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investMax 客服微信2号 MaxFund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五年涨超1800%-英伟达市值有望超过英特尔

作者  |  2020-07-0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五年大涨1800%,英伟达(NVDA)市值有望超过英特尔(INTC)

摘要

【五年大涨1800% 英伟达市值有望超过英特尔】“美国顶尖芯片制造商”的头衔也许将要易主。英特尔公司(INTC)过去50年来一直是美国芯片产业龙头,但英伟达(NVDA)近来急起直追,眼看市值就快要追上英特尔。(美股投资网)

据报导,不久后,“美国顶尖芯片制造商”的头衔也许将要易主。英特尔公司(INTC)过去50年来一直是美国芯片产业龙头,但英伟达(NVDA)近来急起直追,眼看市值就快要追上英特尔。

截至2日收盘止,英伟达市值为2,364.61亿美元,英特尔市值为2,503.56亿美元。从市值走势图来看,两者差距日益缩小,且英伟达大有迎头赶上的架式。

自从美股标普500指数3月23日触底以来,美国芯片股表现大致上都超越大盘。但英特尔股价的反弹力道显然不如英伟达强劲。今年来,英特尔股价仍下跌1%,而英伟达年初迄今飙涨64%。

股价反映两者运势的消长。英伟达股价飙劲十足的一大原因是,投资人看好远距工作趋势将助长英伟达的资料中心事业,而人工智慧(AI)是让英伟达行情水涨船高的另一题材。

同时,英特尔则面临重重挑战,包括庞大的供应链被打乱,以及10纳米处理器“Tiger Lake”的相关开发成本升高。

最近苹果公司(AAPL)宣布Mac电脑未来将舍弃英特尔芯片、改用自家设计的ARM架构芯片,是另一记象征性的打击。

过去五年来,英伟达股价飙涨18倍,反映投资人对英伟达不断的蜕变报以喝彩。

英伟达原本以小众(利基)型绘图芯片厂商著称,为游戏机提供硬件;后来事业版图扩及AI领域,AI应用使资料中心业务欣欣向荣;最近宣布与豪华车商奔驰(Mercedes- Benz)合作,携手打造车用运算系统及AI运算基础架构,更让英伟达转型成车用硬件、软件和服务通吃的“平台公司”,不只是芯片制造商。

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告诉巴隆周刊:“众人以为我们是电动游戏公司,但我们其实是加速运算公司,而电动游戏是我们第一个杀手级应用。”

英伟达的AI芯片霸主之路!

Nvidia的诞生还要追溯到多媒体PC机时代。在上世纪90年代,PC机走向了多媒体时代,其中3D游戏又是多媒体时代最闪耀的明星。为了能加速3D游戏的运行,图像处理芯片就成了多媒体PC时代的一种热门新品类。

最初,加速3D游戏运行在常规的显示卡之外还需要一张3D加速卡,而3D加速卡的首创者——3dfx也凭借着其Voodoo系列加速卡成为了当时的3D加速引领者。

看到了3D显示这个巨大机会的并不只3dfx一家公司。Nvidia于上世纪90年代中成立,公司的目标市场就是显示市场。1998年,Nvidia推出了TNT系列显卡,拥有了与3dfx同台竞技的资格。

之后,3dfx的后几代显卡产品存在各种问题,而Nvidia却在2000年顺势拿出了同时支持3D加速和transformation and lighting (T&L,指一系列图像处理中需要的坐标和光照变幻运算)的GeForce系列显卡,在性能上大幅领先3dfx,并最终奠定了其游戏显卡领域的霸主地位。

事实上,在GeForce之前,显卡并不负责繁重的T&L计算,而必须由CPU来做这些运算;GeForce是第一个用显卡支持T&L来大幅提升系统性能的显卡,并且Nvidia认为显卡支持了之前必须由CPU来完成的工作,因此提出了GPU这个概念。

可以说GeForce是Nvidia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同时我们也可以从GeForce的诞生看到Nvidia并不是拘泥于产品传统品类定义的公司,而是会积极地拓宽其产品的应用范围。这样的公司基因也直接造就了之后Nvidia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推出GPU之后,Nvidia顺利地占领了游戏显卡市场的主导地位。游戏市场虽然不小,但是其增长天花板也较低。因此,Nvidia也在尝试各种不同的市场机会。

在2000年左右,学术界对于使用GPU做通用计算(GPGPU)产生了兴趣。当时,主要面向执行通用算法的CPU是执行科学计算的主力,但是CPU为了能在通用算法上都有较好的性能,因此很多芯片面积事实上用在了片上内存和分支预测等控制逻辑,而真正用于计算的单元并不多。

相反,GPU架构中的控制逻辑较为简单,绝大多数芯片面积都用于渲染、多边形等计算。学术界发现,科学运算中的矩阵等计算可以很简单地映射到GPU的处理单元,因此能实现非常高的计算性能。

当时,GPGPU最主要的瓶颈在于难以使用。由于GPU是面向图像应用而开发,因此要在其编程模型中支持通用高性能计算并不容易,需要许多手工调试和编码,因此造成了很高的门槛,能熟练使用的人并不多。

另一方面是厂商对于GPGPU应用的态度。事实上,当时GPGPU的研究主要在学术界,在工业界并没有很多人清楚GPGPU未来能有多少价值,不少公司虽然也有研究GPGPU的团队,但是大多仅仅是做一些评估和尝试性的工作,并没有认真打算大规模应用。

Nvidia对于GPGPU却是抱着另一种态度。在2006年,Nvidia推出了Tesla架构。在这个架构中,Nvidia一改之前使用矢量计算单元做渲染的做法,而是把一个矢量计算单元拆成了多个标量计算渲染单元,并称之为“unified shader”。

这样一来,Tesla GPU的渲染单元除了在渲染性能更强之外,也更适合做通用计算了。在2007年,Nvidia顺势推出了CUDA系列编程环境。CUDA是GPGPU领域的一个创举,通过CUDA可以大大降低用GPU做通用计算的难度,因此大大降低了GPGPU应用的门槛。

究竟是Nvidia之前就策划要做GPGPU,因此才推出Tesla架构以及CUDA,还是Nvidia在推出Tesla架构之后为了充分发挥其潜力而顺便推出CUDA,我们今天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看到的是,CUDA首先在GPGPU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此在第二年有了开源版本的OpenCL来在其他GPU上实现类似的功能;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Nvidia在GPU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AMD在当时对于GPGPU并没有太多动作,以至于一年后的OpenCL事实上是苹果而非由AMD发起的。在当时,苹果希望能在各种设备(尤其是移动设备)上充分利用GPU来完成计算,因此发起了OpenCL组织,参与的公司除了苹果之外还有ARM、AMD、Nvidia等。

然而,为了兼容性考量,OpenCL并无法在所有GPU上都实现最优的性能,因此相比于专注于给自家GPU做优化的CUDA来说性能差了一截。AMD在当时并没有自己提出一个与CUDA争锋相对的协议而只是选择加入OpenCL组织也证明了当时AMD对于GPGPU的观望态度。

时间走到了2012年,Nvidia在经过移动市场的失望后,迎来了新的蓝海市场。2012年的重要性在于,深度学习开山鼻祖之一的Geoff Hinton的学生Alex Krizhevsky成功训练出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并凭借该网络在图像分类识别领域大幅提升了性能(15%的错误率,比第二名真正高出了十个绝对百分点),从而成为人工智能的标志性事件。

在2012年之前,绝大多数图像分类任务都是使用类似支持矢量机(SVM)这样的经典算法实现。SVM这样的算法非常适合应用在数据量较少的应用中。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积累的数据量远远大于之前的时代,而在拥有大量数据的情况下,神经网络就成了理论上更好的选择。

然而,在当时训练一个深层神经网络还存在一个挑战,就是算力问题。使用普通的CPU在ImageNet上训练一个深度学习网络需要数年的时间,因此无法实用。而Alex Krizhevsky的创举在于使用Nvidia GPU成功训练了一个性能有突破性提升的深度神经网络,从而开启了新的人工智能时代。

AlexNet性能的大幅提升使得人工智能在图像分类等有大量实际应用的场景达到了可用的性能,而Nvidia GPU则伴随着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推理所需要的大量算力成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基础设施。这也可以说是Nvidia数年前在GPGPU领域投资所收获的回报:如果没有CUDA这样的高性能GPGPU编程工具,或许AlexNet就无法被训练出来,而人工智能时代可能就无法被开启。

而在之后,随着深度学习网络热潮的兴起,高校和工业界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使用深度学习——目前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等大量场景深度学习都已经落地。随之而来的是对于GPU算力的进一步需求,而Nvidia也是顺势而为,在最近几年接连推出为了人工智能而优化的GPU以及相关配套软件资源(用于推理的TensorRT,基于CUDA的高性能深度学习加速库CuDNN,CuBLAS等等),从而让自己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地位更加稳固。

反观AMD,事实上由于AMD一直处于追赶阶段,因此迟迟不敢下决心去做一些新的尝试。当年GPGPU领域AMD投入不足,导致Nvidia的CUDA占据了先机。在性能上,AMD所依赖的通用OpenCL性能据调查比起CUDA要差30%以上。更关键的是AMD的人工智能开发者生态一直做不起来,因为OpenCL性能差且使用不方便,导致使用OpenCL的开发者少,开发者少就更少人能为OpenCL开发方便的接口和共享设计资源,这进一步导致OpenCL开发社区人气不足,有GPGPU开发需求的开发者都会把Nvidia的CUDA作为其第一选择。

在GPU硬件上,直到Nvidia已经推出专门针对人工智能优化的TensorCore之后,AMD对于要不要在GPU上加入对人工智能的支持仍然迟疑不决,一直到2018年才推出对人工智能的相关支持,因此导致在人工智能领域远远落后了。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一直以来AMD的思路都是性价比,而人工智能的主要客户却是对于价格不怎么敏感的企业客户,因此AMD之前的低价战术也没办法打动这些客户。

目前,Nvidia已经占据了人工智能算力领域的主导位置。在数据中心领域,即使有一些初创公司推出训练和推理加速芯片,但是想要取代Nvidia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首先,大规模部署芯片对于产品的可靠性有相当高的需求,而且分布式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芯片在各类指标上(不只是算力,还包括通信,接口带宽等)都达到优秀的指标,光这一点就需要初创公司相当多的时间去打磨。

此外,Nvidia更高的壁垒在于开发者生态,需要开发出一个易用的编程模型和相关编译器的难度并不亚于设计芯片,而要孵化开发者生态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认为,至少在未来3-5年内,Nvidia在数据中心的地位难以被撼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Nvidia在人工智能时代就可以高枕无忧。Nvidia 的软肋仍然在于其移动端——随着人工智能从云端逐渐走向边缘和终端,边缘和终端类的AI加速芯片或许是其他公司的机会。

Nvidia之前推出的终端/边缘类产品并不算特别领先或成功,例如Jetson系列终端GPU的能效比并不领先,芯片架构也是沿用数年前的设计。我们认为,AI加速在终端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占据总体AI芯片市场不小的份额,如果Nvidia无法抓住终端AI市场,那么其最终在整个AI市场的份额可能会被局限在云端数据中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LG-化学拟在韩国为特斯拉生产电池

作者  |  2020-07-04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LG 化学拟在韩国为特斯拉生产电池

据外媒报道,7月3日,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因特斯拉车辆的市场需求扩大,增加了电池订单,韩国LG化学公司今年开始在韩国本土工厂为其生产汽车电池。

该人士对路透社表示:“特斯拉汽车销量很好,因此,特斯拉不仅要求LG化学,也要求其他供应商增加供应。”另一名知情人士也表示,LG化学正将韩国本土部分产能转为生产特斯拉电池,其中国南京的工厂已经开始为特斯拉生产电池。

特斯拉与日本松下在美国合资经营一家电池厂,还另外增加了LG化学和中国的宁德时代为其上海工厂供货。LG化学发言人拒绝置评,特斯拉也没有立即对此发表评论。

7月2日,特斯拉公布了第二季度全球汽车交付量,数字远超预期结果,成功摆脱因美国冠状病毒疫情而停产的影响。分析人士还预计,该季中国汽车销量将恢复强劲。

7月3日,LG化学股价上涨2.6%。2020年迄今,LG化学的股价已上涨近60%,远超大盘2%的跌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美股投资者对大型股的依赖越来越强

作者  |  2020-07-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股市在一个月内下跌四分之一后出现剧烈反弹是一回事,3月份的情况就是如此。在飙升回历史高位后继续如此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然而,这正是美国最大的几只科技股的情况,它们刚刚经历了复苏时期表现最好的几周之一。

  在市场疯狂的一年里,没有什么比这更奇怪的了:在2020年中期,纳斯达克100指数(Nasdaq 100)不仅回到了正区间,而且将迎来过去20年来表现最好的一年。美国最大的几家公司不仅从大流行的封锁中幸存下来,优势还因此大幅扩大,投资者纷纷涌向规模大、稳定的公司。

  “病毒把那些公司的业务提前了两三年,”达拉斯霍奇斯资本管理公司(Hodges Capital Management)投资组合经理加里•布拉德肖说。尽管与经济状况的对比令人惊讶,“在利率非常低的环境下,你购买的是全球增长最好的公司。”

  纳斯达克100指数上周再次上涨,收盘时比疫情引发股市闪崩高出逾600点。衡量该指数相较标普500指数比率指标刚刚超过了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高位。

  很少有人预见到这一点。在冠状病毒席卷全球之前,当一切还算正常时,华尔街确信,当牛市崩溃时,高估值的科技股将首当其冲。现实并非如此。相反,该行业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和自动化、“居家办公”的特征,在今年股市“血洗”中免疫。

  投资者对大型股的依赖越来越强。在周四上涨0.6%之前,纳斯达克100指数在本周前三天已经上涨超过1%,这是一年多以来的最高纪录。该指数本周四个交易日累涨492点或5%,比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高出一个百分点。

  随着今年下半年的开始,科技股的强劲回报越来越让人难以忽视。在股市全线下跌的情况下,纳斯达克100指数上涨了18%,令其他股市望尘不及。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表现差距为21.5个百分点,为有记录以来最大。

  当然,怀疑论者说,这些受欢迎的股票已经走得太远、太快了。某些势头指标支持这一点。这轮反弹已将纳斯达克100指数推高至200日移动均线上方,溢价接近20%,这种繁荣程度与2月份市场见顶时相符。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美国监管机构存在种种担忧,投资者仍在肆意投资,继续投资于大盘股科技股。 StoneX的全球市场策略师Yousef Abbasi表示:“股市与基本原理脱节得如此之深,以至于很难进行真正的对话。”

  如果回顾20年前,本周还达到了另一个里程碑:纳斯达克100指数相对于标普500指数的表现超过了2000年的高点。对怀疑者来说,光是这一幕就让人回想起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情景。

  不过,在其他人看来,这是一个保持看涨的有力理由。只要想想苹果(364.11, 0.00, 0.00%)和微软(206.26, 1.56, 0.76%)等科技巨头现在和过去的收入就知道了。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一年里,标普500信息科技指数成份股公司累计获利500亿美元,反观这个数字在去年达到2400亿美元,意味着潜在获利能力是20年前的5倍。

  这也是Hodges Capital Management公司的投资组合经理加里·布拉德肖继续持有其投资组合中一些大公司股票的部分原因,这些公司包括苹果、微软、亚马逊(2890.3, 11.60, 0.40%)Facebook(233.42, -4.13, -1.74%)

  “这些公司的获利和营收都在增长,现金流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多数其他公司,”布拉德肖称。他说:“这和20003月的互联网泡沫不一样,因为在当时,很多这样的公司都是在烧钱。”

  上周五,被称为FANGFacebook、亚马逊、Netflix(476.89, -8.75, -1.80%) 和谷歌(1464.7, 26.66, 1.85%)的母公司Alphabet的股票重挫逾5%,而本周四天以来这些股份合计上涨7.6%,是4月以来最佳一周。

  不过,投资者现在担心的是纳斯达克100指数波动性,该指数30天隐含波动率连续12天低于标普500指数,为2011年迄今第二长下跌趋势。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 NDX波动率指数(VNX)通常高于CBOE波动率指数(VIX),在过去5年平均有3个点的价差,但今年来由于投资者纷纷涌入大型股和科技股,两者差距缩水为1/3。这意味着市场对科技股的“恐慌程度”不及标普500,即乐观情绪十分高涨,反映科技股偏贵。

  Exencial Wealth Advisors首席投资官蒂姆·考特尼(Tim Courtney)表示:“我有点担心整个市场的涨幅,尤其是纳斯达克市场。”“如果比较大型成长股估值相对大盘、或大型价值股和小型价值股,估值肯定会回到2000年代互联网泡沫的范围。

 

苹果要靠配件赚钱了吗?

作者  |  2020-07-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苹果要靠配件赚钱了吗?

随着秋季新品发布会的逐渐临近,关于iPhone 12的爆料消息越来越多。其中,最吸引作者的是,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将取消赠送充电器,以便降低iPhone 12的售价,或与iPhone 11持平。

取消充电器和有线耳机的消息引发消费者们的热议,有网友甚至认为苹果为了获取更高利润,省去了充电器的成本支出。但据前魅族高级副总裁李楠看来,苹果努力维持iPhone 12的售价不变, 意味着5nm的A14,TOF,5G支持都会兑现在iPhone 12上,可能还包括120hz屏幕。

用户越来越挑剔,既想要高端配置高端品牌,还需要价格美丽。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呢?

截至目前,关于iPhone 12将维持在iPhone 11的水平的消息暂不可靠。在笔者看来,高价的iPhone,在过去的2018年被验证是一次相对失败的尝试。因此,当苹果管理层释放出提高/降低iPhone新品的价格,都将引起整个手机市场格局的变化。笔者至今仍然对于2018年失败的高价iPhone的库存和退货的处理表示好奇,是否在2020款iPhone SE二代使用了清理库存的物料。

所以,在产品配置几乎被完全爆料的前提下,价格这块遮羞布或许才是决定iPhone与安卓之间最大差距的东西。在近期WWDC上,当苹果推出iOS 14时,被广大用户吐槽抄袭安卓时,作为消费者,正在产品使用习惯上逐渐趋同。笔者并非批评苹果再无创新,趋同的创新也是创新,用户的使用习惯仍在流动,仍在不断发生变化。也并非谁做的早便是王者,到最后做的最好的,才会是市场上的赢家。

在郭明錤爆料取消充电器后,上周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发布报告称,苹果将会取消随同iPhone设备一同发送给用户的有线耳机。这也就是说,跟随新机一起发送给用户的,仅剩下USB-C充电线了。看不明白苹果公司这一招的,或许会说苹果越来越抠门了。

但要是稍微多加一些理解,苹果可能会是一家十分注重环保的公司,减少支出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包装带来的物料的浪费,当然,最重要的依然是降低产品成本。

据笔者从外媒获悉,苹果预期将于2020年新款iPhone的起售价定为649美元。这样的价格,在搭配5G芯片所带来高企的成本,如果依然保留随手机附赠的充电器和有线耳机的话,这无疑将会降低整体的利润率。而在过去几年,苹果公司产品的毛利率一直在呈现下降的趋势。

购买iPhone 12之后,再去购买含充电器在内的配件,按照苹果的调性,价格可能不会亲民。有媒体统计,有线耳机和iPhone 11 Pro适配的18W充电器的总价超过400多元。若新机售价以649美元起,那么仅这两款配件的价格,就要占到手机的10%。

这对消费者而言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于苹果而言,却又能多赚一笔。如此一来,一整套配件下来,总价超过了700美元。而这个价格,与2019年iPhone入门机型的699美元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拥有了更快的充电适配器。

当然,不包括配件的话,确实能够降低手机起售价,但是目前苹果公司也在依靠“搭配销售”推动消费者去购买配件。例如,让消费者购买649美元的入门级iPhone和AirPods,并将整体价格提高至800美元上。若是与AirPods Pro捆绑在一起销售的话,价格几乎将近到达900美元。

900美元的价格,在5G时代可能并不是大众消费者所能接受的范围。在安卓5G手机下探至千元的当下,苹果的行为无异于“杀出另一条血路”。当然,在苹果配件类季度业务发布后,我们才能够更清楚看到其对于苹果公司带来的整体影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百度(BIDU)投的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借壳上市-路演PPT曝光

作者  |  2020-07-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百度(BIDU)投的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借壳上市 路演PPT曝光

继美国氢燃料重型卡车制造商Nikola后,又一家企业选择非常规上市模式。

车载激光雷达公司Velodyne LiDAR日前与纽交所挂牌的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Graf Industrial Corp。(GRAF)合并,实现借壳上市。

受此消息影响,Graf股价大涨48.23%,市值达到6.26亿美元。

Velodyne表示,合并后的公司市值约为18亿美元,同时,能从新的机构投资者及Graf Industrial现有股东那里筹集1.5亿美元融资。

通过此次交易,Velodyne的资产负债表上将有约1.92亿美元现金。

此次交易后,Velodyne创始人David Hall及支持者福特、百度(BIDU),现代摩比斯和尼康公司将持有合并后公司80%的股份。

Hall将担任执行董事长,Anand Gopalan将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

合并预计将在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合并后的公司将保留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将变更为VLDR进行交易。

最早是音响业务起家后拓展至激光雷达等领域

据介绍,Velodyne成立于1983年,是一家位于加州硅谷的技术公司。Velodyne最早以音响业务起家,随后业务拓展至激光雷达等领域。

2016年Velodyne将核心业务激光雷达部门剥离,成立新公司Velodyne LiDAR。该公司开发的LiDAR传感器一度成为行业标配。

2016年8月,Velodyne获得福特和百度1.5亿美元投资;2018年12月获得尼康2500万美元投资;2019年10月获得现代5000万美元投资

Velodyne主要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激光雷达系统,利用激光生成有关周围环境三维图像。其产品应用除自动驾驶外还包括机器人、无人机、安防等领域。

Velodyne于201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建设了20万平方英尺的高度自动化激光雷达超级工厂“megafactory”。

Velodyne还与尼康合作在日本建设了激光雷达组装生产线,并与瑞典汽车零部件巨头奥托立夫(Autoliv)旗下的Veoneer签署了战略许可协议,以助其传感器产能扩大至全球数百万台。

当然,Velodyne研发的雷达价格非常高昂,一度价格几十万,其中,64线激光雷达,最高时卖到70万一台;16线雷达产品要8000美元(约5.6万元)。

最风光的时候,Velodyne的Velodyne的64线激光雷达是“稀罕”产品,即便提着现金也一货难求,至少需要等半年以上。

这刺激了越来越多的公司在研发激光雷达,在中国的厂商包括速腾聚创、禾赛,以及制造无人机出身的大疆。

包括Cruise、Nuro、Zoox等头部的美国自动驾驶公司,已抛弃Velodyne,转而采用了中国初创企业禾赛的激光雷达。

Velodyne还曾在美国起诉来自中国的激光雷达初创公司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原因是这两家公司侵犯了Velodyne拥有的美国专利US 7,969,558。

最近,Velodyne在中国业务还面临败北,取消中国整个直销团队与部分技术团队,仅保留几名负责渠道与大客户售后的人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因电池问题-特斯拉面临美国监管机构调查

作者  |  2020-07-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因电池问题 特斯拉面临美国监管机构调查

据外媒报道称,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已针对特斯拉Model S汽车在2012年至2016年期间使用的冷却机制部件展开调查。

据悉,Model S电池冷却系统存在缺陷,可能导致电池组发生故障甚至起火。

报道称,本周早些时候,特斯拉在2012年的一批内部邮件泄露,内容显示特斯拉8年就知道Model S电池冷却系统存在问题,但公司依然将Model S推入市场。

另据报道,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调查涉及6.3万辆Model S汽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吉利德科学(GILD)旗下药物瑞德西韦获欧盟有条件许可-为欧盟唯一获批抗疫药物

作者  |  2020-07-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吉利德科学(GILD)旗下药物瑞德西韦获欧盟有条件许可 为欧盟唯一获批抗疫药物

欧盟委员会7月3日(周五)表示,在加速审查程序后,已有条件地批准吉利德科学(GILD)旗下药物瑞德西韦的销售许可,最初有效期为一年。

欧盟行政部门表示,瑞德西韦是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在4月底开始“滚动审查”后,在欧盟唯一获批的COVID-19抗病毒药物。

欧盟委员会曾于周三(7月1日)表示,正在与吉利德科学进行谈判,以获得欧盟27个国家的瑞德西韦剂量。然而不到一天,美国健康与人类服务部(HHS)宣布已获得瑞德西韦50万个疗程的剂量,相当于吉利德科学7月预估的全部产量以及8月和9月的90%产量。

瑞德西韦在5月底获英国批准,经卫生官员概述,它将只用于治疗病重到需要住院的患者。瑞德西韦是英国批准的两种治疗Covid-19药物的其中之一,另一种是名为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的廉价类固醇。

据悉,瑞德西韦的需求量很大,该药物已被证明减少了患有严重呼吸道问题的病人的恢复时间。与类固醇地塞米松等其他药物相比,瑞德西韦被认为在病程早期治疗COVID-19患者最有效。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印度电信运营商Jio将获英特尔2.535亿美元投资

作者  |  2020-07-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印度电信运营商Jio将获英特尔2.535亿美元投资

11周内获12次投资,巨头接连入股,印度电信运营商Jio将获英特尔2.535亿美元投资

印度对外国投资正呈现不同的态度。

印度最大手机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信实工业(Reliance Industries Ltd)在当地时间7月3日宣布,英特尔将出资2.535亿美元收购该公司数字部门Jio Platforms约0.39%的股份,这令该公司估值超过650亿美元。

这是Jio Platforms自2020年4月以来,第12次获得包括Facebook、美国私募股权公司KKR、阿布扎比国家基金等在内的投资者的入股。通过出售公司约25%的股份,Jio Platforms筹集了约155亿美元。

举例说,在2020年4月22日,Facebook投资入股Jio Platforms9.99%的股份,KKR则在完全稀释的基础上于5月22日获取Jio Platforms2.32%的股权,阿布扎比国家基金随后在6月18日以同样的模式获取了Jio Platforms2.32%的股权。

英特尔投资总裁毕闻德(Wendell Brooks)表示,Jio Platforms致力于利用其工程能力将低成本数字服务的功能带到印度,这与英特尔提供突破性技术、丰富生活的宗旨一致。我们相信数字访问和数据可以使商业和社会变得更好。通过这项投资,我们很高兴能在印度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保持重要地位。

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表示,很高兴“与英特尔一起提高印度在尖端技术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将使我们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充满力量,并改善13亿印度人的生活质量。”

英特尔的投资进一步表明外国投资者看到Jio所具备的潜力,该公司以低价语音通话和移动数据费率颠覆了印度的电信市场,目前用户量超过3.88亿。

美资券商博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师表示,预计Jio Platforms到2023年的用户将达到5亿,并在2025年时控制印度一半以上的市场。

Jio Platforms Limited(简称JPL)是信实工业于2019年10月成立的子公司,旨在将信实工业旗下所有的数字和移动业务整合在一起。信实工业希望将JPL建设成像阿里巴巴、谷歌这样的数字巨头,并在近年来一直利用公司关键部门炼油业务的现金流来建设各类电信和零售子公司。

穆克什在6月份时表示,Jio Platforms已帮助他清除了信实工业约210亿美元的净债务,此前其承诺在2021年初清算信实工业的债务。

也就在7月2日,Jio Platforms正式推出了其视频会议服务应用JioMeet,旨在与Zoom竞争。此前,印度内政部称,Zoom是一个不安全的平台,存在安全性和隐私问题。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则表示,希望有印度公司开发一个像Zoom这样的视频会议平台,供政府使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云南、广西“产地仓”全面运转-阿里数字农业迈入关键期

作者  |  2020-07-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云南、广西“产地仓”全面运转,阿里数字农业迈入关键期

6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位于广西、云南的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以下简称产地仓)已全面运转。这也是阿里巴巴数字农业的愿景“鲜美生活,产地直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19年10月,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成立,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侯毅担任总裁。在沟通会上,侯毅表示,“阿里的数字农业有两个目标,一是希望农民能种出好产品,卖出好价格,从而让农民增收。二是对于城市的消费者来讲,能吃到安全、健康、优质的农产品。”

农产品的数字化

何为数字农业?侯毅也给出了答案,“数字农业是在农业的生产、交易、物流供应链的过程当中全部由数字去有效的记录,那我们就可以对农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对农业的生产结果进行有效评估,能做出优质的农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以后,一定能够快速地缩减供应链的链路,降低销售的成本,提高零售的效率,更加提高我们生鲜商品的品质。最后是数字化的交易,一定是数字化的农业以数字化的交易方式到达消费者手中。”

据悉,除了云南广西之外,今年之内,阿里巴巴数字农业还将在四川、陕西、山东建设三个产地仓,形成全国农产品五大集运枢纽,并在多个省会城市打造20余个销地仓。“产地仓+销地仓”模式,一张数字化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将初步成形,一年可以支撑100万吨生鲜农产品新鲜送往全国餐桌。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各地农产品出现不同程度滞销,以云南为例,冬季瓜果出现了价跌难卖的情况。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发布了“爱心助农计划”,成功打通了云南本地农产品核心产区供应链,截止4月底,从产地直接发往全国以及通过产地运往昆明集运仓加工后再发往全国的订单总量约120万余单,涉及原料供应3000余吨,促成总交易额约2000余万,点对点触达农户400余户,生产基地100余家,发动云南本地生产商家100余家入驻ASCP供应系统。

特殊时期,数字农业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从过往的经验看,农产品的品质成为核心,如果农产品的品质保证不了,品牌很难推广,这是中国农业痛点。在解决这一痛点的同时,产品数字化成为关键,农产品的甜度、色泽等要素如果能通过数字化来反映,就可以保证品质的同一水准,从而更容易打造其品牌。

云南和广西的产地仓中,数字化中控室可随时了解两省农产品数据和入库情况;水果被送上四通道的分选设备,如同做CT,光电分选机可以测出每一颗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洁度,是否有霉斑、橘皮和划痕。至于水果果径,更可以精确到毫米,重量精确到0.5克。

此外,农产品一旦出现损失,只能农户来承担。2019年,我国农产品总产量19.80亿吨,其中生鲜农产品产量超过11亿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小云曾介绍,生鲜农产品影响农民收入的弹性最大,由于存在保鲜和腐烂问题,无法及时销售的生鲜农产品损失可达20%-30%,而这一损失主要由农户承担。

阿里数字农业部宣布之后也会出台农业保险相关举措,实现农业的金融服务,包括农业的供应链的金融和农业的保险。

关键的供应链和科技赋能农业

此次云南和广西的产地仓建在南宁、昆明机场附近,空运、陆运便利。也是广西、云南规模最大的农产品集运加工场所。据悉广西仓一期日发货能力近300吨,云南仓一期日发货能力约150吨。

发货能力的背后,是对其供应链的考验。侯毅在发布会中提到,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要建立一个全国冷链物流体系,这个冷物流体系依托盒马的冷链仓的进行改造,大大缩短供应链配送路径,次日达将会成为一个标准。

此外,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还将会联合菜鸟,实现产地到销地的运输网络。过去五年,菜鸟网络已覆盖中国29个省份700余县逾3万个村。未来一年,菜鸟将开通1000条以上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提速农产品揽收首公里、优先发货等“绿色通道”,从而打造农产品全国范围内次日达。

在销售端,阿里整个体系承担销售能力,包括大润发、盒马、淘宝、天猫、考拉、支付宝、饿了么等所有线上渠道都会成为数字农业的渠道。

从目前的阿里数字农业的种种动作来看,目前是通过产地仓的数字化,从而将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之后,也会给农业匹配相应的金融保险服务。最后,用科技赋能农业。

此外,阿里数字农业未来也将会采用自营的模式,通过自建一套标准,之后让商家按照标准来生产,也希望更多的商家来合作。

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角度来看,数字农业也许会对整个农业生产链、供应链和销售端产生一次重构。“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两者连成一体,我认为未来的前景是相当广阔的。我认为下一代的电商,不仅仅是消费互联网的电商,一定是产业互联网跟消费互联网合在一起真正提升零售效率,提升农业效率,这样一种电商的模式,才是中国未来零售业电商发展的未来趋势。”侯毅在发布会上表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Uber在东京启动网约车服务

作者  |  2020-07-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Uber在东京启动网约车服务

自进入日本市场以来,Uber的网约车服务一直无法在当地全面推行。Uber日本上线6年后,今天终于在东京推出Uber Taxi服务。

Uber与当地三家出租车公司合作,投放600辆车,在东京的品川、秋叶原、浅草等地区提供打车服务,乘客将可以通过Uber应用叫到出租车。

由于Uber的网约车服务一直以来都被日本限制,所以在这之前,外卖配送服务Uber Eats成为Uber在日本市场的主营业务。不过Uber也与一些地方政府合作,为交通不便的地区提供出行服务,比如京都府京丹后市的丹后町等。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7-2023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