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续命”比“脸面”更重要?理想汽车高管:并不关心短期股价!

作者  |  2021-08-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凭借自我“造血”能力扭亏为盈之前,“续命”比“脸面”更重要。对于试图以快充纯电技术融资的理想汽车而言,氢燃料电池车将成为影响其未来价值的关键。(微信公号:CNWAUTO)

最近几天,理想汽车公布了其在今年7月份的交付数据。从官方数据来看,理想ONE在今年7月的交付量为8823辆。首次突破8000月销量,同时,理想汽车也凭借理想ONE超过了蔚来和小鹏的单月销量。

按照常理,销量快速增长本该是车企十分高兴的事,也应该是关注该车企的社会资本高兴的事。但让人意外的是,理想汽车的销量上涨却并没有在资本市场得到正面反馈。从近期的股价表现来看,理想汽车在港股上市首日便跌破了发行价格。截至8月17日封盘,理想汽车的股价为106.3港元,明显低于118港元的发行价,市值下跌238.18亿港元。

对于上市首日即下跌的股价表现,理想汽车内部并没理会。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曾对外表示 “公司内部并不关心短期股价,更多考虑到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储备足够弹药进入下一阶段竞争”。

持续亏损

据了解,理想汽车此次港股IPO的募资金额约为115.5亿港元。按照规划,募集所得款项净额的45%于未来12~36个月分配至以下研发用途:20%将为研发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及未来车型提供资金;15%将为研发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技术提供资金;10%将于未来12~30个月为研发增程式电动汽车车型提供资金。

从现有的产品线来看,理想汽车旗下仅有理想ONE一款车型。业内分析认为,理想汽车港股股价首日破发,一方面是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降温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与理想汽车的产品线单一有关。在纯电动汽车依旧被公认为汽车转型未来趋势的背景下,理想汽车的核心竞争潜力与商业价值依旧有待商榷。

面对现状,理想汽车对于自身的发展态势有着较为清晰的自我认知。从招股说明书来看,理想汽车在2018年至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15亿元、24亿元和1.5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的亏损为3.6亿元。针对亏损现状,理想汽车在其招股说明书中表示,由于持续投资于未来车型的研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生产设施以及销售及服务网络的扩张,公司预计2021年的净亏损将继续扩大,并且这种情况在未来可能还会持续。

或许正如沈亚楠所表述的那样,获取更便捷的融资渠道,比当前的股价稳定更重要。毕竟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依旧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在凭借自我“造血”能力扭亏为盈之前,“续命”比“脸面”更重要。

续命存难

结合之前的融资规划来看,理想汽车的产品研发已经开始向纯电动汽车产品倾斜。

现有资料显示,理想汽车将基于第二代增程电动 X 平台和侧重于大空间的纯电平台 Whale(鲸鱼)、以及追求高性能的纯电平台 Shark (鲨鱼),不断满足品牌豪华智能车的定位以及家庭用车需求。计划从2022 年开始每年将发布两款产品,并在 2023 年开始交付首款纯电车型,实现 15-50 万元细分市场覆盖。按照2025年的战略目标,理想汽车将在2025年获取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20%市场份额,凭借160辆的年销量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

业内分析认为,理想汽车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的目标虽然不小,但仍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但在实现此目标之前,理想汽车尚有两件事需要解决。一是用户对于理想汽车的投诉居高;二是后续的融资概念需要想好。

结合车质网的车型投诉来看,用户对于理想ONE的“销售欺诈”投诉可谓是居高不下,除了新老车型切换之前没提前告知购车车主之外,之前承诺的“OTA升级”无法兑现也引发了不少购车消费者的不满。在“水银门”车主已经被检测出体内汞超标,且车主与厂商各执一词的情况下,理想汽车的用户口碑恐将成为制约其年销量达到120万辆的关键因素。

试图用纯电概念打动资本的同时,李想(理想汽车创始人)曾表示,在400KW快充技术成熟前,理想汽车不会推出纯电车型。而要想实现400KW快充技术,则需800V以上的电压平台、500Ah超级快充的国家标准和4C充电倍率以上的电池等三大关键技术的支撑。

但外部因素对理想并不算友好。8月16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根据方案设定目标,北京市将在2023年之前建成37座加氢站,2025年之前,氢燃料电池推广量破1万。相关分析认为,氢燃料电池车型的突破和成熟将对现有的增程式车型和电动汽车快充技术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试图以快充技术抢占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理想汽车而言,氢燃料电池车型的成熟与否,也将成为影响其后续融资续命的关键。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燕麦奶第一股”Oatly首份季报:亏损损5910万美元

作者  |  2021-08-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近日,燕麦奶品牌Oatly(噢麦力)发布登陆美股市场后首份季报。

Oatly第二季度期内,公司营收1.46亿美元,同比去年同期9530万美元增长53.3%;净亏损5910万美元,远高于去年同期480万美元的净亏损额。对此,公司表示净亏损的增加主要是IPO成本、员工人力成本、上市公司成本等因素所致。

2021年第一季度,Oatly营收为1.401亿美元,较2020年同期的8420万美元增长66.2%。毛利润同比上升94.10%,各类成本支出中,增长最明显的是其他运营成本,可能与公司新建工厂有关,销货成本上涨112.50%,研发投入增加58.49%。

据Oatly上市预披露文件显示,2020年OATLY的全球营收为4.21亿美元,较2019年的2.04亿美元增长106.5%,这一增速高于2019年较2018年同比72.9%的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OATLY近两年的净利一直处于连续亏损状态。2019年亏损3562万美元,2020年亏损增长至6036万美元。近两年OATLY持续亏损且亏损扩大,主要由于专注增长,在生产、品牌、新市场和产品开发方面持续投资。

在业绩指引方面,Oatly给出了全年超过6.9亿美元营收的预期,这意味着下半年有望实现超4亿美元的营收,这一数字也略高于此前分析师平均预期的6.8亿美元。

燕麦奶第一股

2021年,Oatly在纳斯达克上市,也是燕麦奶产业的标志性事件。

作为新晋网红健康食品,燕麦奶是基于燕麦而生产加工的饮品是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一款新型产品,常被称为“燕麦奶”或“燕麦乳”,燕麦奶不含乳糖,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并保留燕麦的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同时,由于具有的与牛奶制品相类似的外观和口感,可直接饮用,也可以调配咖啡、奶茶等多种饮品,因此越来越受到到消费者欢迎。

近两年,燕麦奶在全球市场热度急升。根据尼尔森数据,从2019年到2020年,美国的燕麦奶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03%,2020年的零售额达到2.67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杏仁奶的第二大乳制品替代品。

据欧睿(Euromonitor)估计,2020年全球植物奶行业零售额为180亿美元,约占全球乳制品行业(不包括中国的豆浆饮料)的3%,约占全球乳制品行业产品种类的9%。截至2020年,其他乳制品类别的替代产品普及率不到1%。

燕麦奶在国内市场同样备受追捧。

天猫国际发布的品类报告显示,燕麦奶在当前我国植物蛋白饮品复合增长率为各类饮品中最高。2007~2016年十年间复合增长率达24.5%。

据《2020植物蛋白饮料创新趋势》显示,2020年植物蛋白饮料销量远超其他品类,一二线城市消费人群对燕麦基偏好度最高,“膳食纤维”和“低卡”概念成为热度增长较快的搜索热词;2020年植物蛋白饮料增速远超其它饮料品类,销售额增长率965%,销量增长率高达1810%。

Oatly同样对中国市场表示强大的关注。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内,Oatly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营收增长32%,美洲地区增长65%,而亚洲地区的增长达到了149%。

Oatly表示,在中国市场的渠道策略是Oatly在中国打出知名度的重点,未来也将成为其布局的重要方向。Oatly最早进入中国时,选择进入的是Ole这类进口高端超市,但当时由于定价高、知名度低,销售业绩平平;而后Oatly调整策略,将渠道扩张重点放在了餐饮渠道,首先与各大精品咖啡店合作,通过咖啡店柜台展示和与咖啡消费场景结合扩大知名度,之后再逐步在零售端发力。这种做法成功提升了Oatly在中国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目前,Oatly在中国的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大型零售商渠道,及大型餐饮和咖啡连锁渠道。包括在星巴克与Oatly合作推出燕麦拿铁、瑞幸与阿华田合作推出燕麦咖啡。

今年上半年,Oatly宣布与永辉超市、麦德龙、沃尔玛、山姆会员店以及便利店7-Eleven的零售合作。

据Oatly CEO Toni Petersson在财报后的电话采访中披露,永辉超市80%的燕麦奶品类销售来自Oatly。在餐饮连锁方面,今年第二季度,Oatly与肯德基旗下的K Coffee达成合作,并进一步扩大了与麦当劳的合作关系,且目前是星巴克在中国燕麦奶的独家合作方。

按照Oatly目前的财务数字看,亚洲市场在其营收占比中最低:今年第二季度,欧洲、中东和非洲营收占比54%,美洲营收占比28%,而亚洲营收占比为18%。Oatly的主要收入贡献市场主要还是英国、德国、美国和瑞士。

“要预估中国市场的潜力实在太难了——中国市场很庞大、变化也很快,”Oatly CEO Toni Petersson称,“我们会尽可能、尽快地优化中国市场的产能供应,但目前也很难说中国市场未来的增速是否会超过我们的预期。”

5月20日,燕麦奶品牌OATLY以“OTLY”为证券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发行价 17 美元,首日收盘价为 20.2 美元,按照收盘价计算,市值为 119.61 亿美元。

截止8月18日,Oatly报15.93美元/股,跌幅3.0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Palantir(PLTR)购入估值超5000万美元金条-以应对“黑天鹅”事件

作者  |  2021-08-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当特斯拉(TSLA)等一些公司争先恐后投资于比特币时,数据分析软件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PLTR)却押注于黄金。Palantir在其最新财报中披露,该公司在8月份购买了价值略超5000万美元的金条。

该成长型公司选择将资金投资于避险资产当中,以应对新冠疫情为经济前景带来的不确定性。公司COO表示:“你必须为未来出现更多黑天鹅事件做好准备。”

去年,随着疫情的恶化和美国政府刺激措施的继续,一盎司黄金的价格首次越过了2000美元大关。在今年,投资者普遍对通货膨胀感到担忧,而黄金有时被视为对冲通货膨胀的工具,尽管今年黄金的价格下降了7%。一些投资者认为加密货币也可能起到这一作用。

Palantir在8月12日的第二财季财报中指出:“2021年8月期间,公司购买了价值5070万美元的100盎司金条,这些金条最初将保存在位于美国东北部的一个安全的第三方设施中,公司能够在合理通知的情况下,随时实际占有存放在该设施中的金条。”

在完成直接上市并于9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亮相后,Palantir现在已经没有债务,该公司的财务主管Dave Glazer在上周的电话会议上告诉分析师。公司收入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加速增长,第二财季有20个新客户加入。

Glazer称,Palantir正在进行投资以实现增长,在过去的两个季度里引进了100多名销售人员,并计划继续快速招聘。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目前仍然没有盈利。同时,它的现金供应一直在增加,部分原因是发行股票和行使股票期权的所得收益。这使Palantir有机会投资于自己的客户,包括一些早期公司。根据财报,在这些投资中,有一些公司是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合并而上市的,如AdTheorent、Fast Radius、FinAccel和Tritium。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Moderna(MRNA)联合创始人:新冠疫苗未来可能成为常态化接种疫苗

作者  |  2021-08-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财经APP获悉,在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讨论是否批准新冠疫苗加强针之际,Moderna(MRNA)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Noubar Afeyan预计,未来新冠疫苗接种可能呈常态化。

“全球的公共卫生官员将必须决定是否每个人都应该注射新冠疫苗加强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我的猜测是,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未来可能最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至少每年都要接种一次新冠疫苗,就像流感疫苗一样,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疫苗。”Afeyan补充道。

Afeyan表示,公司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其新冠疫苗能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面批准,目前该疫苗被授权用于紧急用途。他表示,公司当前正在测试一种似乎非常有效的半剂量加强剂疫苗。

Afeyan回忆,世界各国领导人强烈呼吁在全面批准之前获得疫苗。“我确实接到了很多国家领导人打来的电话,这是我以前从未想过的。但在全面批准之前,我并不能做出决定。从法律层面上来说,所有的疫苗供应都归美国政府所有。”

另外,据媒体报道,Afeyan创立的风险投资机构Flagship Pioneering 正在投资几项新技术,他表示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世界为下一次大范围流行病做好充足的准备。

“我们使用了包括机器学习和AI系统在内的方法,这些方法实际上是基于病毒已知的基本信息,准确模拟这种病毒的传播方向,并预测我们将看到的变异。在这次疫情之后,这些将是我们以前没有但现在我们必须拥有的技术。”Afeyan谈及投资的新技术时表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LG与苹果深化合作关系-增长用于iPad和iPhone的OLED供应

作者  |  2021-08-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据TheKoreaTimes报道,LG正在加强与作为其核心客户的苹果公司的联系,因为其关联公司正越来越多地为这家美国科技巨头提供零部件。LG Display公司正在按计划扩大生产设施,用于为苹果公司的智能设备提供中型到小型OLED屏幕。

LG显示器制造部门周二提交了一份监管文件,概述了到2024年的3.3万亿韩元投资,用于在京畿道坡州的工厂生产中型到小型OLED屏幕。这些额外的投资将使LG Display的小型OLED产能从目前的3万片提高到每月6万片。LG表示,它不能对客户事宜发表评论,但消息人士称,这里生产的小型显示面板将为苹果公司的下一代iPad和iPhone提供,因为这家总部位于库比蒂诺的公司在其设备中越来越多地选择使用OLED。

苹果在2017年的iPhone X中首次采用了OLED,其最新的iPhone12系列的所有型号都采用了OLED。苹果公司还将在明年发布的下一款iPad中开始使用OLED.LG拒绝确认将被扩大规模的具体生产线。业内人士称,E6-3生产线可能会被扩大,并专门为苹果生产面板,因为需要一条新的生产线来生产iPad使用的面板。

随着苹果加强对韩国市场的关注,它正越来越多地利用其与LG的合作关系。LG的电子商品零售商Best Shop本周开始销售苹果的产品,这还是第一次。退出智能手机业务的LG公司需要新产品在Best Shop销售。所以它把苹果的产品拿出来销售,因为苹果公司一直在寻求新的销售渠道。此前,苹果的设备只在其官方商店和智能手机经销商处提供。

LG的关联公司是苹果的长期供应商。LG显示器公司正在供应面板,LG伊诺特公司提供相机模块,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提供电池。

苹果扩大与LG关联公司的合作,提高了人们对后者参与苹果公司电动汽车项目的期望。7月,LG电子与加拿大移动技术公司麦格纳国际成立了一家ePowertrain合资公司。几个月前,《韩国时报》报道称,该合资企业「非常接近」赢得苹果公司第一代电动汽车的初始批量订单,该汽车暂定名为「AppleCar」。在该报道发布时,LG表示它既不能确认也不能否认。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iPhone-13-Pro最新渲染图曝光:小刘海、新增日落金-玫瑰金配色

作者  |  2021-08-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虽然目前关于苹果新一代iPhone的具体命名尚未确定,但是根据多方传闻来看,新机命名将会从iPhone 13和iPhone 12s之间做出抉择,最终叫iPhone 13的可能性非常大。

按最新爆料显示,苹果目前已经开始了iPhone 13系列的大规模量产计划,并要求代工厂全力生产,以保障能在9月份如期发布新机,并上市销售。

随着发布会的临近,关于iPhone 13系列的爆料也日益增多,消息称iPhone 13系列将依然存在四款机型,知名网站letsgodigital今天就带来了其中高配版本的最新渲染图。

从图片来看,iPhone 13 Pro机型相比前代最大的变化就是刘海面积的明显收窄,此前消息称苹果采用了一种隐藏式的听筒方案,能为Face ID腾挪出更多的内部空间,从而减小刘海面积,这也是苹果四年来首次对屏幕做出改变。

除了屏幕刘海区域的变化外,iPhone 13 Pro最为明显的改变就是增加了两款全新配色,消息称其将被定义为日落金和玫瑰金,其中名为日落金的配色与多年前iPhone 5S的土豪金配色基本一致,而玫瑰金则与此前iPhone 6s的玫瑰美股投资网分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有多方供应链传出消息称,iPhone 13系列的高配版将首次引入高刷屏,并且会搭载三星提供的LTPO屏幕,能支持1-120Hz的智能刷新率切换,不仅更加流畅顺滑,还能更加省电。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AMD在X86-CPU市场份额已达22.5%-创14年来新高

作者  |  2021-08-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AMD 正不断蚕食英特尔的市场。根据市调机构 Mercury Research 最新研究显示,今年第二季在整体 x86 CPU 市场中,AMD 的市占率提升到了22.5%,是 2007 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而英特尔仍有着 77.5% 的市占率,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 4.2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英特尔丢失的 4.2个百分点的市占都被 AMD 吃下了。

Mercury Research 统计涵盖整个x86 市场,包括消费性桌机与笔电、服务器以及定制化x86 装置(如PS 5与Xbox X/S)。报告指出,自4 年前AMD发布Ryzen 处理器之后,AMD 便持续“攻城掠地”,分食英特尔市占率,如今Ryzen 处理器已推进至最新的Zen 3 架构。

报告进一步说明,AMD 自Athlon 64 时代以来,从未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在整体x86 市场上,AMD 今年第二季市占已来到22.5%,是14 年来的最高点(自2007 年第四季),而AMD 市占最高纪录是2006 年的25.3%。

虽然AMD 在桌机的市占率较第一季下滑,从19.3% 变成17.1%,但这是因为整体晶圆产能受限,Ryzen 5000 系列自发表以来便严重缺货;使得AMD 做出战略选择,改以伺服器、笔电等为主,像是AMD 伺服器市占率来到了9.5%,较去年同期的5.8% 成长了3.7%。

报告也指出,在AMD 不断蚕食市占之下,英特尔也预计在今年底发布首次采用Intel 7 制程(10nm SuperFin)的处理器“Alder Lake”,以应对AMD 猛烈的攻势;当然,实际的效能如何尚未明朗,但无论如何这都是英特尔十分重要的产品,意味着x86 架构的重大突破。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21,百度将“车”作为重头戏

作者  |  2021-08-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汽车机器人”的出场,或许可以给予自动驾驶的未来一种新的思考。

“我们熬得过万丈孤独,藏得下星辰大海。”,李彦宏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致股东信:爱这时代,星辰大海》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而谈及技术信仰一词,可能也会让人忍不住觉得“务虚”大于“踏实”。正如百度这家公司,于“BAT”已经流逝的时代,又该怎样成为一家具备“技术信仰”的大公司呢?

今天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AI时代,“车”先行。

“车”对于百度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自动驾驶领域百度早已沉淀数年,国际排名也可圈可点;陌生的是,怎样去深入汽车行业,打造一款“集度”的整车,对于百度来说,恐怕还是有些初生牛犊的感觉。

正如本次大会李彦宏所表达的,百度所定义的“车”会涉及到更广的面,所以有了“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两个概念。而他们真正想做的,其实可以归结为衣食住行中的“行”。

关于出行的方式、出行的工具,以及出行的感觉,百度都在尝试去定义,于是在本次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曾经所提及的“像机器人的车”,也正式出场了。

像机器人的汽车

像机器人并不意味着做一个变形金刚出来,百度对于机器人的理解体现在AI助理和AI司机上面,往大了说,也就是现阶段智能电动汽车主推的两个方向: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智能座舱方面,百度的“汽车机器人”内部宽敞到可以当做生活第三空间使用,内设超大曲面屏、智能控制台、变光玻璃、零重力座椅等智能化配置。而且从外景实车上路的展示中可以得知,借助“小度”这样的AI助理,可以进行语音互动,并实现目的地变更、座舱内部灯光环境变换、自动开关门等。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汽车机器人”内部取消了方向盘和加速、刹车踏板,全路程由自动驾驶完成。而且在本次的道路实测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汽车机器人”对礼让行人和礼貌让车的两种操作。百度官方表示,除了所展示的各种功能,“汽车机器人”还具备自我学习和不断升级的能力,可以服务多种场景。

总的来说,无论是外观内饰,还是智能化程度,百度的“汽车机器人”都有着一定的可取之处,尽管现阶段的它还只是一台概念车的存在。而且如果换个角度思考,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它,反而能够间接解决关于自动驾驶的棘手问题:事故责任的划分。

自动驾驶之殇

从特斯拉,到华为原智能驾驶负责人苏箐谈“技术杀人”,再到近期蔚来汽车因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严重事故,无不给自动驾驶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面纱”。

尽管可以将全部的责任推卸到驾驶员不能区分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上面,但过度甚至虚假宣传自家汽车的自动驾驶能力,亦是车企们甩不掉的锅。

自动驾驶等级的划分不所谓不复杂,以至于车企的教育成本和消费者的学习成本堆积在一起,其本身所带来的就是一种“祸根”。车企不加约束、消费者不自觉,以及法律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未来因此而发生的事故可能会越来越多。

那么有什么方法解决呢?百度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汽车机器人”或许可以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路径——要么取消方向盘等外设;要么只承认自己是L2。

虽然市面上也有一些无方向盘、踏板的车型存在,但多为商用车型,比如Apollo 无人驾驶小巴、文远知行的Mini Robobus,以及Cruise的Origin等。而百度“汽车机器人”的出现,却是弥补了乘用车在无方向盘、踏板等方面的空白。

而这或许也可以间接地解决自动驾驶技术滥用的问题。

技术的“星辰大海”

技术再怎样较真都不为过,哪怕需要去花费更长的时间去积累。

而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汽车机器人的出场也只不过是比较亮眼的一角。除此之外,像萝卜快跑无人出行服务平台、智慧的路“绿波带”、云端芯片昆仑2,以及最新的百度大脑7.0等,都是值得一观的科技产品。

文章最后借助李彦宏说过的一句话结尾,“我们这批人对技术有一个信仰。我们不仅把技术当作一个工具,我们更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中国,技术可以改变世界。”

是啊,我们也始终相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就像哪怕现阶段自动驾驶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纱”,我们也始终相信,未来的自动驾驶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完善,法律也会变得越来越健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5天内两起致命车祸-蔚来:NOP并非自动驾驶

作者  |  2021-08-18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开蔚来事故身亡祸因“自动驾驶”?

15天内两起致命车祸,蔚来:NOP并非自动驾驶

8月14日晚,认证为“美一好”的个人公众号发布讣告称,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近日因交通事故去世。讣告提到,林文钦生前曾驾驶蔚来ES8汽车并启动自动驾驶功能后发生事故,这让蔚来汽车及自动驾驶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针对上述事故,美股投资网齐鲁壹点分析师分别致电了林文钦生前好友、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以及进行事故处理的交警一方。

美股投资网齐鲁壹点分析师郭春雨

企业家驾驶蔚来车

交通事故死亡

“美一好”公众号发布讣告称,2021年8月12日下午2时,上善若水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意统天下餐饮管理公司创始人、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创始人林文钦(昵称“萌剑客”),驾驶蔚来ES8汽车启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终年31岁。

14日晚,林文钦治丧小组成员、林文钦朋友郑先生告诉美股投资网齐鲁壹点分析师,此事故为林文钦驾驶蔚来汽车追尾前方工程车辆导致,事故造成车辆损坏严重,当时车上只有林文钦一人,采用的是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我们了解的是他(林文钦)车速大概就是在110左右,没有超速。”网传事故图显示,事故车蔚来ES8先是撞上了路边的桩桶,随后撞击位于快车道上的一辆高速公路养护车,养护车因此侧翻,ES8损毁严重。

根据郑先生出具的一份蔚来App中记录林文钦事故车相关信息的视频显示,12日事故当日,林文钦的蔚来ES8共有三段行驶记录,13点17分记录的行程驾驶里程为85公里,总时长113分钟,平均车速45.1公里每小时,最高速度为114.6公里每小时。该段行程中,林文钦NP(NIO Pilot,自动驾驶辅助)使用里程为72公里,占总里程的84.7%;NP使用总时长为48分钟,占总时长的42.5%;领航辅助里程为68公里,时间为44分钟。

14日晚,福建莆田交警方面的相关负责人确认了沈海高速涵江段发生了该起事故,但是具体事故原因需要调查,目前采集到的事故数据需要委托专业的机构去鉴定。“这些程序性的东西比较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结果。”

事故发生后,蔚来汽车厦门区域公司总经理张波在蔚来汽车App上发文表示:蔚来汽车正配合当地交警进行事故调查,并协助家属处理善后工作。蔚来创始人李斌、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也在蔚来App上对林文钦的逝世表示哀悼。

蔚来相关负责人

否认修改数据

此次事故是否由“自动驾驶”引发成为关注焦点。

8月16日上午,治丧小组成员郑先生发来一段录音,介绍该录音是事故发生后,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和警方之间的一段谈话。在谈话中,蔚来汽车的负责人承认林文钦在发生事故时确实是启用了蔚来自动驾驶功能。对此,美股投资网齐鲁壹点分析师致电该负责人,该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否认,“这段录音是假的,我从来没有承认过,一切还是要等警方调查。”

此外,林文钦方的代理律师林丽鸿16日表示,蔚来技术人员未经交警同意,私自接触涉案车辆进行操作,已经被交警传唤做笔录,若调查结果是车辆数据被篡改或毁灭,涉嫌刑事犯罪,蔚来公司需要对本起事故承担全部责任。

对此,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坚决否定,“这是假的,我们不会干这种事。”同时,蔚来汽车的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事故仍在调查之中,一切都要以官方的通报为准。

“自动驾驶”是否安全

引发讨论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今年以来,蔚来旗下的产品曾被爆出涉及多起交通事故。7月3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蔚来EC6撞击石墩后损毁严重并发生自燃,车主不幸遇难。此次出事故的蔚来EC6,是蔚来旗下的一款纯电动轿跑SUV,也是第三款量产车型。新车于2020年7月正式上市,9月开始交付。

不过,针对此次事故中所涉及的NOP领航功能,蔚来方面强调,这并非自动驾驶,而是自动驾驶辅助功能。2020年的上海车展期间,蔚来正式向业内发布了Navigate on Pilot(NOP)领航辅助等功能。据悉,NOP融合了车载导航与NIO Pli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允许车辆在特定条件下按照高精地图导航规划的路径自动巡航行驶。

在“美一好”创始人的交通事故被爆出后,有不少网友评论认为,辅助驾驶并非自动驾驶,要时刻将方向盘交在自己手上。

引监管部门重视

对自动驾驶进行规范

就在这起交通事故发生的当日,8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高度关注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自动驾驶安全等。

《指导意见》中规定,要加强自动驾驶功能产品安全管理。企业生产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产品的,应当确保汽车产品至少满足四项要求。包括应能自动识别自动驾驶系统失效以及是否持续满足设计运行条件,并能采取风险减缓措施以达到最小风险状态;应具备人机交互功能,显示自动驾驶系统运行状态;应具有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和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满足相关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要求,用于事故重建、责任判定及原因分析等;应满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等过程保障要求,以及模拟仿真、封闭场地、实际道路、网络安全、软件升级、数据记录等测试要求,避免车辆在设计运行条件内发生可预见且可预防的安全事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恐怖数据”爆冷,美股后市多空因素

作者  |  2021-08-17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周二,随着美国7月份零售销售的下降,加重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主要股指均下跌。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0.8%,结束了连续5天上涨的势头。标普500指数期货下跌0.71%,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下跌0.93%。小型股基准指数罗素2000指数周二下跌1.2%

目前三大股指并未跌破关键支撑位,标普500的关键支撑位在4400点,纳斯达克100的支撑位为360-362,道指的第一支撑位在20天移动平均线35135,目前仍是上涨趋势中的回调。但罗素2000已经破位,投资者可多关注大盘蓝筹股。

 

7月份零售销售下降

美国商务部周二宣布,素有“恐怖数据”之称的7月份零售额下降了1.1%,降幅超过预期,主要受汽车销量下降的推动。不包括汽车在内的销售额下降了0.4%,低于预期的0.2%

月度降幅主要来自汽车和零部件经销商,这两个行业的降幅为3.9%。汽车行业是2021年通胀飙升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需求不断膨胀,二手车价格也随之上涨。

服装商店下跌了2.6%,体育用品、乐器和书店下跌了1.9%。网上销售额也下降了3.1%

随着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汽油销售增长了2.4%,酒吧和餐馆业务的恢复推动食品和饮料销售增长了1.7%

饮食业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4%

零售销售报告中唯一的服务支出类别增长来自于餐饮销售额,升幅1.7%,为五个月来最小,增速低于前几个月,反映消费支出正在稳定转向服务业,而且随着通胀率升高,消费者可能对价格越来越敏感。未来几个月,餐饮支出可能会走软,具体取决于Delta变异株的传播情况。

截至7月末,美国银行信用卡消费总额放缓, OpenTable系统上的餐厅订位增长也有所减慢。预示第三季度消费者支出增长放缓。消费者占美国所有活动的近70%,因此零售销售作为衡量整体经济健康状况的指标受到密切关注。

周二公布的另一份经济报告显示,工业生产增长0.9%,高于0.5%的预估,主要原因是汽车生产激增11.3%。家居装修用品零售商家得宝(HD)收跌4.5%。该公司第二财季的可比销售额增长4.5%,比平均预期值低1%以上。家得宝的业绩下滑,似乎进一步证实了房地产市场与房屋装修活动在疫情过后一度反弹随即继续放缓。沃尔玛(WMT)第二财季业绩超出预期,并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

另一份数据表明美国8月住宅建筑商信心指数跌至13个月低点。全国住宅建筑商协会(NAHB/富国银行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住宅建筑商信心指数从7月的80降至75,创20204月份以来的最大跌幅。经济学家预期中值为持平于80,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跌。

此前,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创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打破了疫情以来的低点。对此,机构表示:“美国7月零售销售弱于预期,全面下滑,尽管此前预期扣除汽车的零售销售将小幅上升。前一个月的数据出现了小幅向上修正,但这不足以抵消7月份数据降幅的影响。这自然表明,消费者已经开始把钱花在实际需求上,不再购买商品——就像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调查数据表明的那样。”

随着美国人对经济前景、通胀和近期冠状病毒病例激增的担忧加剧,8月初的美国消费者信心跌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个比市场预期更低的零售数据,可能会动摇美联储提前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

 

鲍威尔出席市政厅会议

期权市场显示,投资者预计在下周杰克逊霍尔会议到来之前,市场不会有大动静。

衡量欧元、日元、英镑和加元兑美元平均1周隐含波动率的指标处于20202月以来最低水平,表明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乐观情绪。这是因为此前交易员押注鲍威尔在下周会议前不会谈论任何实质性内容。而如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于周二晚些时候主持市政厅会议的消息让他们措手不及。

瑞穗证券首席外汇策略师Kengo Suzuki表示:“鲍威尔很有可能会借此机会,让市场为杰克逊霍尔会议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杰克逊霍尔会议将于826日至28日举行,过去一直是重要消息发布的场合。

尽管央行官员基本上承认通胀率已经达到了2%的目标,但他们仍认为,在可能大幅收紧政策之前,劳动力市场需要改善。预计美联储将在未来几个月宣布,将开始放缓月度债券购买的步伐,但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之前不太可能开始加息。

然而,政策制定者担心,除非病例开始下降,否则经济活动可能会放缓。多位美联储官员表示,如果就业数据在未来一两个月继续改善,他们将希望在今年年底前开始缩减月度债券购买规模。

鲍威尔周二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病毒Delta变体的爆发是否会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显著影响。上周末,美国单日平均病例数已升至约12万例,自6月中旬以来飙升了约930%;美国单日平均死亡病例已增至近550例,过去一个月上升了155%;同时,当前美国49岁以下人群的住院率达到疫情以来的最高点。

关于就业,鲍威尔表示,美国服务行业仍有数百万人没有工作,这是经济复苏的一部分,而这还远远没有完成。美国还没有度过当前的疫情危机,还不能宣布取得胜利。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尔-埃利安表示,尽管过去几个月经济强劲反弹,外界猜测美联储可能会较预期更早地收紧货币政策。但由于美联储还没有表态,市场并没有做出反应,维持上涨态势。他认为哪怕美联储真正开始实施缩减资产购买计划,市场也不会崩溃,只是会回调,目前市场可能面临的两大风险包括:美联储“不作为”的重大政策错误,以及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市场事故。

Leuthold Group首席投资策略师Jim Paulsen表示:“股市早该进行调整,病例继续飙升,给经济重新开放蒙上阴影,最近消费者数据令人震惊地暴跌——包括上周五的消费者信心,以及今天的零售销售和房屋建筑商情绪几只股票已停止对良好业绩做出积极反应,通胀报告依然火热,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的言论到处都是。”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于美东时间周三下午2点公布7月会议纪要。市场人士将寻找美联储对通胀立场的线索,以及美联储何时可能暂停债券购买计划。

 

美股后市多空因素

摩根大通发表了《牛市和熊市影响因素报告》,里面包含该行策略师认为将决定未来几个月市场走向的几个关键风险因素。

利多因素

1. 盈利势头——摩根大通首席股票策略师720日将他对2021年每股收益的预期上调至205美元,2022年为230美元,2023年为250美元,这些预期都高于华尔街共识。

2. 加速回购——截至202186日,市场上已宣布的回购规模为4770亿美元,意味着今年的回购规模或将高达8000亿美元,仅落后于2018年,超过2019年的7020亿美元。

3. 不断改善的疫情环境——这将促进消费支出和就业增长。认为全美50个州中有40个州的病毒有效传染数(Rt)正在下降。

4. 更多的刺激——最可能的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可能为5500亿美元或4万亿美元左右。

5. 中国经济复苏——中国可能决定增加更多的财政预算和货币刺激来帮助世界其他国家从疫情中恢复过来。

6. 劳动力市场的改善——这也会对GDP产生积极、直接的影响。

 

利空因素

1. 疫情扩大传播、发生变异——摩根大通表示,有证据表明,与其他毒株相比,德尔塔变种对儿童的危害更大,18岁以下儿童的住院率是最高的。摩根大通认为,可能会看到政府恢复封锁以保护儿童。

2. 在线教育——如果推迟或取消在线教育,将对市场有负面影响,因为此举会对就业造成冲击,打击消费支出和国民情绪。

3. 美联储的政策错误——美联储认为,在现阶段,美联储宣布缩减购债规模还为时过早。这可能意味着,随着金融状况收紧,失业率尚未恢复到20202月的水平。

4. 政府停摆——据摩根大通称,美国的财政政策在疫情期间一直是利好市场,但围绕基础设施和债务上限的斗争可能导致政府又一次停摆。2011年政府关门导致美国信用评级在85日被下调,标准普尔500指数在8月到9月这一个月内下跌1.29%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84日的2.40%跌至930日的1.92%

 

风险因素

1. 地缘政治——最大的风险是阿富汗的局势,可能会蔓延到整个中东地区,可能会使得美国及其盟国或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进入该地区长期驻扎。不过这充其量只是一场引发难民潮的人道主义危机。

2. 美国消费者未能提振经济——虽然目前关注点是储蓄水平和财政刺激水平,但一个没被重点关注的点是“先买后付”(BNPL)金额的增加。这个金额从2019年的95亿美元增加到2020年的190亿美元,并且还可能会呈指数级增加。有证据表明,BNPL代表隐性杠杆,因而可能会削弱储蓄率正常化的积极影响,并成为整个经济的新信用风险来源。

3. 利率和美元——收益率飙升、美元暴跌或通胀预期大幅跃升,都可能导致股市波动。

4. 金融状况——可能会成为不利因素,阻碍经济增长。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