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AI重构Office“全家桶”-微软A股小伙伴谁能分羹?

作者  |  2023-03-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最近几天,科技圈异常的热闹。Open AI、百度和微软等公司发布会好戏连台,尤其是微软,把GPT-4融入到Office“全家桶”。

“一百年后,我们将会回顾这一刻。那是真正的数字时代的开始。”这场发布会,微软全球副总裁Jared Spataro撂下的这句狠话,似乎人们看到了又一轮生产力的革命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进入中国已超过30年,也早已不是一个操作系统提供商,而是在各领域与中国企业合作,并频频搅动资本市场,上演“微软金手指”盛况。

探路中国30年 与中国IT产业共成长

微软与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至30年前。1992年,比尔·盖茨首次成为世界首富,轰动全球。同年,微软在北京设办事处,主要工作是做市场活动、找代理商。

过去30多年来,微软对中国市场、用户的复杂感情从来不是秘密,从不屑、敌视、不解,再到融入、扎根,它一直探索着自己在中国的独特生存状态,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过。在各领域的合作,也早就不只是一个操作系统提供商。

微软的软件外包订单,曾频频搅动资本市场。Wind统计显示,2004年-2006年期间,微软先后与创智信息(已退市)、四川长虹、紫江企业、清华同方等,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当时,微软与哪家企业结缘,该企业股价就会疯涨,“微软金手指”也成为当时A股一景。

同时,Wind统计还显示,自2011年以来,包括国民技术、汇冠股份、长信信息、胜利精密、苏大维格等公司相关产品,取得了微软认证;与紫光股份、海默科技、东方明珠、香江控股等,签订相关合作协议;与百事通合资设立公司等等。可以说,最近10年来,A股公司与微软的关系,呈现多样化态势。

目前,微软中国已形成以北京为总部,上海、广州、武汉、深圳等地设立分公司的生态圈,是美国总部以外功能最为完备的子公司。同时。还不断加大对中国IT产业的投资与合作,促进中国IT产业发展。

作为中国的“IT黄埔军校”,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走出的人才,几乎覆盖了中国半个IT互联网行业百度前任总裁张亚勤,阿里云之父王坚,金山软件张宏江,小米林斌等,以及一大批AI独角兽的创业者,成为中国IT互联网产业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

如今,坐落在北京的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在美国之外规模最大、职能最完备的研发基地。包括Windows、Office、HoloLens、Bing、Visual Studio、Xbox以及Azure,都有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转移的技术。这里面,也离不开大量中国IT人才的努力。

多家A股曾回应与微软存交集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AI赛道的再度爆发,也在倒逼券商加班加点进行掘金。从公开的券商研报来看,投资方向涉及到IDC、光模块器件、以及下游应用的办公、电商、营销等诸多方面,并纷纷给出自己看好的标的公司。

东方证券分析指出,伴随着OpenAI相关技术在中国的逐步落地,与微软有紧密合作的国内厂商,有望发挥咨询、实施、系统建设的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实际上,A股公司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原本就备受投资者关注,特别是ChatGPT概念兴起后,有没有与微软存在合作业务,更是被投资者频频追问。

Wind统计显示,在调研记录或互动平台,包括宁夏建材、蓝色光标、博彦科技、奥比中光、浙大网新等公司,先后正面回应了与微软的业务合作关系。

宁夏建材重组标的分销微软产品

宁夏建材原本是水泥、建材供应商,这种传统业务与微软、ChatGPT并不沾边。但是,正在推进中的重组,将公司与当下热门话题联系到一起。

重组方案显示,宁夏建材拟通过向中建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发行股份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建信息并募集配套资金。同时,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拟以现金增资方式,取得宁夏建材下属水泥等相关业务子公司控股权及其持有的水泥等相关业务涉及的商标等资产,该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重组仍在推进中。

重组标的中建信息是国内领先的ICT产品增值分销服务商,与华为、同方股份、浪潮信息、武汉达梦、绿盟科技、东方通、福昕软件、微软、SAP、IBM、AMD 等主流厂商开展了战略合作;拥有了华为云、微软云、腾讯云、金山云等多云布局。

2月13日-16日,宁夏建材曾上演四连板。随后,公司在异动公告中表示,中建信息分销的微软产品仅包括License、Office365及Azure云解决方案,不涉及任何ChatGPT的产品和服务。

3月16日,微软宣布将GPT-4融入Office后,宁夏建材再次涨停。

蓝色光标将与微软开展基于OpenAI的技术产品合作

蓝色光标是一家在大数据和社交网络时代为企业智慧经营全面赋能的营销科技公司,业务涵盖数字营销、全案广告代理及元宇宙相关业务等。

互动平台显示,蓝色光标曾在3月13日表示,公司旗下蓝标传媒已正式宣布与微软广告达成战略合作,并成为其官方代理商;同时,公司将与微软开展基于OpenAI的技术产品合作,通过敏锐地洞察与过硬的实力使更多出海客户享受到AI发展的红利。

蓝色光标当时还表示,出海客户有望通过集成在New Bing中的ChatGPT功能,与海外消费者进行更好的互动。出海企业打开新数字营销的魔盒后,可以更快的享受AI带来的营销效率升级、虚实结合的内容拓展与实时交互的新型体验,从而将传媒时代推向智媒时代。AIGC的兴起亦会加速元宇宙使用场景的落地。蓝标传媒将在国际元宇宙团队设立“出海AIGC中心”,加速AIGC赋能各项出海服务的业务需求。

受上述消息刺激,蓝色光标近期走势颇为强劲。3月17日,蓝色光标在异动公告中称,公司与Microsoft广告战略合作,并签约成为其中国区官方代理商;微软对公司营销方面的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的申请尚在审批阶段,公司目前尚未正式接入GPT-4,审批时间与审批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

博彦科技与微软合作时间长维度较广

博彦科技是一家拥有全球化布局的综合IT服务提供商,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开展得较早,1995年起家的客户,就是近期关注度较高的微软,且一直保持稳定的合作至今。

根据调研记录,3月5日,博彦科技调研中表示,ChatGPT是目前市场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话题,公司的确在相关领域有一些业务和技术积累的先发优势。随着chatGPT和类似产品的落地和应用,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和落地业务机会。

微软业务方面公司跟微软的业务合作时间长,业务合作地区和维度也比较广,人工智能方面业务也有涉及。但是基于商业保密条款,具体业务内容暂时不方便沟通。但是基于之前的合作,公司也在人工智能业务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业务能力,加上公司早前在技术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和布局,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智能语音识别方面为客户提供软件和解决方案,在金融、互联网、政府等已经有些落地的项目。

应用层面,公司也在积极接入百度“文心一言”,积极探索其在客户应用场景的落地,在一些重点领域,包括金融机构智能风控、互联网渠道服务智能化场景等方面为积极探索研发相应的应用解决方案。

奥比中光与微软联合设计研发新的3D视觉传感器

奥比中光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在万物互联时代为智能终端打造“机器之眼”,将3D视觉感知产品应用于“衣、食、住、行、工、娱、医”等领域。拥有一支以光学测量为基础,芯片设计、算法等多学科交叉的优秀核心团队。公司创始人黄源浩是国际知名光学测量专家和国内3D视觉感知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

奥比中光公司是市场上为数不多能够提供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D视觉感知产品的企业,也是全球少数几家全面布局六大3D视觉感知技术的公司。而全球已掌握这种核心技术并实现百万级面阵3D视觉传感器量产的公司仅有苹果、微软、索尼、英特尔、华为、三星和奥比中光等少数企业。

2021年5月,奥比中光与微软达成业务合作,与微软联合设计研发新的3D视觉传感器,接入微软Azure云计算平台,提供一系列SDK及算法服务,并向微软渠道客户进行产品销售。

根据奥比中光曾在去年9月披露的调研记录,截至目前,双方联合设计研发的3D视觉传感器进展顺利,首款产品预计在近期将实现量产,届时可快速接入微软已积累超过十年的开发者和客户需求,有望促进海外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浙大网新与微软公司共同参股微创软件

脱胎于浙江大学的浙大网新,围绕行业数智化专家这一战略定位,为政府、全球产业客户提供深入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平台服务。公司与微软的交集涉及业务合作和股权两方面。

今年2月,针对投资者问及公司与微软公司的合作业务,浙大网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浙大网新图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微软的大客户转售商(LSP)、公有云AZURE转售商(azureindirectospa)、Office365转售商(Office365indirectospa),为客户提供基于多种微软软件产品专业的产品解决方案和部署的服务能力。客户主要分布在金融行业。此外,公司与微软公司共同参股的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微软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软件外包合作伙伴。

微创软件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金8000万元,其中,北京晶世时代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1.2%、上海骏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23.4%、浙大网新持有23.24%股份、微软公司持有22.32%股份。微创软件主要从事软件外包业务,是微软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软件外包合作伙伴。截至2022年9月30日,微创软件总资产为15.98亿元,所有者权益为6.54亿元,2022年1-9月实现营业务收入18.74亿元,实现属母净利润6927.31万元。

去年11月,浙大网新曾公告称,拟与微创软件签订《股权回购协议》,由微创软件回购其持有的微创软件5%股份,交易价为3520万元。本次交易完成后,浙大网新仍将持有微创软件 18.24%的股份。天眼查显示,上述股权交易尚未完成,目前浙大网新仍持有微创软件23.24%股份。

对于为何减持微创软件所持股权,浙大网新解释是,主要基于收回前期部分投资成本、释放部分股权投资的不确定性的考量,同时由微创软件回购股份用于其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可以提升其员工积极性及稳定性。

相关报道

几秒钟做成PPT、Excel!微软重磅发布GPT-4植入Office全家桶!

GPT-4“王炸”发布专业和学术水平接近人类 做个网站只用了1秒

ChatGPT进化到GPT-4!一文解读OpenAI模型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一图看懂GPT-4火速进化来袭!比上一代强在哪?催生哪些投资机会?

如何赚到100万!我们咨询了GPT-4 结果“大受震撼”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068亿美元!美联储救助规模已超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紧缩交易或重新定价

作者  |  2023-03-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硅谷银行危机冲击波下,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出现“惊天逆转”,从大幅加息到大幅降温,由此全球紧缩交易也面临重新定价。

3月18日,美联储公布最新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在3月8日到3月15日一周时间内,美联储向美国银行借款16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刻。此外,美联储还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了1420亿美元的贷款资金。

此前,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表态,美联储持续加息的政策不能持续,在债务和经济阵痛下,美联储最终会从加息和缩表变成降息和扩表。显然,在市场加息预期大幅逆转之后,全球紧缩交易面临重新定价。

美联储救助银行业规模超2008年金融危机

3月18日,美联储公布最新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在3月8日到3月15日一周时间内,美联储以4.75%的利率向美国银行业借款16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而之前一周前,美联储已提供借款45.8亿美元。在1648亿美元中,1528.5亿美元按照传统机制作为对银行流动性的支持,119亿美元是按照3月12日实行的“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借出的。

美联储指出,这说明在硅谷银行破产倒闭后美国银行业经营环境恶化。此前美国银行业向美联储借款的纪录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创下的,达1110亿美元。此外,美联储还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提供了1420亿美元的贷款资金。两项合计规模,已达到3068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救助发生的一年前,2022年3月16日,美联储开启了本轮加息周期,至今已累计加息8次,加息450个基点以及缩表5730亿美元。而自加息开始后的一年里,CPI从当时的8.5%降至现在的6%,但仍远未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近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国正在接近从强紧缩阶段进入短期信贷/债务周期收缩阶段的转折点。他指出,贷款机构和银行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低利率和宽松信贷后,会长期持有杠杆资产,然后由于利率上升和货币紧缩,这些资产就会贬值。硅谷银行和其他许多美国银行机构都面临这一困境。

达利欧相信,随着美联储加息持续,可能会有更多的银行被迫亏本出售资产,多米诺骨牌将会相继倒下。再加上,如今美联储计划对银行加强监管,金融环境势必会进一步收紧,银行贷款额将持续下降,债务收缩的真正寒冬即将到来。

达利欧认为,虽然人们现在还没考虑美联储下一次降息和量化宽松,但是我们应该这么做,因为它发生的时间可能不到一年,并且将有巨大的影响。达利欧认为,美元因此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很高。未来一两年的经济金融情况将很艰难。

全球紧缩交易面临重新定价

硅谷银行危机持续发酵,美国通胀持续居高不下,美联储下一步会作何打算?市场已经预期美联储进一步加大紧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货币政策更敏感的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在三个交易日里累跌超100个基点,跌幅显著。

不断发酵的硅谷银行事件,让全球金融市场一度陷入巨大恐慌之中。而在美国政府紧急出手救市之后,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迅速降温,转向资金宽松预期抬头。由此带动全球资本市场上下宽幅波动。

华泰证券策略分析师王以表示,近期愈来愈多的迹象表明,2月以来的紧缩交易或面临重新定价,美债长端利率或再次构筑顶部。而美元的环境则更加复杂,如果美国能顺利化解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则美债利率+美元指数双顶确立,港股成长板块将重返升势。

王以认为,当前硅谷银行事件制约了美联储货币紧缩空间。此外,美债利率期限倒挂或一定程度制约此后美联储货币政策。历史来看,期限利差和联邦基金利率存在负相关性,且倒挂后1-6季度或出现风险事件。由此看,美债利率或再次构筑顶部。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股持续调整过程中,南向资金至今持续净流入。Wind数据显示,最近3周,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达到402.44亿港元。而国内ETF已连续3周出现单周净申购份额超过百亿份,而最近一周以来ETF份额增加最大的指数标的为恒生科技指数,其中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份额增加明显,份额规模从2月20日278.30亿份,飙升到3月17日349.59亿份,在不足一个月内份额增加71.29亿份,增幅逾25%,逆势流入抄底迹象明显。

国泰君安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戴清表示,硅谷银行事件导致加息预期显著缓解,可谓是“危中有机”,短期港股底部震荡,逢低布局。目前恒指徘徊在19000至20000点附近,到达“正常”市场的合理估值的底部区域。目前悲观预期已计入较充分,港股仍可逢低布局,未来的焦点是经济数据和企业业绩修复情况,目前经济仍处于向上修复当中,导致市场出现进一步下行风险较小。

相关报道

美国紧急向爆雷银行“输血” 难除危机病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300亿注资无济于事!标普将第一共和银行信用评级再下调三级

作者  |  2023-03-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标准普尔全球公司(S&P Global)周日(19日)将第一共和银行的信用评级进一步下调,这是该评级机构一周内第二次下调该地区银行的评级。

周日,标普将第一共和银行的信用评级从“BB +”下调三个级至“B+”,并警告有可能再次下调该行的评级。

标普指出,第一共和银行最近接受的300亿美元救助可能仍无法解决其流动性问题。

自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后,第一共和银行所受波及最大,该行一直在努力让投资者和储户相信自己银行的运营状况仍是健康的。

更多麻烦

第一共和银行是美国第14大银行,截至2022年底,该银行拥有约2130亿美元的资产。不过本月,由于受银行接连破产或关闭潮的影响,第一共和银行股价一路暴跌,市值已从3月初的约220亿美元缩水至约40亿美元。

上周三(15日),标普自硅谷银行(SVB)宣布倒闭后首次将第一共和银行的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BB+”,即“垃圾级”;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上周五(17日)也将第一共和银行的评级下调至“垃圾级”。

标普表示,第一共和银行可能面临“高流动性压力、资金大量外流”,这意味着其需要更多存款、需要从美联储增加借款、以及需要暂停派发普通股股息。

上周四(16日),美国六大行领衔的11家华尔街大型银行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向第一共和银行共计注资300亿美元。

然而标普表示,尽管注资能够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但他们还是认为该行目前可能在重大业务、流动性、融资和盈利能力等面临挑战。

上周五,第一共和银行的股价又暴跌32.8%,至每股23.03美元,这反映出投资者担心这家银行未来还会面临更多麻烦。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23年进口游戏版号来了!腾讯、网易、B站在列

作者  |  2023-03-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距离上一次2022年进口游戏版号发布不到四个月,2023年的进口游戏版号来了。

3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发布了2023年进口网络游戏审批信息,此次共27款版号获批,其中腾讯、网易、B站、世纪华通、心动公司、创梦天地、中青宝、悠星网络等游戏厂商都有版号在列。

具体来看,腾讯旗下《庄园合合》、网易《劲舞团全民派对》、B站《闪耀!优俊少女》、世纪华通旗下《七人传奇光与暗之交战》、心动公司《画中世界》《传说法师》、创梦天地《机甲战队》、中青宝《饥饿派画家》、悠星网络《蔚蓝档案》等获得版号。

“前几个月行业内就有传闻,今年对于进口版号的审批会加快,而且数量会变多。目前看起来,这个传言基本上是证实了。”业内人士表示。

距离不远,就在2022年12月,国家出版署发布了2022年的进口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44款进口游戏版号获批。在这一批版号中大厂同样收获颇丰,包括腾讯、网易、百度多酷、字节旗下朝夕光年、完美世界、心动公司、恺英网络、创梦天地等都有在列。

算上这次,心动公司已是连续三个月相继收获国产和进口版号。心动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美股投资网表示,此次获批的《画中世界》《传说法师》这两款进口游戏都是在全球口碑非常好的游戏作品,曾在TapTap游戏发布会上亮相,是口碑和销量双丰收的作品。

“拿到版号之后,我们会在确保它的质量和口碑的前提下,在合适时机发售。这两款游戏都是由心动的Premium Game部门来负责运营的,此前该部门成功引进和运营《人类跌落梦境》和《泰拉瑞亚》等知名作品,希望可以给更多的玩家带来游戏乐趣。”上述负责人表示。

此外,在版号停发期间提交审核,等待一年多以后,悠星网络此次终于拿到了《蔚蓝档案》游戏版号。悠星网络相关负责人透露,《蔚蓝档案》是一款角色扮演手游,此前在日本发行后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国内还未公布上线时间。

附此次进口网络游戏审批信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2008年后欧洲银行业最重要的一天!百年瑞信被迫“贱卖”-但危机或继续蔓延

作者  |  2023-03-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拥有167年历史的瑞士信贷作为独立银行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19日,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瑞银集团同意收购瑞信集团。

瑞士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瑞银收购瑞信,意味着我们找到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确保金融稳定和保护瑞士经济的解决方案。”

这桩历史性的并购交易将以全股票方式进行,总对价30亿瑞郎(约合32.5亿美元),不到瑞信上周五74亿瑞郎市值的一半。此前瑞银曾提出以最高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信,不过遭到了瑞信的拒绝。

瑞银董事长凯莱赫(Colm Kelleh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收购对瑞银股东具有吸引力,但我们要明确一点,对瑞信而言,这是一次紧急救援。我们已经安排了一笔交易,在保留业务剩余价值的同时,限制我们的下行风险。”瑞信和瑞银的合并将于2023年底完成。

“今天是2008年以来欧洲银行业最重要的一天”

据瑞银声明,合并后的银行将拥有5万亿美元的投资资产。

此外,瑞士央行将向瑞银提供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援助,同时政府为瑞银接管的资产的潜在损失提供90亿瑞郎的担保。瑞士金融监管机构Finma表示,价值约160亿瑞郎的瑞信债券将被完全减记,以确保私人投资者帮助分担损失。

该交易的最终敲定为这场48小时生死救援画上了句号。 据悉,瑞士当局寻求在周一亚洲市场开市前为瑞信收购案敲定解决方案,以遏制信心危机向全球金融市场蔓延。瑞信是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认定的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其危机可能波及全球金融体系,被视为“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综合多家外媒报道,这个周末,美国和欧洲多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就瑞信危机与瑞士方面沟通协作。

瑞士央行行长Thomas Jordan在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瑞信是一家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监管机构之所以如此紧迫,是因为瑞信的前景越来越黯淡。尽管瑞士央行16日同意向瑞信提供500亿瑞士法郎的贷款以增强其流动性,17日,瑞士证券交易所的瑞信股票仍大幅下跌了8%,显示市场对瑞士信贷的信心依然不足。监管机构担心,如果不采取措施,信心危机可能会蔓延到其他银行。

受此消息影响,美国三大股指期货集体上扬。截至发稿,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期货上涨200点,涨幅0.62%。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上涨0.65%,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上涨0.5%。

高临咨询分析师Max Georgiou称“今天是2008年以来欧洲银行业最重要的一天,瑞银收购瑞信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事件不仅可能改变欧洲银行业的发展进程,还可能改变整个财富管理行业。”

美欧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可能还会蔓延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在美国和欧洲央行持续加息背景下,美欧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可能还会蔓延。

“我们认为,阻止市场和银行恐慌的唯一解决方案是临时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保险扩大到所有存款。否则,一旦一家银行被拯救,下一家银行就会受到质疑,”Kobeissi Letter始人科比西(Adam Kobeissi)说。

日前,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前主席谢拉·拜尔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也曾警告称,美国银行系统目前正处于“贝尔斯登时刻”,如果政府不继续出手相助,美国银行恐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

另据报道,最新研究显示,美国目前有多达186家银行有可能存在与硅谷银行类似的风险。

一项美国多所大学经济学家共同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美联储加息“极大地”增加了美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受美联储激进加息影响,许多美国银行持有的债券等金融资产价值大幅缩水,部分银行的资产价值甚至减少了20%以上。而10%的美国银行因持有大量债券等金融资产,较硅谷银行有更多的账面浮亏。研究称,如果市场信心持续不足,部分储户提走存款,多达186家银行可能将资不抵债,面临“爆雷”。而届时即使只发生小规模的挤兑,也将有更多银行面临风险。

在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市场对银行业风险蔓延的担忧也在升温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近日,欧洲至少有两家主要银行正在研究危机蔓延至该地区银行业的可能性,并寄望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发出更有力的支持信号。

前述知情人士称,瑞士信贷引发的信任危机和两家美国银行倒闭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波及整个金融系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72亿美元“一夜清零”!瑞信AT1债券持有者懵了!华尔街知名空头:熊市步入尾声

作者  |  2023-03-21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3月20日,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互现;银行股演绎“冰火两重天”,瑞士信贷开盘大跌55%,纽约社区银行则涨超30%。

华尔街知名空头、摩根士丹利分析师Michael Wilson认为,美国银行体系面临的压力,或标志美股熊市步入尾声阶段,这一阶段是恶性且痛苦的。

瑞士信贷被瑞银四折收购事件持续发酵。瑞士信贷称,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已确定瑞士信贷名义总金额约160亿瑞郎(约合172.4亿美元)的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T1)将被减记为零。瑞士信贷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所持9.9%的股份直接缩水,损失约10亿美元。

美股银行股冰火两重天

3月20日,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互现。数据显示,截至22:30,标普500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分别涨0.47%、0.98%,纳斯达克指数跌0.26%。

美股银行股则演绎“冰火两重天”局面。数据显示,瑞士信贷开盘大跌55%,股价一度不足1美元,随后略有回升;截至21:36,瑞士信贷跌幅为48.71%,股价为1.03美元。瑞银集团则开盘上涨,股价一度逼近20美元。

纽约社区银行开盘冲高,一度涨逾40%,截至21:36,其涨幅为30.90%。

消息面上,纽约社区银行子公司旗星银行(Flagstar Bank)通过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收购Signature Bridge Bank部分资产事项已获得相关监管部门批准,交易已经完成。收购的资产涉及签名银行380亿美元的资产,包括约250亿美元的现金和约130亿美元的贷款。

纽约社区银行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homas R.Cangemi表示,这笔交易将助力公司从一家以家庭贷款为主的银行向一家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服务的商业银行转型。从财务角度来看,这笔交易将对公司股东产生积极影响。

第一共和银行开盘大幅走低,最低跌逾21%,盘中一度停牌,复牌后股价跌幅略有收窄。

消息面上,此前,美国标普全球公司把美国第一共和银行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标普全球说,11家大型银行近期向第一共和银行注资300亿美元,可能无法解决这家银行的流动性问题。标普全球同时警告,可能再次下调第一共和银行的信用评级。这是第一共和银行在4天内第二次遭评级机构下调信用评级。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17日下调其信用评级至垃圾级。

瑞士信贷172亿美元AT1债券价值被清零

据瑞士信贷官网最新消息,瑞士信贷被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通知,Finma已确定瑞士信贷名义总金额约160亿瑞郎(约合172.4亿美元)的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T1)将被减记为零。

据媒体报道,作为瑞士信贷与瑞银合并救助协议中的一部分,AT1债券减值为零,激怒了AT1债券持有人。瑞信AT1债券的投资者之一、Axiom Alternative Investments的研究主管Jerome Legras表示,“这令人震惊,也令人费解,他们是如何扭转AT1债券持有人和股东之间的等级关系的。”

瑞银首席执行官拉尔夫·哈默斯表示,将AT1债券减记为零的决定是由Finma做出的,因此不会给瑞银造成负债。

业内人士称,这意味着AT1债券持有人将可能一无所有,而股东(通常在破产程序中,股票的偿还优先级低于债券)将根据瑞银的协议获得约32.3亿美元。此外,瑞士监管机构此举可能会加大其他银行发行新AT1债券的难度。

资料显示,AT1(Additional Tier 1),即额外一级资本债券,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欧洲监管架构下设计的产物,是一种可计入银行监管资本的次级债务。除了持有更多的普通股本外,大型银行还被迫发行“或有可转换债券”(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即Cocos债券)。这些Cocos债券最常见的形式就是AT1。

瑞士信贷最大股东损失10亿美元

瑞士信贷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的投资价值,在几个月内暴跌了约10亿美元。

据媒体报道,瑞银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的全股票交易收购瑞信,其中包括大量政府担保和流动性条款,每股价格较瑞信2007年的峰值下跌了99%。瑞银提出收购要约后,沙特国家银行所持瑞信9.9%的股份目前价值约3.04亿瑞士法郎(合3.29亿美元)。然而,这家总部位于利雅得的银行去年年底向瑞士信贷投资了14亿瑞士法郎。

对此,该银行在周一早些时候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其对瑞信投资的估值变化对增长计划和2023年指引“没有影响”,该银行的总资产超过251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国家银行董事长阿马尔·阿尔·胡达里上周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如果再次要求增加流动性,是否愿意对瑞士信贷进行进一步投资时,他表示“绝对不会”。

华尔街知名空头银行业压力

标志美股熊市步入痛苦的尾声阶段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Michael Wilson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美国银行体系面临的压力,可能标志着美股熊市步入尾声阶段,这一阶段是恶性且痛苦的。

Wilson认为“由于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银行存款的支持,许多股票投资者都在问,这是否是另一种形式的量化宽松,股票是否开始值得‘冒险’?我们认为,事实并非如此。随着信贷可得性下降挤压美国经济增长,美股熊市开始进入尾声阶段。”

Wilson强调,目前,标普500指数仍缺乏吸引力,即将到来的美股熊市的最后一部分可能是“恶性”的。股价通过股票风险溢价飙升而大幅下跌,这种风险在投资组合中很难防御。

据了解,Wilson在去年正确预测了美股的抛售和反弹时间点,且该分析师是华尔街最坚定的空头之一。

法国央行行长

法国银行业商业模式盈利稳健

美国银行业接连爆雷后,法国央行行长就法国银行业基本面进行表态。

法国央行行长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表示,该国的银行业运行十分“稳健”,并没有像美国银行那样受到的政府监管不足,或像瑞信那样缺乏盈利能力。Villeroy在采访中还就银行业危机指出瑞银收购瑞信是一个“受欢迎的解决方案”。

关于欧洲央行将利率提高50个基点的决定,Villeroy称,“这是欧洲央行政策制定者一致的决定,受到包括市场在内的欢迎。央行负责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具体实现这些目标的工具是不同的。欧洲央行还必须关注潜在的通胀,它比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风险更加持久。即使从现在到上半年通胀开始下降且下半年也继续下降,法国的通胀也仍然过高。”

海底捞回应女大学生在包间留宿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女大学生发文称自己在深圳没有赶上车,在未消费的情况下在海底捞包间留宿了一晚。

该事件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质疑其行为是过度消费海底捞的服务,称其完全可以去寻找青年旅馆住。该门店工作人员称确实有此事,至于是否害怕被网友效仿,工作人员称会依情况而定。经过在社交平台检索发现,不少网友曾分享过在海底捞过夜的经历。对此,据海底捞官方客服回应称目前没有接到可以提供住宿的通知,如果需要帮助的话,可以做好登记反馈给负责人。

这一消息目前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位。

相关报道

瑞信风波!千亿债券“一夜清零” 多家银行AT1债券“躺枪”大跌!什么是AT1债券?影响有多大?对中国有何启示?

170亿美元一夜清零!投资人血本无归 正不计成本抛售

瑞信股权尚有价值 为何AT1债券投资人一分钱都拿不回来?

遭瑞银“四折”收购 瑞信美股盘前暴跌60% 债券将一文不值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拼多多为什么大跌12%

作者  |  2023-03-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拼多多大跌的原因是第四季度业绩不及预期,营收较上季增速明显回落,净利润环比也有所下降。受此消息刺激,拼多多美股盘前大跌12%。代号PDD

业绩电话会上,当分析师问及公司去年新推出的跨境业务进展时,拼多多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陈磊表示:“该项业务自去年9月推出仅过去半年左右时间,目前仍处早期阶段。我们会保持耐心,不断提高自身,努力创造长期价值”。

“我们感谢在早期阶段便选择我们的消费者和商家。他们的支持给了我们做好这项业务的动力,也为我们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关于财务影响,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表示,由于跨境业务仍处于发展初期,其对公司四季度财报的影响较小。

Q4营收增速明显回落,净利润环比下降

320日晚间,拼多多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

结果显示,拼多多第四季度营收为398.2亿元人民币,不及预期的41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较前一季度的65%大幅回落。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2%94.5亿元,但不及前一季度的105.9亿元,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达121.1亿元,同比增长43.5%

第四季度,拼多多调整后每ADS收益为8.34元人民币,预期7.55元人民币。研发支出24.1亿元人民币,低于预期的31.1亿元人民币。

从全年来看,拼多多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39%1305.6亿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15.381亿元,同比增长306%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95.297 亿元,同比增长186%

财报公布后,拼多多美股盘前跌近14%

Q4营销服务同比增38%,商品销售同比降29

分业务来看,第四季度拼多多最核心的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收入为309.652亿元,同比增加38%;交易服务收入为87.966亿元,同比增长86%;商品销售收入为582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9%。

具体来看,核心广告收入309.7亿,同比增长38.1%;核心交易佣金收入88亿,同比增长86.4%;核心广告+佣金业务收入397.7亿元,同比增长46.5%。这一增速虽然较前两个季度略有逊色,但仍然领跑目前已经发布财报的中概互联网公司,可能仍将是四季度增速最快的中概互联网公司。

从全年来看,公司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收入为1027.219亿元,同比增长42%;交易服务收入为276.265亿元,同比增长95%;商品销售收入为2.092亿元,同比下降了97%。

未公布用户数据

拼多多并未公布月度和年度用户活跃数据,这是拼多多自去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第三个季度隐藏用户数据。

而去年Q1的数据显示,拼多多去年一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为7.51亿,截至2022331日的十二个月期间,其活跃买家数量为8.82亿。

营收成本Q4同比增37%,全年略微下降

拼多多Q4总营收成本为89.267亿元,同比增长37%;总运营费用为217.796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138.084亿元。

细分来看:

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77.324亿元,同比增长56%;

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6.405亿元,同比增长291%;

研发费用为24.067亿元,同比增长19%。

2022年全年,拼多多总营收成本为314.623亿元,同比略降1%,总运营费用为686.934亿元,而2021年为553.351亿元人民币。

细分来看:

销售及营销费用为543.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主要原因是促销和广告活动支出增加;

一般及行政费用为39.649亿元同比增长157%,主要原因是与员工相关的成本增加;

研发费用为103.847亿元,同比增长15%;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员工人数的增加和招聘更有经验的研发人员。

 

FRC银行为什么暴跌?

作者  |  2023-03-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今日 2023年3月20日,第一共和银行 FRC 盘中出现暴跌,摩根大通CEO戴蒙正在牵头与其他大型银行的CEO讨论采取新的措施稳定陷入困境的第一共和银行。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的讨论虽然是初步的,但重点是该行业如何增加第一共和银行的资本金。

知情人士说,摆在桌面上的选项之一是由两家银行投资第一共和银行。知情人士还表示,出售或外部注资也在考虑之列。上周,11家大银行联合起来,向第一共和银行注资300亿美元,以恢复市场对该银行的信心。一些知情人士说,最新计划可能涉及将300亿美元资金的部分或全部转化为资本。

2008年后欧洲银行业最重要的一天!百年瑞信被迫“贱卖”-但危机或继续蔓延

作者  |  2023-03-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拥有167年历史的瑞士信贷作为独立银行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19日,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瑞银集团同意收购瑞信集团。

瑞士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瑞银收购瑞信,意味着我们找到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确保金融稳定和保护瑞士经济的解决方案。”

这桩历史性的并购交易将以全股票方式进行,总对价30亿瑞郎(约合32.5亿美元),不到瑞信上周五74亿瑞郎市值的一半。此前瑞银曾提出以最高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信,不过遭到了瑞信的拒绝。

瑞银董事长凯莱赫(Colm Kelleh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收购对瑞银股东具有吸引力,但我们要明确一点,对瑞信而言,这是一次紧急救援。我们已经安排了一笔交易,在保留业务剩余价值的同时,限制我们的下行风险。”瑞信和瑞银的合并将于2023年底完成。

“今天是2008年以来欧洲银行业最重要的一天”

据瑞银声明,合并后的银行将拥有5万亿美元的投资资产。

此外,瑞士央行将向瑞银提供1000亿瑞郎的流动性援助,同时政府为瑞银接管的资产的潜在损失提供90亿瑞郎的担保。瑞士金融监管机构Finma表示,价值约160亿瑞郎的瑞信债券将被完全减记,以确保私人投资者帮助分担损失。

该交易的最终敲定为这场48小时生死救援画上了句号。 据悉,瑞士当局寻求在周一亚洲市场开市前为瑞信收购案敲定解决方案,以遏制信心危机向全球金融市场蔓延。瑞信是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认定的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其危机可能波及全球金融体系,被视为“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综合多家外媒报道,这个周末,美国和欧洲多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就瑞信危机与瑞士方面沟通协作。

瑞士央行行长Thomas Jordan在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鉴于瑞信是一家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据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监管机构之所以如此紧迫,是因为瑞信的前景越来越黯淡。尽管瑞士央行16日同意向瑞信提供500亿瑞士法郎的贷款以增强其流动性,17日,瑞士证券交易所的瑞信股票仍大幅下跌了8%,显示市场对瑞士信贷的信心依然不足。监管机构担心,如果不采取措施,信心危机可能会蔓延到其他银行。

受此消息影响,美国三大股指期货集体上扬。截至发稿,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期货上涨200点,涨幅0.62%。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上涨0.65%,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上涨0.5%。

高临咨询分析师Max Georgiou称“今天是2008年以来欧洲银行业最重要的一天,瑞银收购瑞信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事件不仅可能改变欧洲银行业的发展进程,还可能改变整个财富管理行业。”

美欧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可能还会蔓延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在美国和欧洲央行持续加息背景下,美欧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可能还会蔓延。

“我们认为,阻止市场和银行恐慌的唯一解决方案是临时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保险扩大到所有存款。否则,一旦一家银行被拯救,下一家银行就会受到质疑,”Kobeissi Letter始人科比西(Adam Kobeissi)说。

日前,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前主席谢拉·拜尔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也曾警告称,美国银行系统目前正处于“贝尔斯登时刻”,如果政府不继续出手相助,美国银行恐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

另据报道,最新研究显示,美国目前有多达186家银行有可能存在与硅谷银行类似的风险。

一项美国多所大学经济学家共同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美联储加息“极大地”增加了美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受美联储激进加息影响,许多美国银行持有的债券等金融资产价值大幅缩水,部分银行的资产价值甚至减少了20%以上。而10%的美国银行因持有大量债券等金融资产,较硅谷银行有更多的账面浮亏。研究称,如果市场信心持续不足,部分储户提走存款,多达186家银行可能将资不抵债,面临“爆雷”。而届时即使只发生小规模的挤兑,也将有更多银行面临风险。

在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市场对银行业风险蔓延的担忧也在升温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近日,欧洲至少有两家主要银行正在研究危机蔓延至该地区银行业的可能性,并寄望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发出更有力的支持信号。

前述知情人士称,瑞士信贷引发的信任危机和两家美国银行倒闭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波及整个金融系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172亿美元瞬间清零!瑞信危机中真正“血本无归”的人出现了

作者  |  2023-03-20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一夜之间,瑞士信贷作为一家独立银行的“年龄”,正式停留在167岁这个数字之上。或许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瑞银在政府牵头下做出的“四折”收购这一百年竞争对手的决定,最终是会后悔还是欢庆。

但在这个疯狂的周末,相比于四折贱卖股票的瑞信股东们,有一群人无疑更为“倒霉”——那就是价值约160亿瑞郎(约合172亿美元)的瑞信额外一级资本(AT1)债券的持有者,因为他们才真正向世人演绎了在本轮欧美银行业风暴中,什么才叫“血本无归”……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周日在官网上表示“在瑞士金融监督管理局(FINMA)、瑞士联邦和瑞士央行密切合作下,瑞银将全面收购瑞信。政府的特别支持措施将触发瑞信AT1债券约160亿瑞郎的名义价值被完全减记,从而增强该行的核心资本。”

这意味着,在瑞银收购瑞信之后,约160亿瑞郎的瑞信AT1债券将变得“一文不值”。

然而,颇为讽刺的是,哪怕是按照正常的清算流程来处理,AT1债权人的受偿顺序也理应优先于普通股股东。但如今,瑞信股东们还能从瑞银的全股票收购中回血30亿瑞郎,瑞信的AT1债权人却要承担所有本金损失,这令许多债权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什么是AT1债券?

许多国内投资者可能会对什么是AT1债券感到陌生,但在欧洲银行业,基本每家欧洲银行都在金融危机后发行过该债券。AT1债券本质上是应急可转债(CoCo Bonds)中的一种,该债券种类诞生于08年金融海啸后,以为了满足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定III(Basel III)中提高对银行的资本要求。

CoCo债券发行主体为各国银行,属于具备“救助功能”的可转换公司债,其逻辑是以银行的监管资本水平做为转换触发点,意即当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水平(7%)时,或者当主管机关权衡决定发行机构已达到无法继续经营情况时,CoCo债券将被强制性地转换成普通股,令持有人转为银行股东并分摊银行亏损,抑或允许银行透过减损全部或部分债券本金,来降低负债比率、提高资本充足率。

当银行发行一张CoCo债券时,会视其产品结构,来决定这张债券属于额外一级资本(AT1)抑或是二级资本(T2)。由于AT1 CoCo债券没有到期时间,其属于永续债的一种。在欧洲,AT1债券的发行量远高于T2债券。

根据媒体汇编的数据,瑞信总计160亿瑞郎的AT1债券略高于其总债务比重的20%,主要以瑞郎、美元和新加坡元这三类货币发行。

相对于政府直接注资救助银行,AT1债券有利于减轻银行仰赖政府资助所带来的道德风险,且若银行以发行普通股方式筹资,将会使每股盈余下降,但若以发行AT1债券的方式筹资,只要没有被转换成普通股,就不会发生上述问题,因此大型欧美银行大多偏好以AT1债券作为筹资及提升资本适足率的主要工具。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AT1债券也提供了一种将银行从悬崖边拉回来的新方式,其成本不会落在纳税人身上,也不会稀释现有股东,这令其获得了多国金融监管机关认可。

而由于AT1债券具有弥补亏损的触发机制这自然令其是一种风险级别较高的债券产品——相比一般银行所发行的普通债券,AT1债券收益率也大多较高。

但这一次,瑞信ATI债券高收益率的背后,却蕴藏了人们事先根本想象不到的高风险……

减记前的最后时刻

根据媒体汇编的数据,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景顺(Invesco)和BlueBay此前都是众多持有瑞信AT1债券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景顺的一位女发言人早前曾表示,其投资团队正在继续关注相关事态发展。

对于许多AT1债券的持有人来说,虽然他们在过去一周已经多多少少预感到了所持有的此类资产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但这一次价值直接“清零”的变化,或许仍让许多人意想不到。尽管鉴于瑞信所有未偿付的AT1债券都是减记型的,而不是可以转换为股权的那种,“血本无归”的风险始终存在。

事实上,据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瑞信债权人在周末其实还在购入该行的债券——他们认为瑞士央行此前的干预是一个买入机会。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和Jefferies在内的几家银行在整个周末,都保持了其债券销售和交易柜台对瑞信债券开放。

一个如今看来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交易员在周日下午对瑞信AT1债券的报价还曾大幅上调,因他们预计瑞银收购瑞信的交易将不会给债券持有人造成损失。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瑞银收购的决定宣布前后,瑞信AT1债券的报价曾一度达到了面值的50%-70%之间,当天早些时候曾跌至25%左右,这些场外交易市场的报价是私下进行的。联博欧洲投资组合经理John Taylor早先就表示,瑞信的资本状况良好,流动性比率也高于监管部门的最低要求,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市场有没有信心。

然而,这些在最后关头买入瑞信AT1债券的持有者,却最终遭遇了“灭顶之灾”……

根据历史统计,此次减记将是欧洲总规模达2750亿美元的AT1市场最大一次价值减记事件,损失规模远超过发生在2017年西班牙银行Banco Popular SA债券面临的13.5亿欧元减记,当时该银行被桑坦德银行收购。

影响恐波及欧洲债券市场

据多位参与谈判的几位人士表示,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最终决定将瑞信AT1债券价值完全减记的做法,显然出乎了人们的意料。而此举也很可能会在欧洲银行业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乃至导致其它银行的同类债券遭到抛售。

一位瑞信AT1债券的持有者就表示,“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打破资本结构的做法,将对任何瑞士金融债务产生长期影响。”

一般而言,CoCo债券属于次级债,即偿还顺序将低于一般债券,但优先顺位仍高于股东。按银行业清偿程序的先后顺序排列——分别为存款、各种金融债、T2债、AT1债、优先股、普通股。

瑞信上周早些时候在向投资者说明情况时也是这样介绍的。

然而这一次,在瑞士监管机构的强势裁定下,瑞信AT1债券持有人被迫承受的损失,却将比瑞信股东更大。这引起了一些AT1债券持有人的愤怒,并指控瑞士当局完全没有考虑到CoCo债券在资本清偿结构中的优先位置。

一位银行家表示,这一决定可能会给欧洲债券市场带来一场“噩梦”。“问题变成了谁是下一个?将AT1归零,而不将股权归零,这是一个多年都无法从法律上解决的问题,市场马上就会做出自己的裁决。”

Axiom Alternative Investments研究主管Jérme Legras也指出,如此公然破坏债权人的受偿优先制度,并以牺牲债券持有人来提高股权交易的决定,可能让市场感到震惊。

Aquila Asset Management AG的投资组合经理Patrik Kauffmann同样表示,“这完全没有道理,并将对AT1市场造成彻底打击。资金理应先流向AT1持有人,而不是给股东留下任何东西,因为资本结构中的优先顺序需要得到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两周,许多欧洲CoCo债券的价格已经出现了大幅跳水,上周五欧洲AT1债券的价格仅约为面值的 80%,这是有纪录以来的最大折价之一,预计在周一交易时段,多类欧洲银行业的高风险债券很可能进一步走低。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