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洲制药集团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美国。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和他提名的卫生部长小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 (RFK)是“美国优先”民族主义和反制药商情绪的“有毒组合”,从价值4800亿美元的诺和诺德(NVO)和2300亿美元的罗氏等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更加糟糕。
特朗普胜选,欧洲制药商前景蒙阴
特朗普的胜利给制药商带来了损失。自大选前一天以来,诺和诺德、罗氏、诺华制药(NVS)、阿斯利康(AZN)、葛兰素史克(GSK)和赛诺菲(SNY)这六大欧洲公司的市值总计损失了860亿美元,相当于其股本价值的6%,而美国主要制药集团的总跌幅仅为2%。业界普遍的恐惧与Kennedy有关,他不信任制药公司,尤其是疫苗。欧洲制药商的消息人士告诉媒体,他们担心他缺乏公共卫生意识和普遍的反科学立场。美国制药商应该也有同样的感受。
然而,令赛诺菲、罗氏及其地区同行的投资者感到困扰的是,RFK和特朗普的议程可能有反欧洲的倾向。今年9月,这位内阁提名人表示,立法者应该限制药品价格,这样制药集团就不会向美国患者收取比大西洋彼岸更高的费用。他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这种差异与这样一个事实有关欧洲国家卫生当局倾向于代表整个国家与制造商谈判,从而使它们能够保持低价。这在美国是不会发生的。RFK以诺和诺德的糖尿病和减肥药物Ozempic为例,指出它在德国的价格是美国现行水平的十分之一。对欧洲人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领域,因为大洋彼岸的高药价常常为药物研究提供补贴,并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廉价销售提供补贴。
与此同时,特朗普可能征收的普遍进口关税可能会打击制药集团,对它们在美国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造成严重破坏。2023年,欧盟将33%的药品出口到美国,而美国通常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市场之一。除非制药商能够将拟议中的10%到20%关税的成本转嫁出去,否则他们的利润将受到打击。
解决之计“美国本土化”
矛盾的是,解决美国所有这些问题的解药在于根源欧洲制药商需要更加美国化。一种选择是促进美国的制造业,从而避免关税。这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是做出大量的承诺并开始在一个新选址运营可能会赢得特朗普政府的支持。并购交易也会有所帮助。诺和诺德的母公司今年2月表示,将斥资165亿美元收购合同药品制造商卡泰伦特(CTLT)。该目标公司的网站列出了北美地区比其他地区更多的选址,这意味着这家丹麦巨头为自己买了一个方便的关税对冲工具。这种策略的唯一问题是,美国的并购就像美国的劳动力一样,并不便宜。媒体当时估计,诺和诺德母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将低于3%。
另一种策略可能是,欧洲制药集团利用并购从根本上改变其收入结构,而不仅仅是扩大生产规模。例如,从众多以美国为重点的大型、快速增长的生物技术集团中收购一家,就会有所帮助。这听起来可能很奇怪,因为RFK的计划可能会削弱该市场的增长。但这个想法将启动从欧洲制药商向美国制药商的转型——把主要高管调往纽约,甚至在那里上市,将是顺理成章的下一步。如果世界上最大、最赚钱的药物市场变得越来越民族主义,欧洲巨头进入当地市场可以说是有道理的。
许多面临风险的公司也有自己倾向于美国市场的特殊原因。例如,诺华制药公司处于欧洲市场的顶端,因此可能很难在其本土地区进一步增长。
尽管存在对RFK政策的担忧,但美国制药商的股价仍往往高于其最直接的欧洲竞争对手,这表明投资者认为美国市场的增长将保持下去。例如,在炙手可热的肥胖市场,根据Visible Alpha的数据,礼来公司(LLY)的市盈率为34倍,而丹麦的诺和诺德公司的市盈率为27倍。同样,欧洲制药商阿斯利康和诺华制药的预期市盈率分别为14倍和13倍,而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的艾伯维(ABBV)的预期市盈率为15倍。
目前仍不清楚特朗普会对关税或药品价格采取什么措施,而这些影响将如何波及世界其他地区则更加不确定。但投资者似乎确信,欧洲制药集团的表现将最为糟糕,这就更有理由让其转向美国市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摩根大通(JPM)上周五同意撤销对特斯拉(TSLA)的诉讼,该诉讼指控特斯拉“公然”违反了两家公司在2014年就特斯拉出售给该行的认股权证所签订的合同。
两家公司向曼哈顿一家法院提交了一份法庭文件,宣布撤销诉讼。法庭文件显示,两家公司均未披露和解条款。摩根大通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摩根大通和特斯拉已决定建立新的商业关系,并解决双方之间悬而未决的纠纷。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好结果,我们期待着共同合作。”
据悉,摩根大通于2021年11月起诉特斯拉并索赔1.622亿美元,称特斯拉违反了2014年与出售给该银行的股票权证有关的合同。该行认为,由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2018年的一条推文,这些股票权证变得更有价值了。
认股权证赋予持有人以设定的“行权”价格和日期购买公司股票的权利。摩根大通表示,马斯克2018年8月7日在推特上表示,他可能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将特斯拉私有化,并已 “获得资金”。17天后,马斯克又宣布放弃这一计划,这导致股价大幅波动。
摩根大通表示,在这两次事件中,摩根大通都调整了行权价,“以保持与推文发布前相同的公平市场价值”。该行表示,特斯拉必须在马斯克的推文发布后重新定价认股权证,并且根据特斯拉股价随后的十倍增长要求其进行支付,但该公司并未履行支付义务。特斯拉则在2023年1月反诉摩根大通,指控该行在重新定价认股权证时寻求“暴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SNOW将自己和AI深度绑定了如果说只是单纯财报数字的beats,那么财报后的大涨幅度应该是停留在本次财报的implied move区间。PS:本次财报季SNOW的implied move是在10.9-11.2%左右,这意味着市场预期在财报发布后股价可能在此区间波动。
但实际却是大涨32%,显然这不足以解释大涨。多余的20%左右涨幅从何而来?我看到最核心的理由就是,SNOW通过本次财报将自己和AI深度绑定了。这是自上而下的结果。无论是新上任CEO AI 的发力,还是与大型公司(亚马逊的AWS)的合作、收购Al初创公司、自己利用AI
降本增效等,都无不在彰显SNOW这次与 AI绑定上了。
1.一次自上而下的自我调整,all in AI
新上任的CEO履历介绍如下
重点是他在谷歌待了15年的贡献,把谷歌的广告业务从15亿做到1000亿美金⋯.然后凭借他在搜索领域的工作经历和见解,进入SNOW后是任命Al高级副总裁,也就是说SNOW这边的AI 业务基本是他在负责。本次SNOW 在年初的换帅可以说是一次内部的自我调整,旨在将公司 all in Al,把一把手位置交给长期深耕搜索、AI领域的技木男
2.新任CEO做了哪些?又有哪些AI领域的突出贡献呢?
1)首先是推出Snowflake Cortex。这是一项完全托管的AI服务,旨在简化和加速企业AI部署流程。它帮助用户通过Snowflake的平台快速、安全地构建AI模型,将AI技术转化为实际业务价值。
2)軽合Neeva的技术。Neeva是Rama的自己创立的公司,后来被SNOW收购。
3) Al合作生恋的拓展。Snowflake的超能力在于能够简化客户想要的所有流行企业数据架构模式的实施。其实说白了就是直接给云上的企业用户提供跨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
“我们的核心长期差异化是易于使用、简单、高效、集成的产品,具有全面的治理、跨云一致性和协作,这将继续使我们脱颖而出”
与AWS合作如下,可以说AWS应该帮助SNOW拓展了不少客群。
4)加速推动收购Datavolo。这一战略很重要,可以帮助SNOW 在非结构化数据转化及分析的短板,这将大幅提高SNOW 在云数据链上的数据加工及分析能力
5)整合团队,AI提效。
美股投资网获悉,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容,外国游客显著增加。根据统计,2024年1月至7月,外籍人员来华观光达到572.2万人次,同比增长403%。此外,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818.6万人次,同比上升48.8%。
前几日,免签政策再一次放宽,现已支持38个国家30天免签入境,外国游客来华的热情更盛,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还能带动旅游消费增长。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海外人员来华便利问题,并出台一系列相关举措。
为提升海外友人在中国大陆游玩打卡的畅快性、便利性,怪兽充电(EM)也为海外友人的境外号码,开通在中国大陆扫码租借充电服务,打卡拍照不断电,畅享中华热情。
怪兽充电共享充电宝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充电解决方案,通过覆盖范围广泛、适配不同手机类型、异地灵活归还等人性化设计,让人们在游玩打卡拍照时不被手机电量束缚,更好地享受出游乐趣。
海外友人可在下载注册支付宝或微信,实名认证并绑定银行卡后,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小程序在中国大陆扫描怪兽充电柜机上的二维码,使用绑定的银行卡支付押金便可完成租借。简单快捷的操作流程,可使海外友人在中国大陆无压力使用共享充电宝。
怪兽充电支持海外号码租借服务的开通,旨在提升海外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的便利度,丰富在华生活体验。
截至目前,怪兽充电在全国拥有超4亿注册用户,覆盖全国2100个县及以上区域,包含餐饮、交通、购物、娱乐、旅游景点等多个线下消费场景,为用户在各个场合提供充电便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日前,名创优品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叶国富与胖东来创始人、董事长于东来首次会面。这是两位零售界代表企业家的首次见面,也是名创优品斥资63亿收购永辉超市、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双方就永辉超市的调改升级第一次见面深入交流。
交流中,叶国富和于东来坚定看好永辉超市,坚定调改路线。今年5月起,永辉超市通过胖东来帮扶及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两种模式,陆续对全国门店进行调改。9月23日,名创优品宣布以63亿元收购永辉超市,成为至此今年中国最大且最受关注的收购案。
在当天晚上的投资人电话会上,叶国富提及曾自己多次走访调改后的永辉超市,通过切身的观察与感受,以及门店销售数据,看到了永辉超市的巨大潜力。
交流会上,叶国富重申品质零售,呼吁回归零售本质、回归消费者,卷品质、卷创新,不卷价格,希望打造适合中国家庭消费的Costco和山姆,认为永辉超市有“做你身边最幸福的品质社区超市”的特质和韧性。
胖东来作为零售界的“神话”,坚定创造“美好之路”,开创了美好商业新思潮。美好基于品质,叶国富和于东来首次会面,双方将进一步在品质零售领域携手共创。叶国富认为,胖东来是行业佼佼者,一至两年,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的七八十分,未来将继续学习,不断优化,不断接近胖东来。于东来称,要打造中国的Costco并不难,一在于团队愿意干,二在于把商品的品质、功能、美感做好。
截至目前,永辉超市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20家门店的调改开业,未来胖东来帮扶及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将继续双线并行,并计划在春节前将调改店数量增至40家到50家。
以下为叶国富和于东来交流实录(部分)
叶国富名创优品一直倡导优质平价的消费主张,倡导回归零售本质、回归消费者,卷品质、卷创新,不卷价格。我看了胖东来帮忙永辉超市调改的首店郑州信万店,内心感觉非常幸福,我对胖东来模式走向全国、把每个社区服务好、把每个家庭服务好充满信心。
于东来企业家要快乐地做企业,产品要有世界一流的品质,要对人好,要把产品做好。产品要有合理的利润,否则会影响创造力。
叶国富做产品很有成就感,卖得好,消费者喜欢是无比喜悦的一件事情。我认为未来的超市不是过去的超市,一定要有产品开发的功能。
于东来产品首先质量第一,其次要实用,要让消费者用起来感到对生活便利,还要有美感,包括质量、工艺,以及设计的色彩和风格,不只是简单的产品,要体现对生活的品味。
于东来永辉超市的目标,乐在其中,做一个中国的Costco。要做中国的Costco并不难。一个在于团队,要让团队愿意干,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并且能够挣到钱;另外在于产品,要将产品做成国际标准,工资高一点让专业的人去做,向山姆、Costco等品牌学习,把商品的品质、功能、美感做好。
于东来员工开心,顾客的感受好,内在品质好,这三者结合起来,就不是产生满足了,是产生美了。
叶国富服务行业店员受了任何委屈都可以拿委屈奖,这个在过去没有的,店员感受很好。过去有顾客在店里把货品碰掉损坏,防损部门会追查,如今名创优品学习胖东来,货品丢了、碎了、破了,无论是谁的责任,不找顾客赔,不找员工赔,全由公司报销,这样员工工作会感觉轻松很多。
叶国富名创优品的使命叫“为开心而生”,所以我们每周三定为“开心日”,生日、庆祝都在周三,星期三午餐过后,每个人可以领取饭后小甜点,我们也在逐渐靠近胖东来,将开心这件事情做好,不断调整员工的状态,将员工的开心放在首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台积电(TSM)创始人张忠谋在最新出版的自传下册中透露,他曾于2013年两度征询过黄仁勋接手台积电首席执行官一职的意愿,但被后者婉拒。
本周五(11月29日),《张忠谋自传下册 一九六四——二〇一八》正式出版。张忠谋2018年退休,交棒给刘德音和魏哲家,当时他就表示,完成自传下册是其退休后要做的四件事之一。
张忠谋概括称,自传下册将围绕“两大主轴”,分别是他在美国德州仪器的职业生涯,以及创立台积电。2009年时,77岁的张忠谋亲手撤换了蔡力行,再次出任台积电CEO,直至2018年86岁才退休。
书中提到,他2013年对外寻觅台积电接班人选时曾征询过黄仁勋。张忠谋在书中称,他很熟悉公司内部的许多人才,但外部人才会具备不同的视野与经验,应该会是不错的选项。
张忠谋在回忆录中称,黄仁勋当时是台积电CEO的理想人选之一,考虑到他的性格、专业背景,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中专业知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项。
回忆录写道,当时张忠谋问黄仁勋有没有兴趣,并花了10分钟向其解释了对台积电的抱负。黄仁勋一开始并未作出回应,只是很认真地听着,最后只回答了一句“我已经有一份工作了”。
几个星期后,张忠谋再度打电话询问,黄仁勋的回复依然不变。对此,张忠谋认为,黄仁勋的回答很诚实,并对其11年来的成就颇为欣赏,之后两家公司也有非常深厚的合作伙伴关系。
当前,英伟达和台积电是全球最具价值半导体上市公司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截至周五收盘,台积电市值接近9600亿美元,英伟达约为3.4万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苹果。
张忠谋指出,2013年他延揽黄仁勋的时候台积电的市值为900亿美元,是当时英伟达的十倍。这意味着,对当年的黄仁勋来说,台积电CEO是个很好的工作机会,并没有高攀他。
值得一提的是,黄仁勋2007年的年薪就达到2460万美元,成为全美第61位最高薪CEO。张忠谋称,虽然台积电给出的报酬不包括股票,但固定薪资加分红,一定比黄仁勋当时的收入更高。
本文转自财联社,作者赵昊,美股投资网财经编辑李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全球大型AI数据中心以太网交换机芯片,以及AI硬件领域ASIC定制化AI芯片的最核心供应力量——博通(AVGO),自2023年以来成为人工智能投资浪潮的核心市场焦点,其投资热度仅次于AI芯片霸主英伟达(NVDA)。但是近期股价跑输XLK以及费城半导体指数,博通股价自10月9日的历史最高点已经下跌超15%,莫非这其中有什么陷阱吗?
自2024年10月以来,全球AI热潮最大赢家之一博通近日股价表现逊于跟踪美股市场热门科技股的ETF——科技行业ETF(XLK),以及美股芯片股基准——费城半导体指数(SOX)。
华尔街分析师们通过复盘得出,这背后的逻辑主要在于,投资者们从聚焦于AI硬件基础设施的热门半导体股票中重新分配资金,将他们的资金投入于相对半导体股票来说未被市场过度炒作,并且也受益于史无前例AI狂热浪潮的SaaS软件股,尤其是那些已经获得实际利润的软件股,比如Applovin(APP)以及Snowflake(SNOW)、Servicenow(NOW)等等。
PEG估值方面,与整个美股科技板块1.89的中位数相比,博通的远期调整后PEG比率为1.69,这一比率显得估值相对具有吸引力。此外,尽管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预计将产生大量包括AI GPU以及定制化AI芯片在内的AI硬件资本支出,但市场似乎仍在定价英伟达占据90%以上的主导地位,尚未完全定价博通这家定制化AI芯片领军者足以挑战英伟达霸主地位,且未来可能以高达50%增速来扩大自己的AI芯片市场份额。
博通——定制化AI芯片领域最强势力,华尔街强力看涨至200美元
有华尔街投资机构在博通9月份发布财报后,敦促投资者不要理会市场对其前瞻性指引的担忧,毕竟博通并非像英伟达以及台积电那样,多数业务敞口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博通在9月初公布的截至8月4日第三财季业绩显示与AI相关的芯片需求处于井喷态势,模拟芯片以及工业端等非AI领域仍处于“至暗时刻”,若无AI贡献,公司业绩将非常惨淡。
尽管如此,博通的表现却与标普500指数(SPX)(SPY)略微保持同步,并且华尔街对博通的平均目标价高达200美元,意味着未来12个月潜在上行空间高达23%。凭借全球各大数据中心对于博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的强劲需求,以及凭借在芯片间互联通信以及芯片间数据高速传输领域的绝对技术领导地位,近年来,博通乃定制化AI芯片领域最为重要的参与力量,比如谷歌自研服务器AI芯片——TPU AI 加速芯片,博通乃核心参与力量,博通与谷歌团队共同参与研发TPU AI 加速芯片以及AI训练/推理加速库。
博通以太网交换机芯片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和服务器集群设备,负责高效、高速地处理和传输数据流。博通芯片对于构建AI硬件基础设施可谓必不可少,因为它们能够确保数据在GPU处理器、存储系统和网络之间的高速传输,而这对于ChatGPT等生成式AI来说极为重要,特别是那些需要处理大量数据输入和实时处理能力的应用,如Dall-E文生图、Sora文生视频大模型等。更重要的是,博通目前已成为AI领域ASIC定制化芯片目前最为重要的参与力量,不仅谷歌选择与博通合作设计研发定制化AI芯片,微软与Meta等巨头以及更多数据中心服务运营商未来有望与博通长期联手打造高性能ASIC。
除了芯片设计,博通还为谷歌提供了关键的芯片间互联通信知识产权,并负责了制造、测试和封装新芯片等步骤,从而为谷歌拓展新的AI数据中心保驾护航。
以太网交换机芯片,以及与AI密切相关的ASIC定制化AI芯片的强劲需求在博通2023财年以及2024财年至今持续超预期的强劲营收数据中能够明显看出。尤其是定制化AI芯片已成为博通愈发重要的营收来源,市场消息显示,美股科技巨头微软与Facebook母公司Meta最新的自研AI芯片都将选择博通作为自研芯片技术的核心合作伙伴,Meta此前与博通共同设计了Meta的第一代和第二代AI训练加速处理器,预计博通将在2024年下半年以及2025年加快研发Meta下一代AI芯片 MTIA 3。
因此,尽管近期股价表现相对疲软,但多数分析师认为投资者无需对博通股价以及业绩前景持悲观态度。TIPRANKS汇编的华尔街分析师评级与目标价显示,博通未来12个月平均目标价高达200美元,共识评级为“买入”,没有出现任何“卖出”评级。其中,Cantor Fitzgerald近期将博通目标价从200美元上调至225美元,瑞穗则将博通目标价从190美元大幅上调至220美元。相比之下,博通股价上周五收于162.08美元。
定制化AI芯片——英伟达AI GPU最强劲对手!市场期待更强劲的人工智能业绩指引
博通将于美东时间12月12日公布其第四财季业绩。鉴于上一季度业绩指引明显令人失望,预计投资者们将仔细审视这家半导体领军企业的AI相关营收前景。博通首席执行官Hock Tan在2024年9月的上一次电话会议上表达了他的乐观态度,强调了领先的超大规模云计算企业(比如微软、亚马逊AWS以及谷歌)在AI基础设施资本支出方面的定制化AI芯片需求激增。
英伟达所销售的所谓数据中心AI GPU,乃驱动ChatGPT等风靡全球的生成式AI工具的核心基础设施硬件,但博通也通过提供相关的AI硬件组件以及相关软件而全面受益于AI热潮。博通提供的以太网交换机芯片以及联手谷歌等芯片巨头所打造的AI领域ASIC定制化芯片,尤其对于那些寻求打造出类似ChatGPT的生成式AI应用以及追求成本效益和急需扩大AI算力资源的企业,以及谷歌和微软等科技巨头们的AI数据中心算力建设而言可谓至关重要。
正如我们在博通最近的第三财季财报季中所观察到的,这一势头仍在持续。因此,超大规模云计算巨头们持续加大AI芯片投资规模,以保持其在快速发展的AI竞赛中的竞争优势。华尔街大行摩根士丹利表示,相信超大规模云计算巨头的AI资本支出可能在2025年可能将飙升至3000亿美元。英伟达最近的业绩会议也强调了大型数据中心运营商们从Hopper架构向Blackwell架构 AI GPU过渡的“疯狂”需求。
因此,博通最新提供的指引,能否比其9月给出的2024财年12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营收预期做得更好呢?华尔街分析师们认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博通首席执行官Tan以及他领导的团队。随着大规模人工智能集群(>10万个 AI GPU)成为焦点,AI GPU以及定制化AI ASIC芯片等AI硬件基础设施正日益成为人工智能霸权竞赛中的“赌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正在构建的数十万AI GPU的人工智能集群,这样的评估并不具有误导性。然而,人工智能领域领导者以及超大规模云计算巨头们正面临着解决人工智能算力资源以及扩展成本挑战带来的越来越大压力。
近期多家媒体报道称,尽管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科技公司急于改进其尖端的大型语言模型,但人工智能性能扩展正在减速,因此企业们可能将更加关注AI推理以及成本效应。更加擅长数据轰炸般矩阵计算以及广泛的高负载推理工作且更加符合自身大模型以及云计算架构的定制化AI 芯片,一方面是具备成本以及高能效算力优势,另一方面则是缓解英伟达Blackwell以及Hopper架构AI GPU(GB200/B200/H100/H200)供不应求带来的AI算力资源严重短缺。
随着人工智能公司和超大规模云计算巨头重新评估其投资新兴人工智能集群的财务能力,博通在定制化人工智能芯片方面的专长预计将引领下一阶段的业绩井喷式增长。鉴于设计和生产定制化人工智能芯片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成本效益,博通在芯片间互联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长期聚焦于定制化芯片设计领域的经验预计将是关键优势,因为对定制AI芯片的需求预计将大幅增加。
博通也在携手谷歌等合作伙伴们打破英伟达CUDA生态对于AI训练/推理编程加速库生态的绝对垄断。博通通常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专门为其AI芯片定制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和软硬件协同加速库。这些SDK和加速库通常是为了优化博通自研AI硬件的性能,类似于英伟达提供基于CUDA平台的cuDNN、TensorRT等库,用于AI训练和推理加速。
博通CEO Hock Tan 在 9 月分享称,定制化AI芯片占其人工智能营收的三分之二。此外,博通已经与三家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建立了稳固的定制化AI芯片以及以太网交换机芯片合作关系。来自中国的科技巨头们所面临的地缘政治逆风预计将推动一些在本国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转向与博通合作开发定制化的AI芯片,因为获取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的难度越来越高且获取途径变得越来越复杂。
OpenAI 规模的扩大使得与博通合作开发定制化AI芯片成为一项可行的业务,这可能将提高其经营效率以及节省成本。因此,有分析师表示,博通关于定制化AI芯片在未来五年内可能将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AI工作负载中占据更突出地位的评估并非不合理,虽然英伟达仍有望占据超过六成份额,但是博通定制化AI芯片市场规模将呈现高达50% 年复合增速。亚马逊AWS 在其与云计算客户们合作使用定制化人工智能芯片方面的经验表明,随着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竞相提高成本竞争力以及大规模扩建算力资源,定制化AI芯片业务具有高增长可行性以及长期可持续性。
虽然博通是以太网芯片领域的市场领导者,但随着英伟达寻求开发更具成本效益的“AI硬件系统捆绑包”来支持其以太网以及InfiniBand网络产品的采用,博通可能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尽管如此,博通的高管们仍然相信该半导体巨头可以保持“行业标准”,因为博通市占率极高的以太网产品展示了其可扩展性和能效。因此,可以预料到的是,英伟达和博通之间的竞争预计将愈发激烈,但是博通的优势在于,其聚焦于不同终端的多元化业务部门能够缓解单项业务的意外疲软。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贝莱德(BLK)即将达成对HPS Investment Partners的收购交易,此举将极大地推动其在私人信贷领域的发展,并加速其成为另类资产领域的重要力量。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收购协议最早可能在下周公布,对HPS的估值预计将达到120亿美元或更高,交易将以现金和股票相结合的方式完成。
此次收购将使贝莱德在私募市场的竞争力显著增强。HPS作为私人信贷市场的领先管理者之一,管理着超过1230亿美元的私人信贷资产,这将使贝莱德在规模飙升的1.6万亿美元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此外,HPS还管理着另外220亿美元的公共信贷,拥有760多名员工,这将为贝莱德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专业能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尽管谈判已接近尾声,但仍存在推迟或失败的风险。由于讨论内容的敏感性,这些人士要求保持匿名。贝莱德方面对此未予置评,而HPS的发言人也尚未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应。
据了解,贝莱德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Larry Fink)一直在积极推动公司进军私募市场。此次收购HPS将是贝莱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的最大两笔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案之一。此前,贝莱德已经以125亿美元收购了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成为第二大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公司,并正在完成对私募市场数据提供商Preqin的25.5亿英镑(32.5亿美元)收购。芬克承诺,这些交易将有助于贝莱德在私募市场领域拓展业务,并为将交易所交易基金与另类资产挂钩奠定基础。
通过收购HPS,贝莱德的另类投资业务规模将超过凯雷(CG),并开始与KKR & Co(KKR)和阿波罗全球管理(APO)等私人资产领导者相媲美。黑石集团的规模仍然相当大,截至第三季度末其资产约为 1.1 万亿美元。
投资者在过去十年中积极转向低成本指数基金和ETF,并远离费用较高的主动型共同基金,贝莱德向私人市场的扩张将为该公司增加可观的收入和利润。此次收购HPS不仅将扩大贝莱德的业务范围,还将为其带来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进一步巩固其在资产管理行业的领先地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优步(UBER)和Lyft(LYFT)的部分司机表示,在市场上运营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在拉低他们的收入。接受采访的司机表示,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在涌入本已竞争激烈的当地市场,抢走了人类司机的钱。
凤凰城的优步司机杰森·D接受采访称,近年来,由于与其他司机的竞争加剧、票价降低、乘客小费减少以及运营成本上升,通过优步赚钱变得越来越困难。现在,Waymo One机器人出租车的推出使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几家公司正在争夺美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的份额。但Alphabet(GOOGL)旗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Waymo One今年8月宣布,它在洛杉矶、旧金山和凤凰城每周提供超过10万次付费服务。Waymo One还计划在明年年初扩展到亚特兰大和奥斯汀,并将通过优步应用程序进行推广。虽然无人驾驶出租车行业可能会因监管障碍和安全问题而放缓,但叫车专家此前表示,未来几年,越来越多的采用可能会损害优步和Lyft司机收入。一些司机称,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
当然,目前还不清楚Waymo One等自动驾驶出租车对司机的收入有多大影响。牛津互联网研究所(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人工智能教授卡尔•本尼迪克特•弗雷(Carl Benedikt Frey)此前表示,迄今为止,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些车辆对优步和Lyft司机的收入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他补充说,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路,票价下降,他预计司机的收入会受到影响。
弗雷说“随着这项技术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司机们会从自己的钱包里感受到这点。”“我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情况优步刚出现时,它使传统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减少了约10%。”
Waymo和优步没有回应置评请求。今年2月,优步的一位发言人告诉外媒,该公司在凤凰城和拉斯维加斯的司机收入没有受到任何重大影响,优步当时在这两个城市与自动驾驶汽车建立了合作关系。
Lyft发言人没有回答关于无人驾驶出租车可能对网约车司机产生影响的问题,但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人类司机和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混合网络。Lyft还与Mobileye合作,在Lyft网络上推出自动驾驶汽车。
凤凰城的优步和Lyft司机约翰表示,他认为Waymo One的机器人出租车损害了他的收入。他有时会询问乘客乘坐无人驾驶出租车的经历,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的竞争对手。
他说,Waymo One自动驾驶汽车有时比优步和Lyft更便宜,他认为这可能会阻止乘客使用传统的叫车服务。
不过将Waymo One的成本与优步或Lyft的成本进行比较是很困难的,因为价格会因市场、行程长短、乘客可能获得的促销优惠以及客户是否给司机小费而有所不同。
限制机器人出租车在哪里行驶,可能有助于限制对网约车司机的影响,人类司机对此将松一口气。
一名洛杉矶全职优步司机布拉德(Brad)说,他认为该市的Waymo One机器人出租车并没有太大的威胁,因为它们主要提供短途出行,这不是很赚钱。他补充说,最赚钱的出行往往是机场旅行,尤其是他从航站楼接乘客的时候,而机场不允许使用机器人出租车。在洛杉矶和旧金山,Waymo One的机场旅行仍然受到限制,但在凤凰城可以使用。
司机权益组织Rideshare Drivers United主席、Lyft兼职司机Nicole Moore之前表示,往返机场是许多司机的“面包和黄油”。她说,来自机器人出租车的竞争对司机来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发展。
机器人出租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可能是乘客在没有人类司机的情况下是否感到舒适。杰森说,在凤凰城,机器人出租车有时是“道路上的危险”。他说,“它们经常把我逼出车道。我见过它们在穿过多个车道突然转弯前,先是打左转向灯,然后又打右转向灯。”
今年6月,Waymo One召回了672辆无人驾驶出租车,此前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凤凰城撞上了一根电线杆,该公司表示,车上没有乘客。
杰森说,与他交谈过的一些乘客对无人驾驶汽车感到满意,甚至认为它们可能比人类驾驶的汽车更安全。但他的立场很坚定,“我从根本上反对无人驾驶拼车,因为我确实认为我的收入受到了影响。”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注意到,东南亚科技公司Sea Ltd (SE)在电子商务领域重获盈利,令分析师对其股价更加看好,今年迄今其市值已上涨 430 亿美元。自本月初 Sea 公布盈利报告以来,包括摩根士丹利和德银在内的 7 家投行上调了其目标价。市场普遍认为,该公司股票在未来 12 个月内将再上涨 7%。
分析师预计,Sea的调整后利润今年将增长近两倍,并在 2025 年再次实现类似增长。Sea 的最新季度业绩显示,该公司成功抵御了电子商务竞争对手的冲击,同时其游戏业务也表现强劲。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Divya Gangahar Kothiyal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Sea 在东盟的表现稳健,盈利增长的执行情况不断改善。”她表示,该地区电子商务的竞争一直很稳定,而 Sea 还从其巴西和直播业务以及更高的商家佣金中获得了提振。
新加坡 MSCI 指数中的Sea表现超越其他公司
今年 Sea 的美国存托凭证(ADR)涨幅达 186%,超过了主要由本地上市股票组成的MSCI 新加坡指数。股价上涨已将估值推高至昂贵水平,给 Sea 带来了公布良好业绩的压力。
分析师们的预期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自盈利报告发布以来,他们的平均目标价上涨了 21%。期权市场的焦虑情绪也有所缓解,Sea 对冲的成本在 8 月份飙升后有所下降。
彭博情报分析师Nathan Naidu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随着游戏发行业务的复苏以及电子商务部门 Shopee 盈利能力的提高,Sea 的利润将进一步扩大。”他补充道,未来的催化剂包括与腾讯的游戏合作、内部电子商务物流以及向金融科技领域的优质借款人提供更多贷款。
即使 Sea 的 ADR 近期大幅上涨,但仍比 2021 年疫情推动的峰值下降了近 70%。除了对电子商务盈利能力的担忧之外,Sea 的游戏业务还被认为过度依赖老牌热门游戏《Free Fire》,该游戏最初于 2017 年发布。
这些担忧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德意志银行分析师Peter Milliken在一份报告中写道,《Free Fire》至少出现了暂时的“复苏”,而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强调了新游戏的进展。
Milliken表示“Sea 一方面关注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关注盈利能力,这一努力取得了成功。重要的是,该公司不再是一家为其他发展中业务提供资金的游戏公司,而是向拥有三个盈利部门的公司转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