,就是因为在2020年一年内,其客户公司数量大幅增长了60%。
优势也体现在其他玩家身上。据US News报道,已经开展上市谈判的Chime目标估值在350亿美元至450亿美元之间,性质类似的Revolut则在330亿美元左右;Plaid公司在去年4月融资后的估值也跃升至134亿美元;Brex估值达到123亿美元。
同样进入百亿美元俱乐部的还有Databricks 380亿美元、Instacart 390亿美元、Reddit 150亿美元、Discord 150亿美元、资管巨头TPG 100亿美元。其中,Databricks也是受益于2020年上市创下软件行业历史IPO记录的Snowflake,后者是硅谷成长速度最快的云计算公司,对数据仓库的创新被誉为“终极形态”。
然而,在这一侧的高估值繁荣之外,另外一些领域却相对冷静得多。比如和Beyond Meat竞争的植物肉生产公司Impossible Foods,其综合估值仅有40亿美元左右。互联网健身公司iFit估值也不过60-70亿美元。
同样是赛道,龙头Beyond Meat在2021年下跌约45%,二级市场对植物肉的态度是近而远之,连锁反应导致Impossible Foods的IPO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实际上,自上市以来,Beyond Meat总共还是上涨了174%左右。所以即使赛道正确,龙头的表现往往会指引后来的公司“爬坡”或者“掉坑”,时机也会影响最终的估值。
另一方面,基本面、成长性是估值因素中不可缺席的一部分。Reddit和Discord两大社区虽然内容方向不同,走红原因、运营方式也不一样,但都受益于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业务扩张。所以,对Stripe乃至整体高估值的金融科技公司们而言,来自经营业绩的动力,才能最终决定价值的锚点所在。和谁对标是认知问题,业绩才是试金石。
IPO扎堆大跌,2022年会有破发潮吗?
目前,公司一侧的IPO情绪是积极的。互联网数据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21年是美股历史上IPO数量和募资量最强劲的一年——超1000起IPO事件,两倍于2020年规模的3150亿美元募资额,SPAC交易的火热更是火上浇油。所以,2022年,公司们依然期待从二级市场获得自己扩张所需的资金。
然而,似乎是验证盛极必衰的常理,Renaissance Capital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7日,有高达59%的在美上市新股已经破发。科技股尤其瞩目,除了半导体制造商格芯跌幅在20%以内,今年在美股上市的55家科技公司中,有54家都已经进入熊市区域——即下跌20%以上。
图源:FaceSet
复兴资本统计,2021年美股新股发行后平均回报率为-10%,为近10年最差表现,远低于2020年的76%平均回报率。
IPO数量过多透支了投资者期待,复兴资本数据专家Avery Spear认为:“数百家公司正在等待上市,因此供应有余,但需求并不确定。”道琼斯援引FactSet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过多的新股发行之后,已经只有34%的年内新IPO股票稳住了没有破发,其余玩家均未幸免。
图源:道琼斯
一方面,这正是估值虚高带来的后果。比如主营燕麦奶的Oatly上市后估值高达100亿美元,但其亏损明显,且增长状况并不如预期。研究公司IPO情况的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Jay Ritter认为:“这些新股一开始的估值太高,没有盈利,大跌并不奇怪。”
另一方面,2021年以来的散户热潮还在蔓延,这对股市最直接的影响是股价波动加大。2022年的IPO公司或许也免不了坐上散户涌入推高股价-集中抛售带来抛压的“过山车”。唯一的好处是,这意味着市场上依然有充足的资金可供公司吸收。摩根大通欧洲、中东和非洲股权资本市场联席主管Aloke Gupte说:“今年新股的弱势,不太可能削弱对2022年新股上市的需求。”
展望2022年,可以预见,如果没有突发情况,市场依然会有明显的破发情况出现,尤其是在炒作气息浓厚的领域。Ally Invest首席市场策略师Lindsey Bell认为:“IPO可以像彩票一样诱人,但新股票往往比那些上市时间较长的股票构成更高的风险。”
综合来看,在某些细分领域具备良好增长性的公司反而可能会成为长期的赢家,因为它们避开了IPO初期市场的狂热情绪,往往在某一次业绩爆发时受到关注。而越热门的赛道即使不破发,如果业绩不佳、亏损持续,其股价将很难稳定。
大摩、美银等机构多认为2022年市场将以谨慎态势为主,或许也是一种前兆。即使看高标普500指数到5300点的富国银行也强调:“2022年,市场将在剧烈波动中走高。”对排队IPO的一众巨头而言,这将是一场冒险。
03 结语
回顾2021年,分化成为IPO领域的关键词。其中既有IPO热潮与市场表现的分化,也有巨头与成长股的分化。Dealogic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在中国香港、英国、印度和美国筹集的10亿美元以上规模的IPO中,有49%已经破发。全球市场都在面临大规模与弱走势的问题。
2022年,在宏观和微观因素影响下,可以肯定的是,二级市场鱼龙混杂,想要实现大规模的普涨已经不太现实。机构和投行不会因此面临利益大减,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是时候重新审视众多投机情绪之下,众多公司们真实的经营能力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月11月,分析师从小鹏汽车获悉,品牌今日正式公布了全系车型最新补贴后售价。
具体来看,小鹏旗舰轿车P7全系上涨4300-5900元不等,最新补贴后售价为22.42-40.99万元;全新P5全系上涨4800-5400元不等,最新补贴后售价为16.27-22.93万元;SUV车型G3i全系上涨4800-5400元不等,最新补贴后售价为15.46-19.32万元。并且此次上涨只针对价格进行调整,车辆配置、设计并无变化。
实际上关于小鹏汽车此次价格调整,小鹏汽车在去年12月份就在各大销售端进行了预告,提醒用户年底有购车需求的尽快下定,仍能享受相关补贴政策。
小鹏汽车之所以直到今天才宣布最新价格,是因为其在去年年底宣布,用户只要在在2022 年1月10日24点前下定,还可以享受2021年标准的补贴,而今天(1月11日)整好度过时间节点。
就在去年12月31日,财政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及补贴方案。
根据新政内容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2022年12月31日后上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给予国家补贴。新政策的推出,意味着2022年将是中国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最后一年。
很快新政发布当天,特斯拉率先公布涨价方案。根据特斯拉官网信息显示,国产Model Y后轮驱动版车型补贴后售价从此前的28.0752万元调整至30.1840万元,涨幅未2.1088万元。Model 3后轮驱动版车型补贴后售价由25.5652万元调整至26.5652万元,涨幅1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Model Y车型价格上涨后全系售价高于30万元,无法享受国家补贴政策。
根据国内新能源汽车最新补贴方案显示,从2022年1月1日起,续航里程300公里(含)至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补贴0.91万元,较2021年减少0.39万元。
续航里程大于或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补贴1.26万元,较2021年减少0.54万元;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补贴0.48万元,较此前减少0.2万元。
不仅是小鹏汽车和特斯拉,一汽大众早前也公布了旗下新能源车型在今年1月1日起涨价的消息。
据了解,一汽大众ID.6 CROZZ和ID.4 CROZZ两款纯电车型售价均将上涨5400元。广汽埃安、哪吒汽车等新能源车企也已宣布2022年涨价计划,零跑汽车则直接在12月28日推出了指导价格更高的2022款零跑T03车型。
对此,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的终端市场表现,乘联会发布信息称,“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实施,部分车型价格微调,消费心态出现变化,新能源车需求仍会受到轻微影响。但新能源车持续火爆,目前积压大量前期未交付订单,因此大部分新能源车型销量不会受到退坡影响。”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0.5万辆,同比增长138.9%,环比增长17.8%。
1-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331.2万辆,同比增长181.0%。12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7.5万辆,同比增长128.8%,环比增长25.4%。1-12月新能源车零售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 月 10 日消息,在经历了一波销售热潮之后,预计今年个人电脑市场将大幅降温。这使得英特尔和 AMD 两家芯片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AMD 需要继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但英特尔不能再失去自留地。
英特尔和 AMD 在个人电脑市场的竞争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但双方较量真正开始回温是在 2018 年,当时 AMD 开始发售台积电最先进制造工艺代工的新款处理器,而英特尔还在埋头提升自家生产工艺。这使得 AMD 芯片相对于英特尔芯片开始具有一定优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Mercury Research 的数据,2021 年第三季度 AMD 在全球个人电脑芯片总销量中约占到 21%,比四年前 8% 的市场份额增加了一倍多。
图示:过去两年 AMD 和英特尔都从个人电脑市场的大热中获益,但今年市场预计将大幅降温
虽然投资者更为关注两家公司在数据中心芯片市场上的竞争,但个人电脑市场仍然是这两家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个人电脑销售增长趋缓,两家公司的竞争可能会更为激烈。
市场研究公司 IDC 估计,2021 年个人电脑发货量增长近 12% 至 3.376 亿台,而前一年的增幅为 13%。但 IDC 预计,今年个人电脑销量将与去年持平,2023 年仅会增长 1%。
上周,英特尔和 AMD 都在本年度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推广了即将推出的个人电脑芯片。最新推出的产品主要面向占个人电脑市场约四分之三份额的笔记本电脑。英特尔发布首批采用 Intel 7 制造工艺的笔记本芯片,而 AMD 的锐龙芯片将采用台积电的 6 纳米制程工艺。分析人士对哪种芯片前景更好的看法不一。投行杰富瑞 (Jefferies) 分析师马克里帕西斯 (Mark Lipacis) 预计,AMD 将继续从英特尔手中夺取市场份额,而研究机构 New Street Research 的皮埃尔费拉居 (Pierre Ferragu) 则预计,英特尔的新产品会帮助其“恢复竞争力”。
两家公司都不甘人后。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投资者推动 AMD 股价上涨 39%,超过了许多其他芯片厂商。分析师预计,在 2021 年飙涨 65% 之后,未来两年内 AMD 营收将继续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另一方面,英特尔迫切希望阻止市场份额的流失,公司需要维持业务和现金流,不断缩小与台积电在制造工艺方面的差距。
但两家公司面临的另一个潜在问题是,由于搭载苹果自行设计芯片的新款 Mac 电脑取得成功,基于 AMD 架构的芯片可能会获得更多关注。高通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宣布,200 多家企业客户正在微软 Windows 设备上测试或部署该公司基于 ARM 架构的骁龙芯片。投行 Raymond James 的克里斯卡索 (Chris Caso)表示,“个人电脑制造商需要对基于 M1 的新款 Mac 电脑做出强有力回应,”但像骁龙等 ARM 架构芯片的市场份额将以抢占英特尔和 AMD 生产的 X86 芯片份额为代价。
无论如何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即使增长放缓,今年的个人电脑市场仍将令人兴奋不已。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Moderna(MRNA)的首席执行官Stephane Bancel表示,今年秋天可能需要新一轮的加强针接种。Bancel周四晚些时候在高盛主办的一场医疗保健会议上表示:“即使假设Omicron会加速疫情的进程,我仍然认为我们在22年秋季及往后需要接种加强针。”
这位首席执行官表示,目前还无法预测新突变对感染疾病严重程度的潜在影响,并补充说,现在就断定未来几年每个人是否都需要接种加强针还为时过早。他还认为,对于接种加强针的呼声会持续到北半球春季开始。
目前,尽管目前还不清楚加强针的持续有效时间有多久,但世界各国依然纷纷计划为公民接种加强针,以此来减缓Omicron的传播。据了解,以色列正在努力应对创纪录的新增病例,并已经开始向60岁以上的人提供第四剂疫苗接种。
而来上月自英国的早期数据表明,加强针对于omicron变种的保护作用比起Delta变种来说衰减得更快。然而,如果病毒的作用模式与delta变种类似,那疫苗将继续有效预防人们患上重症。
此外,Bancel表示,Moderna正在继续研究一种专门针对omicron的疫苗,预计很快就会开始人体试验。他说,该公司还将继续研究针对不同变种组合定制的疫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两剂辉瑞(PFE)和BioNTech(BNTX)的新冠疫苗在保护12至18岁的青少年免受与新冠病毒感染有关的严重炎症方面非常有效。
周五,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一份报告中发现,辉瑞的疫苗接种对保护青少年免受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的有效率达91%。
CDC的研究调查了美国20个州24家儿科医院的283名12至18岁的住院病人,调查时间从2021年7月到12月,当时德尔塔是主要的变体。该机构指出,由于研究的时间问题,无法确定由现在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奥密克戎变体引起的MIS-C的疫苗效力。
MIS-C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身体的不同部位会发炎,如心脏、肺部、肾脏、大脑、皮肤、眼睛或胃肠道器官。据CDC称,青少年通常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两到六周内患上MIS-C。
根据CDC的数据,自2020年5月以来,超过6000名青少年患上了MIS-C,55人已经死亡。大多数MIS-C患者是西班牙裔或黑人,大多数是男孩,一半在5到13岁之间。
该机构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了支持性证据,表明青少年接种疫苗可以抵御MIS-C和新冠病毒。”CDC强调了为所有符合条件的青少年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国有位51岁大叔,曾经买了特斯拉大赚6倍,盈利超7000万,简直能被称为“民间股神”。
但在政府调查下,这位大叔还是“翻车”了,最终因诈骗罪被抓。
原来,他炒股的钱,是靠诈骗新冠救济金获得的。他骗了千万救济金,不仅买了特斯拉股票,还狂买25套房产。
最近,他的判决结果终于出炉,不仅超亿元财产被没收,还要坐四年牢。
伪造文件骗贷2200万
这名大叔名为安德鲁·艾伦·劳埃德,来自俄勒冈州,现年51岁。
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国推出了多项救济金以帮助小企业经营,劳埃德恰好就钻了政策的空子。他主要骗取了由小企业管理局(SBA)管理的经济救济计划,包括经济伤害灾难贷款(EIDL)和工资支票保护计划(PPP)等。这些救济项目由冠状病毒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CARES)授权,该法案于2020年3月27日签署成为法律。
他瞒天过海的手段并不是很高科技,主要靠伪造文件。根据法庭文件,从2020年4月开始,劳埃德开始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众多企业名称和亲属及企业合伙人的个人身份信息提交贷款申请。
此外,劳埃德还提交了虚假文件以证明所要求的贷款金额,申请贷款的文件包括多家企业的实际位置、数十名雇员名单以及支付工资总额的证明等。劳埃德提供的虚假文件称,他控制的公司在2019年向员工支付的工资高达470万美元。
根据部分救济项目的要求,如果小企业将其大部分贷款用于员工的工资发放,则无需偿还。
据统计,美国这种无需偿还的小企业贷款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
据美国司法部官网披露,劳埃德总共提交了九份PPP贷款申请,其中六份被接受,支付金额超过340万美元。劳埃德还提交了许多EIDL贷款申请,其中一个被接受,支付金额达16万美元。
劳埃德共骗得356万美元贷款,折合人民币约2200万。
买特斯拉股票暴涨6倍大赚7140万
贷款骗到手之后,劳埃德开始大举投资。
负责劳埃德这一案件的检察官曾表示,劳埃德将骗来的贷款中的180万美元转入了一个股票账户,之后用这些资金购买了15740股特斯拉股票。
据悉,劳埃德2020年购入特斯拉股票时,特斯拉的股价在110美元左右。按照其资金总额除以持股数估算,劳埃德的持股平均成本也很低,约为114美元/股。
据检察官披露,劳埃德持有的特斯拉股票价值后来飙升到了1300万美元。这意味着,劳埃德买特斯拉大赚了1120万美元(约合7140万人民币),赚了6.2倍。而即使赚的再多,还是会被全部没收,劳埃德费尽心机但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今,特斯拉股价已经突破1000美元,与114美元的价格相比大涨8倍,但劳埃德早已被抓,没能创造大赚8倍的传奇。
除了股票,劳埃德还用其他资金在俄勒冈州和加州购买了25处以上的房产。
近两年,美国的房价涨得也很猛,劳埃德骗贷买房应该也赚了不少。此前,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房价指数(FHFA HPI)周的数据显示,从 2019 年第四季度到 2020 年第四季度,美国房价飙升 10.8%。2021年1月至10月,标普CoreLogic Case-Shiller美国房价指数上涨了19.1%,创下了45年来的最大增幅。
没收财产金额破亿还要入狱四年
2021年1月5日,劳埃德被指控犯有诈骗罪、银行诈骗罪和洗钱罪,他名下的证券、房产被查封。2021年6月6日,他又被指控通过银行诈骗、洗钱和加重身份盗窃来取代犯罪信息。2021年6月17日,劳埃德对所有三项指控认罪。
据美国司法部网站,这名男子最终被判4年联邦监狱监禁,外加5年的“监督释放”(supervised release)。他还被没收了超过1800万美元(约合1.15亿人民币)的股票和财产,并被勒令支付400万美元(约合2550万人民币)的赔偿金。
劳埃德的同谋拉塞尔·安东尼·肖特(Russell Anthony Schort)也因类似行为与劳埃德一起被起诉。索尔特承认银行诈骗罪,同样被判处关入联邦监狱,并被要求支付294552美元的赔偿金。
在疫情期间,美国社会中诈骗救济金的案件层出不穷。据中国经济网此前报道,美国司法部曾公布国内疫情暴发半年以来的57起骗取补助金案件。有些人打起了小算盘,通过虚构企业,提供虚假和不实的雇用信息骗取补助性贷款。他们在获得贷款后,往往将资金用于奢侈品的个人购买和消费。骗取的金额从3万美元到2400万美元不等。在媒体披露的案件中,一位居住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男子就非法获得400万美元的贷款,并将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兰博基尼的跑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向苹果董事会提交辞职申请,首席营运长蒂姆·库克(Timothy Cook)接替他的职位,成为苹果公司新任CEO。
两个月后,库克代首次站在苹果新品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发布iPhone 4s。当天,苹果公司收盘股价为666.8美元,市值仅为3300亿美元。
随后10年,苹果公司在库克的带领下,股价稳步上涨,市值屡创新高。
2018年的夏天,苹果市值首次步入万亿美元俱乐部。两年之后,苹果公司市值就翻倍,突破2万亿美元。2022年新年刚过,苹果则再一次创造了的历史,成为历史上首家市值超过3万亿美元的公司。
图:苹果公司10年股价走势图(前复权)VS标普500指数
库克的努力
回到2011年,当苹果粉丝得知库克将接任乔布斯出任苹果公司CEO后,大都抱着“苹果已死”的悲观态度。一位做管理和运营出身的高管,不会有乔布斯的洞察力,也设计不出来颠覆行业的产品。而库克也公开表示,自己擅长的是企业运营,以及供应链管理。他甚至对媒体表示:“我知道我要做的不是模仿他,那样会让我一败涂地。我想,很多从了不起的前辈手中接捧的人都会遇到类似情况。你必须规划好自己的道路,必须做最好的自己。”
他确实做到了。他没有成为第二个乔布斯,但他让苹果成为了华尔街和硅谷最赚钱的公司。
供应链出身的库克,主导苹果公司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亚洲。库克坚持认为,高科技公司支出的大头是零部件采购以及管理服务供应链和数百个公司的组建,而亚洲的工厂“扩大或缩小规模的速度比较快”,并且“亚洲的供应链比美国强”。来自中国的富士康,便在此后苹果的生产转移中成为了其全球最大的代工合作伙伴。
库克任内,没有对苹果最重要的产品线 iPhone进行大变动。而是选择将原来的单一机型不断扩大。2014 年,库克排除争议推出尺寸扩大了的 iPhone 6,这款手机帮助苹果成为 2014 年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苹果还推出 SE 系列,瞄准那些喜欢 iPhone 却对价格望而却步的用户群。随后,iPhone pro 和iPhone pro Max等一系列机型极大满足了潜在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库克还不遗余力地推动苹果公司软件和服务的收入增长。2016年,苹果公司的服务收入首次超过Mac,成为公司仅次于 iPhone 的第二大营收来源。到了2021年,软件和服务收入占比已经达到18%,远超Mac和iPad的收入。
库克任内,除了扩大iPhone 产品线外,2015年推出的Apple Watch和2016年推出的AirPods则让苹果在手机和电脑外,在可穿戴设备上获得了新的增长点。
2012财年,库克上台后第一个完整年度,苹果公司的收入是1565亿美元,净利润是417亿美元。到了2021财年,苹果公司3658亿美元,净利润946亿美元。
图:苹果公司收入变化(2012财年-2021财年)
对比库克上任10年后的苹果公司收入结构的变化,iPhone手机的收入占比一直比较稳定。乔布斯任内推出的Mac和iPad占比则持续下降,而软件和服务收入占比则大幅上涨。此外,以可穿戴设备为主的新产品收入占比同样增加了一倍。这其中,库克任内推出的Apple Watch和AirPods功不可没。
表:苹果公司收入构成变化
押注中国
乔布斯生前从未到访中国,库克却反其道而行,频繁地到访中国。公开数据显示,库克担任苹果公司CEO后,已经先后15次到访中国大陆。而苹果零售店的数量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库克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在库克的任期内,中国内地的苹果专卖店已经从最初零星的几个增长到最新的43家。此外,从苹果公司公布的200家供应商名单上看,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的苹果供应商数量增加到了51家,成为苹果公司供应商最多的国家。
而苹果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金额,也从2013财年的254亿美元,上涨到2021财年的683.6亿美元。
图:苹果大中华区收入增长(2013财年-2021财年)(单位:亿美元)
外界对库克为何如此频繁来中国感到好奇,库克也一直对此闭口不谈。
直到2021年12月,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 发布了一份的报告,介绍了库克为苹果在中国发展所做的努力,从而为苹果在中国亮眼的成绩铺平了道路。
该报告引用了苹果公司内部文件以及采访语录,内容涉及库克在 2015年、2016年多次访问中国的内容,并向政府做出的一系列承诺,其中包括帮助中国制造商开发“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支持培养高素质的中国人才”。此外,苹果承诺将在其设备中使用更多来自中国供应商的组件、与中国软件公司签署协议、与中国大学合作技术以及直接投资中国科技公司。同时,苹果承诺将再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包括建设新的零售店、研发中心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图:苹果公司大中华区收入占比(2013财年-2021财年)
高超财技
除了经营数据的持续向好,苹果公司的高超财技,也对公司的市值增长功不可没。
在乔布斯任内,苹果公司从未支付过股息,即使股价持续上涨,华尔街仍把苹果称为“铁公鸡”。库克上任后,一改乔布斯“吝啬”风格,不仅持续分红,还频繁回购股票。
苹果从2012年3月开始支付季度股息并回购股票。根据标普全球市场情报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数据,从那以后一直到2021年夏天,苹果已经在股票回购上花费了超过4500亿美元。在截至去年9月的2021财年中,苹果总共花了855亿美元来回购股票,并支付了145亿美元的股息。
在过去10年,苹果公司回购股票的数量和金额一直排在美国主要上市公司榜首。通过回购股票和分红,苹果公司主动减少市场上流通股的供应,以此来推高自身股价,并将资金返还给投资者。
除了回购和分红,苹果公司还先后在2014年6月和2020年8月先后两次拆分股票。公司股价得以显著下降,并获得更多中小投资者的青睐。
谁赚大钱?
苹果市值的持续上涨,所有股东和员工都在获益。
就在本月,CEO库克领到了他2021年的总薪酬:98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3亿元)。其中,8230万美元的股票报酬是苹果公司为了奖励他过去10年做出了贡献。
在过去10年,先锋(Vanguard)和贝莱德(BlackRock),以及伯克希尔哈撒韦则成为苹果股价上涨的最大赢家。
贝莱德在2012年成为苹果大股东,持股比例5.3%,最新持股市值达到1875亿美元。先锋在2014年超越贝莱德,最新持股比例7.46%,持股市值达到2238亿美元。相比他们最初的投资金额,盈利丰厚。
从2016年第一季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开始买入苹果公司的股票,首次建仓约10亿美元,当时苹果股价在90至100美元之间。随后两年时间里,巴菲特又多次大手笔增持苹果股票。2018年6月30日,伯克希尔·哈撒韦持仓增加至2.55亿股,持股比例首次超过5%,达到5.2%。按照苹果公司3万亿美元最高市值计算,伯克希尔的持股市值达到1600亿美元。盈利超过1200亿美元,成为巴菲特最赚钱的投资。
未来在哪?
过去10年,苹果没有推出一款像iPod、iPhone或iPad一样划时代的电子产品。每一年的新品发布会,库克从裤兜里掏出来的,都是无聊的新一代iPhone,即使他们屏幕更好,拍照更好,摄像更好。
尽管Apple Watch和AirPods热卖帮助苹果冲上了3万亿美元的市值,但所有人都知道,它们承担不了苹果公司的未来。决定苹果能否更上一层楼的,或许是元宇宙产品和苹果汽车。
库克从未在公开场合讨论过苹果和元宇宙有什么关系。他甚至说,苹果会远离那些流行热门的词汇,但这并不影响苹果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领域的疯狂投入。
在过去10年,苹果陆续收购了十家AR/VR公司,涉及传感器、AR软件、AR内容生态甚至是AR镜片等多个方面,包括瑞典面部识别技术公司Polar Rose、以色列实时3D运动捕捉公司PrimeSense、德国增强现实技术公司Metaio、瑞士面部识别技术公司Faceshift、NextVR、VR初创公司Spaces等。
同时,苹果公司还申请了许多的相关专利,目前苹果已经被披露的相关专利和功能不下百项,仅2021年苹果就已连获11项AR相关专利。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目前苹果在研的有两款设备:一款是内部代号为N301的VR设备,具备观影、游戏、社交能力,最早将会在2022年面世;另一款是内部代号为N421的AR眼镜,目前仍处于底层技术研究阶段,发布时间或将在2023年。
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祺也发布报告,称苹果将于2022年第四季度推出AR/VR头显。种种迹象都显示苹果的AR/VR设备的离问世不远了。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甚至说,Meta和谷歌一直在投资于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这是通向“元宇宙”中虚拟世界的门户,但只有在苹果加入赛道时,AR/VR大规模市场应用才能得以实现。
相比于硬件产品的呼之欲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关于苹果在元宇宙软件和内容上进展到什么阶段的确切消息。硬件加操作系统,以及生态,才是苹果公司横行移动互联网的杀手锏。
苹果公司能在元宇宙上走多远,答案可能需要等到苹果首款设备上市才能知晓。
相比元宇宙的布局,苹果的汽车则是起了大早,且一直在赶集的路上,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在集市解散前赶到。
2008年,乔布斯就曾打算研发自主汽车品牌iCar。到了2014年,苹果高调启动汽车项目,并命名 “泰坦(Titan)计划”。从某种程度上看,“泰坦计划”是苹果灵魂人物乔布斯的“遗愿”。
随后,苹果公司组建了200人左右的豪华团队。而为了造车大业,苹果不惜动用庞大资源到处挖角。克莱斯勒、特斯拉、福特等多家公司的动力测试和混合电动系统工程师都被挖走,而且由于苹果激烈挖角,特斯拉CEO马斯克甚至还在2015年公开嘲讽苹果,称苹果为“特斯拉的坟墓”——凡是被苹果挖走的特斯拉人才,都会走向平庸,甚至还有企业和苹果打了挖角官司。
8年时间过去,苹果公司造车负责人换了一任又一任,造车思维在整车和软件之间摇摆不定,造车路线也在自造和代工之间纠结不已,却连一辆车都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就连一向对苹果持乐观态度的郭明錤,也认为苹果不会很快推出汽车,一切进展顺利的话,也要等到2025–2027年。
2014年,特斯拉的销量是31655辆。2021年,特斯拉全球销量已经达到了936172辆。
如果说库克在过去10年做错了什么,那一定是苹果汽车迟迟未能落地。谁都知道苹果在造车,谁都知道苹果可以把车造出来。但苹果能不能在造车这个赛道上,像乔布斯在智能手机时代一样后发制人,很多人似乎并不那么乐观。
如果有一天,库克开着苹果汽车出现在苹果新品发布会上,或许苹果股价上涨才更有底气。
库克曾经说过:“有些人认为创新就是改变,我们从来不这么看。我认为,让事情变得更好,就是创新。”
祝他好运。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22年,美股将要上市的巨头能否逃过破发命运?
2021年是全球资本市场的IPO大年,对于股市行情火热的美股而言,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依然会继续吸引大批有融资需求的公司积极进驻。目前,2022年的IPO名单里已经有Reddit、Discord等知名公司,其中更是不乏对标PayPal的Stripe等估值逼近千亿美元的巨头。
但另一方面,回顾2021的IPO热潮,我们发现,繁荣之下也有众多破发和股价腰斩的公司,巨头同样未能幸免。2022年预备IPO的公司,是否会重演去年股市涨跌的起伏?哪些公司又具备笑到最后的可能性?
01 以数字科技为主,金融赛道备受期待
2021年,科技股撑起了美股IPO的大局。2022年,从已透露的信息来看,这种风格得到了延续。
在云与大数据领域,提供一体化、集中式数据处理和分析服务的独角兽Databricks,以及数据分析初创公司ThoughtSpot领衔。前者被投研机构MKM Partners 分析师Kulkarni 称之为“一直是人们期待已久的 IPO”。后者的联合创始人之一Singh曾于 2009 年共同创立了云基础设施和服务公司Nutanix,当前市值超过60亿美元。
在社交领域,两大知名社区巨头,Reddit和Discord,吸引了大部分投资者的目光。Reddit以“散户大本营”而著称,在WSB论坛散户集中力量大战机构和空头的事件发生后,Reddit以广告为主的收入迎来了爆发式成长。The Information 报道,Reddit今年有望实现3.5亿美元的收入,至少是2020年总收入的两倍。
Discord则是游戏社区方向的领导者,微软2021年试图以100亿美元-12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该公司,但最终失败。也正因为如此,二级市场认为Discord或许拥有充足的底气支撑长期发展,尤其是疫情之后在线游戏的爆发。同样受益于疫情的还有美国生鲜杂货配送服务商Instacart,由于其专注于和亚马逊、Uber的竞争,所以将原本2021年的IPO计划推迟到今年。在推迟IPO到2022年的玩家里,还有美国第一大健身器材供应商iFit的身影,它以生物识别数据实时优化锻炼。
最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科技股,Rainmaker Securities 董事总经理 Greg Martin认为,未来一年在金融科技领域可能存在 “五到六次大规模的 ‘十角兽’(十亿美元估值级别的独角兽公司)” IPO。他说:“金融科技公司肯定会在 2022 年占据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在2021年,因先买后付等概念走红的“美版花呗”Affirm Holdings成为年内最大最成功的IPO之一,而拉美数字银行Nu Holdings开盘首日的表现也不算太差。
2022年筹备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对标PayPal的Stripe是市场关注焦点,既是由于其创始人亿万富豪Patrick Collison和John Collison两兄弟的背景,也是因为其客户主要为大型企业,包括亚马逊、谷歌等。而对标Affirm的瑞典金融科技公司 Klarna虽然总部位于欧洲,但如果登陆美股,将更容易享受金融科技股的资本红利。此外还有数字银行Revolut 和Chime,企业金融服务商Brex,金融账户管理公司Plaid——它一度被Visa以53亿美元估值尝试收购,但受限于双方在金融业的地位,最终未能成功。
总体而言,2022年是对2021年乃至过去几年科技股热潮的延续。安永于上年末发布的全球IPO调研报告指出,科技行业已连续六个季度成为IPO数量最多的行业(611起),连续七个季度成为募资额最高的行业(1475亿美元)。
如果从估值角度去看2022年的IPO“预备队”,烈火之上或许还会添上新柴。
02 高估值加持,千亿巨头是否过热?
目前来看,2022年可能IPO的公司均具有较高估值,尤其是最受关注的金融科技领域,甚至有望提前预定2022年最大IPO的位置:领导者Stripe在2021年4月融资中估值950亿美元,在正式IPO定价时有希望冲击千亿美元大关。如果成功以当前估值水平上市,它将超越2021年的Rivian、Coupang等公司,荣登美股IPO规模纪录榜。
这正是赛道的力量,无论是消费者领域还是企业领域,数字金融业务的成长速度和潜力都超过了创业者和投资机构一开始的想象。尤其是数字金融连接不同领域的能力,更是打开了更多业务的想象空间。Visa尝试收购Plaid,就是因为在2020年一年内,其客户公司数量大幅增长了60%。
优势也体现在其他玩家身上。据US News报道,已经开展上市谈判的Chime目标估值在350亿美元至450亿美元之间,性质类似的Revolut则在330亿美元左右;Plaid公司在去年4月融资后的估值也跃升至134亿美元;Brex估值达到123亿美元。
同样进入百亿美元俱乐部的还有Databricks 380亿美元、Instacart 390亿美元、Reddit 150亿美元、Discord 150亿美元、资管巨头TPG 100亿美元。其中,Databricks也是受益于2020年上市创下软件行业历史IPO记录的Snowflake,后者是硅谷成长速度最快的云计算公司,对数据仓库的创新被誉为“终极形态”。
然而,在这一侧的高估值繁荣之外,另外一些领域却相对冷静得多。比如和Beyond Meat竞争的植物肉生产公司Impossible Foods,其综合估值仅有40亿美元左右。互联网健身公司iFit估值也不过60-70亿美元。
同样是赛道,龙头Beyond Meat在2021年下跌约45%,二级市场对植物肉的态度是近而远之,连锁反应导致Impossible Foods的IPO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实际上,自上市以来,Beyond Meat总共还是上涨了174%左右。所以即使赛道正确,龙头的表现往往会指引后来的公司“爬坡”或者“掉坑”,时机也会影响最终的估值。
另一方面,基本面、成长性是估值因素中不可缺席的一部分。Reddit和Discord两大社区虽然内容方向不同,走红原因、运营方式也不一样,但都受益于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业务扩张。所以,对Stripe乃至整体高估值的金融科技公司们而言,来自经营业绩的动力,才能最终决定价值的锚点所在。和谁对标是认知问题,业绩才是试金石。
IPO扎堆大跌,2022年会有破发潮吗?
目前,公司一侧的IPO情绪是积极的。互联网数据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21年是美股历史上IPO数量和募资量最强劲的一年——超1000起IPO事件,两倍于2020年规模的3150亿美元募资额,SPAC交易的火热更是火上浇油。所以,2022年,公司们依然期待从二级市场获得自己扩张所需的资金。
然而,似乎是验证盛极必衰的常理,Renaissance Capital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7日,有高达59%的在美上市新股已经破发。科技股尤其瞩目,除了半导体制造商格芯跌幅在20%以内,今年在美股上市的55家科技公司中,有54家都已经进入熊市区域——即下跌20%以上。
图源:FaceSet
复兴资本统计,2021年美股新股发行后平均回报率为-10%,为近10年最差表现,远低于2020年的76%平均回报率。
IPO数量过多透支了投资者期待,复兴资本数据专家Avery Spear认为:“数百家公司正在等待上市,因此供应有余,但需求并不确定。”道琼斯援引FactSet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过多的新股发行之后,已经只有34%的年内新IPO股票稳住了没有破发,其余玩家均未幸免。
图源:道琼斯
一方面,这正是估值虚高带来的后果。比如主营燕麦奶的Oatly上市后估值高达100亿美元,但其亏损明显,且增长状况并不如预期。研究公司IPO情况的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Jay Ritter认为:“这些新股一开始的估值太高,没有盈利,大跌并不奇怪。”
另一方面,2021年以来的散户热潮还在蔓延,这对股市最直接的影响是股价波动加大。2022年的IPO公司或许也免不了坐上散户涌入推高股价-集中抛售带来抛压的“过山车”。唯一的好处是,这意味着市场上依然有充足的资金可供公司吸收。摩根大通欧洲、中东和非洲股权资本市场联席主管Aloke Gupte说:“今年新股的弱势,不太可能削弱对2022年新股上市的需求。”
展望2022年,可以预见,如果没有突发情况,市场依然会有明显的破发情况出现,尤其是在炒作气息浓厚的领域。Ally Invest首席市场策略师Lindsey Bell认为:“IPO可以像彩票一样诱人,但新股票往往比那些上市时间较长的股票构成更高的风险。”
综合来看,在某些细分领域具备良好增长性的公司反而可能会成为长期的赢家,因为它们避开了IPO初期市场的狂热情绪,往往在某一次业绩爆发时受到关注。而越热门的赛道即使不破发,如果业绩不佳、亏损持续,其股价将很难稳定。
大摩、美银等机构多认为2022年市场将以谨慎态势为主,或许也是一种前兆。即使看高标普500指数到5300点的富国银行也强调:“2022年,市场将在剧烈波动中走高。”对排队IPO的一众巨头而言,这将是一场冒险。
03 结语
回顾2021年,分化成为IPO领域的关键词。其中既有IPO热潮与市场表现的分化,也有巨头与成长股的分化。Dealogic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在中国香港、英国、印度和美国筹集的10亿美元以上规模的IPO中,有49%已经破发。全球市场都在面临大规模与弱走势的问题。
2022年,在宏观和微观因素影响下,可以肯定的是,二级市场鱼龙混杂,想要实现大规模的普涨已经不太现实。机构和投行不会因此面临利益大减,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是时候重新审视众多投机情绪之下,众多公司们真实的经营能力了。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