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份法庭文件显示,AT&T代号 T 已经停止在太浩湖地区拆除铅包电缆的计划,并将在其部署有铅包电缆的地方测试铅含量。
此前相关媒体的报道称,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中仍在用铅包电缆,测试显示许多电缆的铅已浸入土壤和水中,其含量超过了监管安全准则。一位分析师估计,电信行业要在全国范围内拆除所有铅包电缆,可能需要花费590亿美元。
然而,AT&T表示,它“强烈反对”媒体的调查结果,即太浩湖和其他地方的铅包电缆对公共健康构成危害。
这家电信巨头表示,铅包电缆只占其网络的“一小部分”,在其全美范围内的铜线电信网络中,只有不到10%的电缆是铅包电缆。
AT&T表示,它正在“对有铅包层电缆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以检查其状况,并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任何行动”。
AT&T还指出,虽然公司之前同意拆除太浩湖电缆以避免诉讼,但它现在认为应该保留电缆,“这样这些电缆的安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裁决”。
此前的报道指出,拥有最多地下电缆的AT&T面临的风险最大,其次是Verizon(VZ.US)。Verizon曾表示,其现有网络中铅包电缆的比例很小。
这一问题也引发了华尔街对电信公司影响的担忧,目前摩根大通、花旗等多家大行已下调了AT&T的评级。但在股价方面,在周一触及多年低点后,Verizon和AT&T股价已有所回升。
综合多家美国当地媒体报道,中概股拼多多控股旗下的跨境电商Temu,一纸诉状将出海市场的对手Shein告上波士顿法庭,指控其限制经销商供货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
据悉,Temu聘请的知名美国律所BSF已经在上周五向波士顿联邦法庭递上了诉状。
这也是两家公司在美国火热法律战的最新一幕。去年12月,Shein将Temu告上南伊利诺伊州地方法院,指控对手诱导网红发表贬低公司的言论,并采用“冒名顶替”的方式误导用户认为两个平台存在联系,最终诱导用户下载Temu的软件。对此,Temu的公司发言人对媒体表示,该公司“强烈且明确地拒绝所有指控,并正在积极捍卫其权利。”
在本月的最新案件中,Temu指控Shein“滥用其市场力量”,试图强迫供应商不向Temu供货。在起诉状中,Temu指控Shein “强迫制造商签署忠诚誓言,证明他们不会与Temu开展业务” 。Temu强调,Shein的商业行为将会导致价格上涨和消费者选择减少,还阻碍了美国“超快时尚市场”的扩张。
Shein的公司发言人也在周一对媒体回应称,Temu的诉讼“没有法律依据,公司将积极为自己辩护”。
争抢跨境下沉市场
所谓的“超快时尚市场”,也可以换一个方式来解释以低价作为核心卖点的跨境B2C业务。两家平台最具有记忆点的特色,正是平台上有大量单价低于20美元的鞋类,以及单价低于10美元的裙子。
Shein在2008年成立于中国,并在2017年进入美国市场,背后的供应链自然也高度依赖中国本土的制造商,通过国际物流销往美国、欧洲和亚洲。过去几年里,反反复复有媒体放出“Shein即将登陆美股”的消息,最近一次是今年的6月底,但官方再次给予了否定的立场。
Temu则是去年9月上线的跨境电商平台,以“更低价格”作为标签迅猛抢滩美国市场。根据美国数据机构Bloomberg Second Measure分析信用卡、贷记卡数据得出,消费者今年5月在Temu上花的钱要比Shein多20%。与拼多多当年抢下中国下沉市场类似,Temu现在也处于烧钱抢份额的状态。根据去年国内券商的分析,Temu的年度亏损大致会在5-10亿美元左右。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英伟达(NVDA)$的角色正从芯片设计公司转向云服务提供商。
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报道,英伟达正在接近达成一项入股云提供商Lambda Labs的交易。稍早前,英伟达已经收购了Lambda竞争对手CoreWeave。
这笔交易的新资本总额可能达到3亿美元,包括新资本在内,Lambda Labs的估值可能超过10亿美元。
报道称,英伟达发言人没有发表评论。Lambda首席执行官Stephen Balaban拒绝讨论公司与英伟达的关系。
如果交易达成,这将是英伟达自3月以来的第八笔私人初创公司投资。分析认为,英伟达可能会将GPU出售给这些云初创公司,从而将GPU目标客户群从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等巨头转移。
ChatGPT出圈后,全球上演了AI模型开发竞赛,进一步导致GPU需求激增。
报道称,业界对英伟达最受欢迎的芯片GPU A100的需求之高,导致亚马逊、微软、谷歌和甲骨文限制其云客户租用。
这几家巨头是采用英伟达芯片的AI服务器的主要客户,但也开发自己的AI服务器芯片,并希望将其进行出售。
这意味着它们可能会成为英伟达的强劲竞争对手。
相比之下,Lambda和CoreWeave对英伟达构成的威胁较小,它们不设计自己的芯片,因此,英伟达有充分的理由帮助它们走向成功。
目前,云提供商尚未向客户大规模提供英伟达最新芯片H100,但英伟达在今年早些时候首次推出时,选择了CoreWeave和Lambda作为首批使用的公司之一。
Lambda成立于2012年,2020年该公司营收超过2000万美元,当时公司的业务重点是销售GPU驱动的计算机,而非GPU云服务器租赁。业务转型后,预计Lambda每年的营收将达到数亿美元。
据PitchBook称,Lambda此前从谷歌旗下Gradient Ventures、Bloomberg Beta和Mercato Partners等风投机构那里筹集了7250万美元。
英伟达股价今年上涨超过230%,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数据中心芯片业务推动了其销售和盈利增长。
投资者押注,随着英伟达将运行传统CPU的老化服务器替换为将GPU和CPU结合在单个芯片上的服务器,这种增长将持续下去。
①沃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出售了所持动视暴雪70%的股份,遗憾错过了后者近期的上涨;
②截至6月30日,该公司持有约1470万股动视暴雪的股份,持股比例为1.9%,低于3月31日时的4940万股。
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上周微软对动视暴雪总值69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终于取得重大进展,美国法官对该交易开了绿灯。这也推动动视暴雪股价大幅上涨。
而沃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出售了所持动视暴雪股份的七成,遗憾错过了后者近期这波涨势。
伯克希尔在周一提交给监管机构的一份文件中表示,截至6月30日,该公司持有约1466万股动视暴雪的股份,持股比例为1.9%,价值12.4亿美元,3月31日时其持股4940万股,持股比例为6.3%。
该文件没有说明任何出售的价格,也没有说明伯克希尔是否在7月份买入或卖出动视暴雪股票。
根据WhaleWisdom测算,伯克希尔持有动视暴雪的平均成本大致为73美元左右,所以在80美元左右抛售依然取得盈利。
伯克希尔的一位投资组合经理在2021年底开始投资动视暴雪,巴菲特2022年将持股比例提升到近10%。
巴菲特对动视暴雪的投资是一种套利操作,他一直认为投资者对监管机构是否会批准微软对动视暴雪的收购案过于悲观。
巴菲特在去年4月底的伯克希尔年会上告诉股东,他不知道监管机构是否会批准这次合并(这笔交易中动视暴雪的估值为每股95美元),但“我们确实知道的一件事是微软有钱。”
在二季度的减持后,伯克希尔所持的动视暴雪股票共14658121股,与巴菲特2022年出手买入之前的规模完全相同,这表明他已经退出了套利押注。
上周二,美国地区法官杰奎琳斯科特科利在旧金山驳回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关于该合并将损害云游戏、游戏机和订阅服务竞争的观点,并批准了这笔687亿美元的收购。当日,动视暴雪股价上涨了10%, 至 90.99 美元。
周一随着英国法院暂缓英国监管机构否决并购的决定,动视暴雪继续上涨3.49%,收报93.21美元,已非常接近微软每股95美元的收购价。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①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已将美国出现经济衰退的概率调降至了20%;
②高盛经济学家并不认同市场对收益率曲线倒挂的普遍担忧;
③高盛认为美联储将在本月完成这轮紧缩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
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美债收益率曲线的深度倒挂,引发了大量投资者对经济衰退前景的焦虑。然而时至今日,衰退的风险似乎依然未见踪影,而华尔街投行高盛也在此时此刻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人们这一回可能无需再担忧历史上次次灵验的这一衰退“魔咒”!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并不认同市场对收益率曲线倒挂的普遍担忧。”
在上周美国CPI同比涨幅超预期回落至3%后,Hatzius已经下调了未来12个月内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将预期衰退的可能性从之前预测的25%降至了20%。
大多数市场投资者此前曾多次指出,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在预测经济衰退方面有着几乎无可挑剔的纪录,在过去7次美国经济衰退出现之前,3个月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都超过了10年期国债收益率。
截止周一纽约时段尾盘,3个月期美债收益率交投于5.385%,10年期美债收益率交投于3.812%——两者之间的倒挂幅度依然达到逾150个基点,接近40年来的最大水平。
然而,对于这一次收益率曲线倒挂对衰退的指示意义,Hatzius却持有不同的观点。
通常情况下,收益率曲线从短期到长期是向上倾斜的,因为投资者对持有长期债券的回报要求要高于持有短期债券,即所谓的期限溢价。Hatzius解释称,为何之前收益率曲线倒挂能发出衰退预警,是因为当曲线倒挂时,意味着投资者正在消化足以压倒期限溢价的降息,而这种现象只有在衰退风险变得“清晰可见”时才会发生。
不过,这次情况有所不同。Hatzius表示, 这是因为目前期限溢价“远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因此引发曲线倒挂所需的预期降息其实较少。Hatzius还认为,随着美国通胀降温,这为美联储在不引发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放松利率开辟了“一条可信的道路”。
Hatzius补充称,当经济预测变得过于悲观时,它们给长期利率带来的下行压力超过了合理的水平。
华尔街兴起软着陆定价
事实上,随着6月数据显示美国CPI和PPI明显放缓,物价的大幅回落可能会导致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更为温和,这也令近来华尔街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持续升温。
Hatzius表示,最近的数据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即将通胀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并不需要经历经济衰退。Hatzius指出,金融环境放松、房产市场反弹,以及工厂兴建持续火热均表明,美国经济将继续增长,尽管增速将低于趋势水平。
Hatzius还认为,美联储最有可能在本月议息会议上再次提高利率25个基点,他预计这将是当前紧缩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
除了高盛外,安联首席经济顾问El-Erian近期也表示,现在关于美国经济能避免衰退的想法大行其道,没必要去逆势对抗。人们所看到的一切,包括CPI、PPI和银行业消息,都是关于软着陆的。
根据美媒上周末发布的一项调查,接受其调查的商界和学术界经济学家已将未来12个月内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从前两次调查中的61%下调至54%。尽管与历史数据相比,这一可能性仍然较高,但这是自2020年8月以来的最大月度环比百分比降幅,当时经济正从新冠疫情引发的短暂但急剧衰退中复苏。
中佛罗里达大学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Sean Snaith表示,一条实现软着陆的途径目前重新摆上桌面。就在今年年初时,软着陆还很像是痴人说梦,而现在,经济衰退的到来似乎正不断向后推迟。Snaith已将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从4月份的90%下调至4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18日,Meta宣布,将发布其开源大模型LLaMA商用版本,新版本名为Llama 2。
高通将与Meta合作,从2024年起,Llama 2将能在旗舰智能手机和PC上运行。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人员能构建智能虚拟助手、生产力应用、内容创建工具、娱乐等用例,AI功能可以在没有网络连接的地方,甚至在飞行模式下运行。
根据高通19日的最新表态,能够在智能手机、PC、VR/AR头显和汽车等终端上运行Llama 2一类的生成式AI模型,将支持开发者节省云成本,并为用户提供更加私密、可靠和个性化的体验。
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技术、规划和边缘解决方案业务总经理Durga Malladi表示,为了有效地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广到主流市场,人工智能将需要同时在云端和边缘终端(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汽车和物联网终端)上运行。
▌“AI竞赛追赶者联盟”?
Meta一直被评价为“在AI竞争中落后于同行”,而本次的Llama 2也能看出Meta追赶同行的野心。
首先是合作伙伴。Meta的新版模型将由微软通过其Azure云服务分发,且可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Mata更表示,微软是“我们的首选合作伙伴”。
其次是开源。Meta强调,Llama 2是一个开源大模型,“可以免费用于研究和商业用途”。而竞争对手中,不论是OpenAI的GPT-4,还是谷歌的PaLM 2,走的都是“技术保密路线”。
至于高通,迄今为止,出于AI计算对算力与数据的庞大需求,AI大模型主要是在大型服务器群与英伟达GPU上运行。而高通之前没有赶上本轮AI热潮,年内股价涨幅与英伟达差距甚大。
在这种情况下,高通已将AI边缘计算定为发展方向。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Alex Katouzian5月曾明确表示,高通正在从一家通信公司过渡到一家智能边缘计算公司。“随着连接设备和数据流量加速增长,叠加数据中心成本攀升,(我们)不可能将所有内容都发送到云端。”Katouzian表示,当涉及到个人信息时,人们也不会愿意这样做。
另外,之前高通已发布了全球首个在安卓手机上运行的Stable Diffusion终端侧演示。Stable Diffusion是一个可用文本直接生成图像的AI模型,其参数超过10亿,此前仅能在云端计算集群内运行。
▌“云-边”一体或成为AI应用闭环的必由之路
如今,AI大模型已站上从“玩具”向“工具”快速演化的关键迭代期。如何让大模型渗透进入各类垂直场景,如何更低成本的使用大模型,如何让更多场景与用户接触AI,成为了发展的下一个重点。
国盛证券指出,在AI向实际场景落地时,边缘算力的重要性加速凸显,边缘算力在成本、时延、隐私上具有天然优势,也可以作为桥梁,预处理海量复杂需求,并将其导向大模型。边缘算力堪称AI触及万千场景的“毛细血管”。“云-边”一体(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有机结合)正是AI应用闭环的必由之路,边缘侧需求的释放将开启“真AIoT”时代。
中航证券认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大模型架构在企业或者行业应用落地中,牵涉到场景细分、 云算力瓶颈、传输时效、海量数据、信息安全等因素,其集中式技术架构并不能满足人工智能普遍部署实践。
因此,AI应用将逐步从中心节点向更贴近数据源和业务现场的边缘侧拓展,边缘计算合理利用边缘侧算力和实时数据,使机器学习模型提供的智能服务更加便捷和贴近应用,有望打通行业细分、多元化场景落地瓶颈。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18日,Meta公司发布了首个开源人工智能模型Llama的商业版本 Llama 2,这也是大型科技公司首个开源的商用大模型,将为初创企业和其他企业提供OpenAI和谷歌的替代方案。该模型也因此被称为GPT4的“最强平替”。此前Meta仅向指定学者提供用于研究目的的模型。
说来也巧,这个发布的时间点正逢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首次人工智能会议,在讨论对大模型的监管。值得关注的是,Llama 2将通过微软云Azure分发,并将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微软是OpenAI的最大支持者,并一直致力于在Azure中提供OpenAI技术。此外,Llama 2还将通过亚马逊AWS和 Hugging Face来提供。
一边是一马当先的OpenAI的支持者,另一边是积极探索商用的合作方。一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在这波的人工智能浪潮中,微软应该算是绝对的赢家了。”
“双赢”的微软
“开源推动创新,因为它使更多的开发人员能够使用新技术进行构建。”Meta创始人CEO扎克伯格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我相信如果生态系统更加开放,它将带来更多进步。”
Meta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并非不专注于Llama 2的变现,企业需要向微软支付企业托管功能的费用。而对于微软来说,这项合作表明它愿意对OpenAI以外的公司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给予一定的支持。
微软在2023年持续围绕ChatGPT以及人工智能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微软在周二的Inspire大会上宣布了其新的Microsoft 365人工智能订阅服务的定价后,股价大涨超过4%创下历史新高。今年至今,微软股价累计上涨了约50%。此前,微软对 Bing 搜索引擎和 Edge 浏览器进行了人工智能更新,为用户提供将搜索、浏览和聊天整合为统一的体验,并发布了Microsoft 365 Copilot将AI应用于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Teams等软件,得到了来自于Microsoft Graph、GPT-4等大模型的支持。
微软、谷歌、OpenAI和Anthropic等公司的人工智能“军备竞赛”正在升温。业内认为,现在像Llama这样复杂的模型广泛使用并免费供企业构建,可能会颠覆OpenAI等公司在新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市场中建立的早期主导地位。
对于Meta来说,使用其模型构建的人工智能技术开源生态系统可能会阻碍竞争对手从其专有技术中赚取收入的计划,因为如果开发人员可以免费使用同样强大的开源系统,闭源系统的价值就会消失。
今年5月,谷歌一份泄露的内部备忘录就预测了开源系统将蚕食闭源系统的情形“我们没有护城河,OpenAI也没有。”这份文件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很多软件开发平台都使用Open AI来进行构建,例如Replit平台就有超过80%的项目基于GPT大模型。Replit首席执行官Amjad Masad表示“开源模型的任何渐进式改进都会蚕食闭源模型的市场份额,因为你可以廉价地运行它们并减少依赖性。”
“最终我认为大厂都还是需要吸引开发者社区,做开发者影响力,因此会走上开源的道路,就像谷歌,一直不开源会流失人才。”一位从事大模型开发的人工智能专家告诉美股投资网分析师,“OpenAI未必一定会选择开源,只要它的模型始终保持足够强大。”
当被问及为什么微软会支持可能降低颠覆OpenAI价值的产品时,微软发言人表示,让开发人员选择他们使用的模型类型将有助于扩大其作为人工智能工作首选云平台的地位。微软云上一季度的收入达到285亿美元,增幅高达22%,预计第四财季微软云占微软整体收入比例将上升至57%。这些增长反映了微软将生成式AI集成到每个微软云解决方案中的努力。
微软表示,Llama 2 是微软不断增长的 Azure AI 模型目录中的最新成员。该模型目录目前处于公开预览阶段,作为基础模型的中心,使开发人员和机器学习 (ML) 专业人员能够轻松地大规模发现、评估、定制和部署预构建的AI大模型。
大模型商用亦有限制
大模型的开源也引起了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争议,对大模型安全性的控制也是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对此,Meta高管表示,他们相信技术的公开发布实际上可以通过利用群众的智慧来识别问题,并通过增强系统的弹性来降低安全风险。
该公司还表示,它已经为商业版本的Llama制定了“可接受的使用”政策,禁止“某些使用案例”,包括暴力、恐怖主义、剥削儿童和其他犯罪活动。
就在周二,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首次人工智能会议,中国表示这项技术不应成为“脱缰之马”,美国则警告不要利用人工智能来审查公民。
人工智能对消费者的潜在影响已经引起美国监管部门的重视。上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开始调查OpenAI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的影响,尽管FTC没有直接提及AI数字代理,但OpenAI已经表示,对于将自己的开放式AI代理推向市场持谨慎态度。OpenAI称,在发布新系统之前,它会进行严格的测试并制定广泛的安全协议。
立法者也正在考虑针对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潜在监管。美国参议院正在安排AI初创企业Anthropic进行听证。该公司CEO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将于7月25日在美国参议院关于人工智能的听证会上作证。
美国总统拜登今年5月会见了包括阿莫迪在内的顶级人工智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并明确表示他们必须确保其产品在部署之前是安全的。
计算机科学教授本吉奥(Yoshua Bengio)和Stuart Russell也将出席听证会。“如果没有人检查监督人工智能的每一个行为,确保不会产生危险,那么我们最终可能会做出犯罪或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本吉奥表示,“从现在开始,这些系统可能会变得更加智能,并且可能超过人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相同的道德准则。”
“我们有义务在人工智能的潜在威胁和风险成为现实之前解决它们。”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隐私、技术和法律小组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Richard Blumenthal)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边缘,这将对工人、消费者隐私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对美联储即将结束加息周期的乐观,继续推动美国主要股市上涨。周一收盘,道琼斯工业指数涨76.32点,涨幅为0.22%,报34585.35点;纳斯达克指数涨131.25点,涨幅为0.93%,报14244.95点;标普500指数涨17.37点,涨幅为0.39%,报4522.79点。
个股方面,本周将有多家大型企业公布二季度业绩,包括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大型金融机构,以及美联航、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科技巨头特斯拉和奈飞等。其中,金融机构的业绩将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年初银行危机给行业带来何种影响。
动视暴雪公司周一延续强势上涨态势,收盘上涨3.2%。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未能阻止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暴雪。此外,微软周一对英国监管机构的禁令提出上诉,获得了两个月的暂停期。但公司仍然面对投资者高位减持的压力。周一晚间发布的13G新文件显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的持股比例,已经从3月底的6.3%,下降到1.9%,持股数量仅有1465.81万股。
特斯拉周一上涨3.2%。公司旗下首辆Cybertruck量产皮卡已在得州下线。此外,特斯拉董事会放弃7.35亿美元股票和现金奖励,以和解投资者诉讼。
线上点餐应用Yelp涨10.2%,高盛将其目标价上调至47美元,意味着还有23.3%上涨空间。
中概股涨跌不一。其中诺华家具涨超26%,嘉银金科涨超15%,尚德机构,华富教育涨超9%。理想汽车涨超3%,腾讯音乐跌超2%。
美联储或将结束加息
美联储将于7月25-26日召开议息会议。在经历连续10次加息,至5%-5.25%的区间后,美联储6月维持利率不变。据他们6月会议后发布的预测,多数决策者当时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将再进行两次各25个基点的升息。进入本月,许多官员重申了这一观点,同时强调最终结果将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但市场已经有不少机构在博弈美联储下半年仅有一次加息。反映美联储意图的市场指标——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7月7日的4.95%,下降至4.76%。
“市场投资者普遍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前景感到乐观。”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兼彭博视点专栏作家的艾利安(Mohamed El-Erian)表示。
高盛看好美国经济前景
近期公布的经济活动和通胀数据表现良好,让分析师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乐观。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哈特乌斯(Jan Hatzius)就表示,美国经济未来12个月发生衰退的可能性在降低。
哈特乌斯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我们下调对美国未来12个月内开始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的预估,由25%进一步降至20%。我们下调的主要原因是,最近的数据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把通胀降至合意水平无需经济进入衰退。”
此外,他表示,虽然美联储下周料再次上调基准利率,但这可能会是去年开始的系列加息中的最后一次。
“我们的确预计未来几个季度会有所减速,主要是因为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环比增长放缓,尤其是在考虑到10月份学生贷款偿付恢复这一因素后,而且银行贷款减少也会构成拖累。但金融环境的放松、房地产市场的反弹以及建厂热持续均表明美国经济将继续增长,尽管增速低于趋势水平。”他在报告这样表示。
美国SEC主席警惕人工智能
美国证交会(SEC)主席根斯勒(Gary Gensler)周一警告称,如果大型科技公司垄断人工智能(AI)在金融市场应用方面的发展,人工智能可能会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
他表示,人工智能可能会加剧金融脆弱性,因为该技术会促进羊群效应,使单个参与者做出类似的决定,因为他们从基础模型或数据聚集器中获得了相同的信号。根斯勒还警告称,如果不能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可能会“加剧全球金融体系内在的网络互联性”,从而危及全球经济。因此,人工智能可能在未来金融危机的事后报告中发挥核心作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7月18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的持有量均有所下降。
美国财政部5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在5月减持304亿美元美国国债,为3个月内首次减持,持仓规模下降至10968亿美元,仍为美国第一大债主。
中国5月减持222亿美元美国国债至8467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减仓,持仓规模仅次于2009年5月创下的8015亿美元的低点。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债主,中国从去年8月至今年2月连续7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从去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今年3月,中国增持203亿美元美债,随后4月减持4亿美元。
英国减持141亿美元美国国债至6666亿美元,持仓规模位列第三。
同时,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5月份所有海外对长期、短期美国证券和银行现金流(banking flows )的净流出总额为1676亿美元,逆转了4月484亿美元的净流入。其中,海外私人净流出为1682亿美元,海外官方资金净流入为6亿美元。
同时,5月份海外净流入美国长期证券的资金规模为597亿美元,低于4月的976亿美元。其中,海外私人投资者净买入证券180亿美元,海外官方机构净买入417亿美元。包括海外投资组合通过股票互换购入的美股在内,进行一些调整后,海外5月总体净购买美国长期证券175亿美元,低于4月的1278亿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随着苹果在印度采取“全面投入”的立场,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对苹果未来的收入和用户增长机会持乐观态度。
大摩分析师Erik Woodring周一(17日)将苹果公司的目标价从190美元上调至220美元,他的最新牛市情形预测是270美元。他相信印度可以成为苹果的新增发动机。
Woodring预计,未来5年,印度将为苹果贡献15%的新增收入,20%的新增用户(installed base )。未来10年,苹果在印度的业务将增长7倍,最终达到400亿美元的年收入。
他在最新报告中写道,尽管印度潜力巨大,但在过去5年中,印度只为苹果贡献了2%的新增收入,目前的收入规模仅为60亿美元,远低于其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在过去5年中,中国贡献了苹果18%的新增收入,目前的收入规模为750亿美元。
“但我们相信,随着最近在品牌知名度、本地制造和可负担性项目上的投资,再加上印度的经济繁荣和不断发展的数字化,这种情况即将改变,为苹果成为下一个增长前沿奠定了基础。”他们写道。
Woodring强调,未来五年,印度将为苹果带来15%的收入增长,并在未来十年为苹果的生态系统增加逾1.7亿用户。
“我们相信,印度的宏观背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利于苹果,”他指出,“印度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将在未来十年翻一番。”
Woodring还预计,印度消费者将有更大的消费能力,更有能力购买昂贵的设备。到2030年,年收入超过3.5万美元的印度家庭数量可能会增加5倍,而人均收入可能会增加一倍以上。
“这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在未来十年加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背景,”他说。据估计,到2032年,印度智能手机潜在市场总额将增加两倍,达到900亿美元。
在Woodring看来,苹果本身一直在传递这样的信息它将“全力投入”这个国家。该公司于2020年在印度推出了在线商店,并于今年早些时候在印度开设了首批两家零售店。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