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资网获悉,总部位于英国的能源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在最新发布的业绩预警声明中表示,第一季度债务大幅增加,对于这家努力扭转财务状况的英国能源巨头来说可谓是又一个挫折。并且在该期间由于油价走势疲软叠加公司的整体上游产量下降,加之天然气交易表现比预期疲弱得多。
这家英国能源巨头周五警告称,预计净债务较前一季度大幅增长约40亿美元,主要归因于经营资金大幅增加,同时国际油价疲软,石油与天然气产量显著下降。英国石油表示,整体产量下降大部分源于天然气产量减少,这对正重新聚焦化石燃料核心业务的公司而言令投资者们感到非常失望。
该业绩预警指引发布仅数月前,在激进维权投资机构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施压下,英国石油宣布未来将重新聚焦油气业务并削减清洁型能源的投入规模。
然而对于英国石油来说,未来前景可能比最新发布的业绩预警更加悲观。重返白宫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激进的贸易政策以及欧佩克+释放供应的预期举措颠覆了原油市场,其扭亏为盈的努力进一步承压。
在本月,已经将业务重新聚焦传统油气能源的英国石油更是遭遇艰难时刻,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油市动荡影响,其股价暴跌逾20%,股价表现逊于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全球大多数油气巨头业绩。股价持续疲软,叠加债务大幅增长,使其在减少借款、增加现金和维持股东回报方面面临困难。
国际油价方面,自4月特朗普宣布面向全球的激进“对等关税”政策以来,全球原油价格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跌幅已经高达15%,其中截至4月4日当周,国际原油市场遭遇2021年以来最剧烈震荡,布伦特与美国WTI原油双双创下逾两年最大单周跌幅。
对于原油市场来说,相对积极的消息在于,特朗普在周三宣布美国政府对多数国家加征的所谓“对等关税”征收进程暂缓90天(宣布暂缓前距生效不足24小时),但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进口商品仍面临至少10%关税。有大宗商品分析师表示,特朗普政府此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冲击可能抑制能源需求的市场担忧情绪。
也就是说,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已授权对全球大部分国家实施90天的“对等关税暂缓”退让措施,但是在此期间仍对于这些国家加征关税至10%。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关税则因北京本周反制措施已大幅升至125%。
英国石油在业绩预警指引中表示,第一季度石油产量与经营业务规模呈现“小幅上升”,但原油价格持续疲软以及天然气与低碳能源产量下降拖累整体产量与业绩数据。尤其是该公司预计天然气营销与交易业绩将表现非常疲弱。
此次最新的业绩前景展望紧随英国石油2024年黯淡业绩收官——当时英国石油所公布的季度利润同比下滑超60%。首席执行官Murray Auchincloss随后宣布了战略“重置”。这一转变意味着到2027年底英国石油可能将剥离200亿美元的资产,以缓解英国石油紧张的资产负债表。尽管大多数同行都在锁定更强劲的投资者回报,但英国石油公司却削减了股票回购规模。
该公司此前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截至第四季度末,其净债务约为230亿美元,同时盈利下降了60% 。其净债务与股东权益之比约为40%,远高于壳牌公司、道达尔能源公司、雪佛龙公司以及埃克森美孚。
英国石油暂定于4月29日正式公布第一季度业绩数据。该指引发布仅仅四天前,该公司长期以来的最强劲竞争对手之一壳牌公司(Shell Plc )公布了同期初步数据。壳牌初步数据显示其石油交易业务年初表现强劲,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弱势数据有所反弹。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贝莱德(BLK)公布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其投资基金仅吸引830亿美元客户资金,这一数字显著低于市场预期。而就在该季度结束数日后,特朗普总统宣布的关税政策引发股债市场剧烈震荡。
贝莱德周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投资者当季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注资1070亿美元,向固定收益产品投入380亿美元。但其长期投资基金净流入规模未达分析师1050亿美元的平均预期。
首席执行官Larry Fink在声明中表示“客户讨论的焦点始终围绕着对市场及经济前景的忧虑。我们曾在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和2022年通胀飙升等政策与市场发生结构性巨变的时期,见证过类似局面。”
其他数据显示,贝莱德当季经调整后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5%至11.30美元,超越分析师10.11美元的平均预测。营收同比增长12%,达到53亿美元。
截至3月31日,该公司管理的总资产为11.6万亿美元,与2024年四季度末基本持平——期间美股走低,而全球多数股市及美债指数上涨。
以Glenn Schorr为首的Evercore ISI分析师在财报发布后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很明显,4月数据必将呈现截然不同的资金流动、营收及利润率表现,即便贝莱德也难以在这场关税风暴中独善其身。”不过分析师认为,该公司跨市场的庞大规模将提供缓冲。
值得关注的是,该机构指数基金遭遇机构投资者460亿美元资金外流,亚太地区投资者也出现40亿美元流出,使其成为贝莱德三大区域市场中唯一净流出的地区。不过另类资产整体获得93亿美元资金流入,其中私募市场吸纳71亿美元。
近年来贝莱德正进行重大战略转型,通过斥资近300亿美元完成三笔收购交易,大举进军基础设施和私募信贷等高费率另类资产领域。待所有交易完成后,其另类资产规模将达6000亿美元,与黑石(BX)、阿波罗全球管理(APO)和KKR(KKR)等私募巨头展开直接竞争。
Fink上个月在致投资者的年度信函中表示,多年来,贝莱德一直是一家主要从事股票和债券的“传统资产管理公司”,但现在公司已彻底转型。
特朗普4月2日公布的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股灾及债市动荡,市场波动程度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甚至促使部分盟友呼吁总统收回成命。
尽管特朗普周三宣布暂缓实施“对等关税”90天,但维持了对多数国家10%的进口关税,以及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45%的关税。
截至周四收盘,贝莱德股价年内累计下跌16%,跌幅超过标普500指数10%的跌幅。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在金融市场近日持续评估美国消费电子巨头苹果(AAPL)如何应对高达125%的中国进口商品关税时,一种不涉及iPhone等比例涨价的新思维架构在华尔街投资机构应运而生。华尔街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深度研究报告称,通过快速提升位于印度的多家大型iPhone制造工厂产能以及比以往更加有针对性的iPhone产品存储组合转变与调整,而不是在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可能显著缓解关税政策带来的对于苹果基本面的负面冲击。
据了解,继4月8日摩根士丹利(以下简称“大摩”)因特朗普政府宣布面向全球的激进关税政策重创苹果基本面预期,该机构将苹果12个月内目标价从 252美元大幅下调至220美元之后,在这份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大摩重申对于苹果股票的“增持”评级以及220美元目标股价,牛市情形下的目标价则高达269美元。不过,股票市场长期熊市下大摩给出的苹果悲观目标价为145美元。截至周四美股收盘,苹果股价收于190.420美元。
整体而言,大摩分析团队看好iPhone需求长期增长前景以及服务业务持续强劲增长,重申“增持”这一最乐观评级。对于苹果来说,相对积极的消息在于,特朗普表示已授权对包括印度、越南在内的部分国家实施90天的“对等关税暂缓”措施,在此期间大幅降低这些国家关税至10%。然而,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占据最核心地位的中国供应链面临高达145%的美国政府加征关税,作为反制,中国对于美国输华商品的关税已经升至125%。
苹果公司可谓是“美股七巨头”中遭受特朗普关税政策打压最严重的科技巨头,苹果位于全球范围的各大iPhone、AirPods、iPad以及Apple Watch核心生产基地所在地均将遭受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重大打压,苹果苦心经营多年的以中国供应链为核心的“苹果全球供应链”面临生死存亡时刻。
至于将iPhone生产线转移至美国,并非华尔街基线预期。特朗普长期以来认为苹果能够在美国工厂生产其标志性产品iPhone,并且希望苹果将亚洲供应链和大型制造中心转移至美国,以此避开新的关税体系。
但是华尔街完全不认可这一逻辑,大摩、韦德布什以及Needham等投资机构指出,如果苹果开始在美国生产这款主打产品,其成本将大幅飙升。韦德布什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丹·艾夫斯表示,若在美国国内生产,一部iPhone的成本将高达3500美元。Needham提到,苹果将供应链转移到美国的过程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大多数高端制造业供应链专家认为,至少在特朗普任期内完全在美国生产iPhone是不可能实现的。
关于苹果破局关税战役与新一轮全球贸易战的新思考
如何显著缓解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大摩的具体分析如下首先,若苹果不采取等比例提价策略会如何? 自3月初美国针对中国的进口关税首次实施以来,市场普遍预期苹果将被迫提高美国的iPhone销售价格以抵消持续增长的关税成本(目前则暂时高达为145%)。大摩分析团队此前也持相似观点,并已表达对高价可能影响iPhone销量的担忧——这种影响在苹果的2026财年将比2025财年更显著。
但随着对于潜在的破局特朗普“关税大棒”政策的深入思考,一种新思路逐渐浮现,大摩提出了一种突破短期框架的新思维。
在2024财年,大中华区贡献了苹果17%的销售额。而苹果品牌旗下绝大部分产品仍在中国组装,这一事实令其在中美关系波动中变得尤为脆弱。虽然苹果多年来试图降低中国依赖,例如推动越南和印度的生产布局,但在苹果的庞大体量面前,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完全“去中国化”。
印度被视为苹果最具潜力的“新大陆”。自2020年开设线上商店、2023年开始实体店扩张以来,CEO库克屡次在财报电话中提及印度市场的重要性。截至目前,大约每七台iPhone中就有一台是在印度制造。苹果全球年销售超2.2亿部iPhone,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美国进口的iPhone产品中大约五分之一来自印度制造,其余基本上来自中国iPhone制造中心。
近期生产数据和新闻报道显示,苹果已通过提前备货和将部分生产转移至印度来减轻对美出口产品的关税影响。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提出可能给予企业特定的关税豁免(“有些企业处境艰难”,当被问及企业豁免请求时特朗普表示,“有些企业因业务性质承受更大压力,我们会考虑这点”)。但大摩认为苹果不会单纯依赖政策豁免。
根据大摩分析团队的长期跟踪观察,自乔布斯时代以来,苹果管理层始终秉持长期布局的思维。若将目光从即将到来的6月和9月财务季度转向iPhone 17更新迭代周期,以下措施可能是苹果缓解中国进口关税的更加优化路径,其关键在于不涉及“等比例涨价”
印度产能快速提升
借助90天对等关税宽限与暂缓时期,库克领衔的管理层势必将推动苹果将与位于印度的ODM合作伙伴(鸿海、和硕、塔塔)进行深度沟通大幅提升印度产能以满足美国需求。大摩估算当前印度iPhone年产量为3,000-4,000万部,其中超过1,200万部将满足印度本土市场的需求。
过去12个月,苹果向美国出货6,600万部iPhone产品,这意味着如果需要完全规避中国供应链对于美国市场的关税风险,需将印度产能翻倍。印度政府此前提出占据全球iPhone生产产能25%的目标,翻倍后的6,000-8,000万部产量则意味着大约30%的全球份额。大摩分析团队认为这一目标可行,但耗时可能超过6-12个月。
产品组合优化策略
大摩分析团队表示,苹果还有可能延续历史做法——取消低端存储型号,即存储容量起步提升,比如入门级存储版本从128G提升至256G,或者进一步提升至512G。大摩预测顶配iPhone存储型号的毛利率比基础款高10-15个百分点。通过推动高端机型销售额,可在印度产能爬坡期缓解关税冲击。此举将结构性地提升iPhone ASP(平均售价),但256GB iPhone 17 Pro仍然有望维持与iPhone 16 Pro相同的1,099美元销售定价。
金融方案创新
此外,其他苹果可能使用的应对策略方面,大摩表示,苹果还可能通过延长分期期限(比如将Apple Card分期计划从24个月延至36个月)和大幅提升电信运营商补贴/提升以旧换新价值来缓解价格压力。以1,099美元的iPhone旗舰机型为例,月供可有望从45美元大幅降至30美元,降幅达33%。考虑到约5年的iPhone换机周期,此举不会显著影响升级换代率,并有助于解决支付能力问题。
那么,上述策略的整体可行性如何?大摩的“数学法则”能够奏效吗?
大摩在报告中写道,假设2026年印度满足美国本土约60%的iPhone需求(约4,000万部),则仍有2,500万部需从中国进口。若仅仅考虑全额征收125%对等关税而非145%整体关税,将产生170亿美元额外关税层面成本。若中国仅出口顶配存储机型(高毛利),苹果可吸收超半数关税成本,并且完全有能力维持当前毛利率水平,剩余与此前几乎一致的70-80亿美元成本仍将影响该机型。如果我们假设苹果公司同时也向全球的供应商们集体施压,要求他们以50/50的五五开比例分担70亿至80亿美元的关税成本,那么受税收影响经税收调整后,该成本相当于仅仅约0.30美元的EPS(每股收益)负面冲击,仅占市场2026财年市场EPS普遍预期的3.5%。
不同市场情形下,大摩予以的苹果目标价有所不同牛市目标价高达269美元
相较自4月2日以来股价11%的跌幅(以及大摩分析团队周一对苹果EPS约13%的下调),这远优于华尔街分析师们的共识与普遍预期结果,且无需等比例大幅提价。尽管存在变量,但大摩认为上述的调整情景具备现实可能性。
在股票市场与苹果基本面共同趋于牛市的乐观情形下,以及消费者需求全面回归,iPhone 16升级意愿强于预期,加上向高端iPhone旗舰产品线的组合转变,将推动iPhone销售额同比超预期增长,再叠加随着市场进入2026财年,由于苹果对终端消费者和供应链的强大议价能力,关税影响届时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因此,在牛市情形下,大摩分析团队予以苹果32.1x的2026财年P/E(EPS 8.38美元),予以高达269美元目标价。在市场基准情形下,这也是大摩认为苹果最有可能的目标价点位——即220美元,则基于29.5x 2026财年P/E(EPS 7.47美元);熊市情形下,则基于22.8x 2026财年P/E(EPS 6.36美元)的145美元目标价。在熊市情形下,大摩预计iPhone 17的销售周期令市场失望,因在关税驱动的价格上涨中,消费者支出比预期更疲软,并且由于可自由支配收入受到关税带来的硬着陆压力,导致产品销售额转速下降和服务销售额转速增长减速,整个产品组合的增长进一步放缓。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表示,尽管市场对关税问题的担忧有所缓解,但相关影响仍需持续关注。不过就英伟达(NVDA)而言,其受关税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在当前人工智能(AI)需求强劲的背景下,英伟达有望凭借供应链灵活性等优势实现出色表现。该行将英伟达列为其半导体行业首选,并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为162美元。
以Joseph Moore为首的大摩分析师表示,目前针对硬件的10%关税可能会在未来90天内上调至32%,但对英伟达的直接影响较小。以数据中心客户为例,当前关税对收入的直接影响约为2%,若税率上调至32%,影响可能增至6-6.5%。然而,英伟达通过将部分生产转移至北美(如墨西哥)以规避关税,进一步降低了潜在风险。特别是其GB200等高端产品,由于主要在北美洲组装,受关税影响的可能性更低。
从市场需求角度,该行表示,英伟达的需求端表现尤为强劲,尤其是其Blackwell系列产品已售罄,客户对价格波动的敏感性较低。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对AI推理能力的需求激增,促使部分客户将GPU从训练重新部署到推理环节。
关于半导体未来是否会被征税,大摩认为目前尚不明朗。虽然半导体在特定时期获得豁免,但多数行业参与者认为未来仍可能被征税。若对半导体征税,台积电(TSM)的晶圆和HBM内存都将被评估关税,这对英伟达75%毛利率的数据中心业务来说,大约相当于 5% 的税收,英伟达相对容易承受,不过对毛利率更普通的公司影响会更大。同时,中国可能对美国半导体加征关税,但相关细节尚未明确,且美国半导体并非完全在美国本土制造,情况较为复杂。
尽管英伟达前景乐观,但该行仍提醒了投资者应注意宏观风险。分析师表示,如果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投资资金紧张,可能会对英伟达的业务造成冲击。此外,行业人士普遍对关税不太担忧,相比之下,他们更担心出口管制,尤其是对跨国客户的限制。
最后从整个行业来看,大摩认为,半导体板块的整体表现将紧随英伟达的步伐。目前,英伟达的市盈率约为2025年共识预期的20倍,如果英伟达股价表现不佳,其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股票也可能承压。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亚马逊(AMZN)掌门人安迪·贾西周四罕见高调,在致股东的年度公开信中为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额投入全力辩护。这位西雅图电商巨头的掌舵者直言"当顾客的每一次体验都将被AI重塑时,深度布局人工智能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必答题。"
贾西在致股东的信中写道“如果你的使命是让顾客的日常生活变得更美好、更轻松,并且你相信每一次顾客体验都会被人工智能重塑,那么你就会在人工智能方面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投资。” 这是亚马逊高层管理人员的年度仪式。
信中透露的关键信息显示,亚马逊正在多线推进AI战略
硬件基建持续重金投入AI芯片研发与数据中心扩建,这些"重资产"是支撑AI算力的根基;
技术整合将斥资80亿美元收购的AI初创公司Anthropic的核心技术Claude深度融入Alexa语音助手,打造升级版的"Alexa+"智能交互体系;
产品落地已面向企业级用户推出多款AI聊天机器人,未来几周计划向普通消费者开放新版AI功能。
这封股东信延续了亚马逊多年的传统——随信附上了1997年贝佐斯亲手撰写的首封致股东信。与前辈相比,贾西面临的挑战更为棘手在AI军备竞赛白热化的当下,亚马逊既要维持电商基本盘,又要追赶生成式AI的技术浪潮。
值得注意的是,贾西的表态与谷歌(GOOGL)CEO桑达尔·皮查伊前日的发言形成隔空呼应。皮查伊在谷歌云峰会上宣布,今年将豪掷750亿美元扩建数据中心,并直言"AI时代的机遇大到必须all in"。两大科技巨头罕见在资本支出上形成共识,折射出全球科技产业正加速向AI基础设施领域倾斜的趋势。
尽管信中未提近期特朗普关税风波对供应链的影响,但股价表现已透露端倪今年亚马逊股价累计下跌近13%,这一跌幅比一些竞争对手(如谷歌和苹果(AAPL)的跌幅要小,但比微软(MSFT)的股价表现更差。
值得一提的是,贾西此次罕见未公布具体财务目标,而是将笔墨集中于技术愿景。"现在的大手笔投入,终将转化为客户的微笑、股东的回报和业务的护城河",这位坚信"长期主义"的CEO,正押注AI能成为亚马逊下一个增长引擎。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Brave Eagle Wealth的首席投资官Robert Ruggirello表示,美股大型科技股长期存在机会,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资本支出出现回落的情况下。
Ruggirello表示“如果我们看到大型科技公司缩减资本支出,这实际上可能被视为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就在几个月前,投资者还在质疑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巨额支出。”
然而,Alphabet(GOOGL)首席执行官最近承诺投资约75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2024年第四季度,该公司斥资140亿美元,用于推动谷歌服务、谷歌云和谷歌DeepMind业务的增长。
Alphabet 、亚马逊(AMZN)、Meta(META)和微软(MSFT)预计将把资本支出提高到3220亿美元,比今年的预期高出约40%。
以下是大型科技公司的华尔街量化评级和资本支出年增长率。
在排名前十的股票中,只有Adobe(ADBE)的量化评级为“买入”。此外,今年以来,大多数科技公司股价出现下跌,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跌1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设计软件提供商Canva Inc.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以增强其可生成人工智能产品的功能,寻求从竞争对手Adobe(ADBE)手中吸引企业客户,该公司目标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Canva的新功能包括一个基于对话的人工智能工具,它可以响应语音和文本提示来编辑照片、生成幻灯片和调整设计大小。该公司周四在洛杉矶的一场公司活动上发布了新工具,这些工具还可以根据简单的提示生成应用程序或网站设计代码。
Canva正与AI应用软件领导者Adobe争夺用户,后者一直在将其人工智能模型Firefly整合到其照片和视频编辑应用程序中。Adobe在2月份表示,它将对每个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收费约50美分,并单独宣布对其部分应用程序提价。由于投资者对创意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情绪恶化,该公司股价在过去12个月下跌了约25%。
与此同时,Canva正寄望于人工智能工具来加速收入增长,并为备受期待的IPO做准备。Canva首席运营官兼联合创始人Cliff Obrech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anva最近的估值为320亿美元,已经与Docusign(DOCU)、爱彼迎(ABNB)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公司签订了2000多份企业合同。该公司还希望创建一个设计生态系统,让用户可以利用工具编写应用程序和网站,Obrecht说,希望这将有助于Canva达到10亿用户的目标。
Obrecht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进行IPO。人工智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我们真的很想建立自己的基础模型。”
Canva于2013年推出,因为它易于使用,可以创建从婚礼请柬到社交媒体帖子的任何电子动态,因此获得了一批早期的狂热追随者。从那时起,Canva就成为了Adobe的有力竞争对手,Adobe是图形和艺术专业人士创意软件领域的长期领导者。据Canva称,该公司的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目前每月活跃用户超过2.3亿。它最近聘请了前Zoom(ZM)首席财务官Kelly Steckelberg为首席财务主管。
Obrecht表示“我们将在未来几年进行IPO,但推迟的时间越长越好。市场更依据季度业绩来对公司进行奖赏,而我们更愿意考虑长期的表现。”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电动汽车新势力Lucid Group(LCID)周五宣布,将收购已宣告破产的电动及氢动力卡车制造商Nikola Corp位于亚利桑那州的部分基础设施设备以及其他资产,加速美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整合与并购步伐。
据了解,该电动汽车制造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交易不包括收购Nikola的业务、客户群或与其氢燃料电池电动卡车相关的技术专利。
Lucid在声明中补充表示,计划向亚利桑那州设施的300多名前Nikola员工提供就业机会,涵盖多个部门的技术型薪资以及小时性质的工岗位。
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Nikola未立即回应媒体的最新置评请求。
据了解,今年2月,Nikola Corp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并表示将寻求出售旗下的资产,成为最新一家因需求疲软、资金快速消耗以及融资挑战而陷入经营困境最终宣告破产的电动车制造商。
Nikola最初生产电池驱动的半挂卡车,后转向氢燃料类型的电动卡车,此前曾表示决定启动资产出售程序,以最大化价值并确保有序的财产清算流程。
2023年,该公司电动卡车发生多起火灾事故,导致全部车辆召回并引发安全担忧。
上个月,曾经因欺诈罪被判四年监禁的Nikola创始人Trevor Milton获得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特赦。
Nikola曾被金融市场称为“卡车界的特斯拉”,然而自2020年上市以来,其股价已经下跌了99%以上,目前Nikola(NKLAQ)在美国OTC股票市场进行场外股票交易。Nikola于2020年6月以高达120亿美元的估值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7亿美元,此后,公司市值最高一度超过240亿美元。
在2月,Nikola在特拉华州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根据当时Nikola向法院提交的文件,该公司资产估值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而负债却高达10亿至100亿美元,严重资不抵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继多家华尔街顶级大行在“特朗普关税风暴”席卷全球之际强调以AI芯片为核心的AI基础设施硬件需求持续井喷式增长之后,美国科技巨头也开始加入华尔街行列——即极度看好AI算力资源需求扩张的行列,比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GOOGL)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重申该科技巨头前不久承诺的投资大约750亿美元用于建设AI数据中心的大规模AI基础设施投资宏图。
皮查伊此番表态正值投资者们愈发担忧特朗普政府面向全球的激进关税政策,给全球IT预算带来极端负面影响,以及全球股票市场的“AI投资逻辑”进入修复阶段之际。
“2025年,我们计划总投资大约750亿美元用于整体资本支出。这些投资将重点投向AI服务器和AI数据中心,包括支撑我们的AI训练/推理算力体系和云计算业务的基础设施。“谷歌CEO皮查伊在周三的2025年谷歌云Next大会上表示。”我们相信这将极大惠及在座各位等客户群体。”
皮查伊同时宣布,该公司将向全球企业开放谷歌全球“私有网络服务”。该服务命名为“云广域网”(Cloud 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
“云广域网依托谷歌全球级网络架构,专为各项应用的性能优化设计,可提供超40%的效能提升,同时降低高达40%的经营成本。”皮查伊强调,该新型服务将于本月下旬向所有谷歌云平台客户进行开放。
包括Alphabet旗下谷歌,以及亚马逊AWS、Face母公司Meta Platforms以及微软在内的美国科技巨头们,已在最近几个季度投入数百亿美元,并计划在2025年保持同等规模,甚至有可能更加强劲的投资力度。
Alphabet首席财务官阿纳特·阿什肯纳齐曾在2月指出,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资本支出高达140亿美元,主要投向AI技术的基础设施领域,其中以搭载英伟达AI GPU为核心的高性能AI服务器投资占比最高,数据中心核心硬件次之,以推动谷歌软件服务、谷歌云计算业务以及谷歌DeepMind业务增长。
周三,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将暂缓对于数十个国家的高额对等关税征收进程,同时加强对中国的关税施压。
针对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重压,谷歌云计算基础设施业务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萨钦·古普塔向媒体表示,硬件相关的进口成本可能上升,但客户需求仍要求谷歌持续增加投资。“我们正在评估关税政策的影响,”古普塔在媒体采访中称。
截至发稿,谷歌发言人未立即回应媒体们的置评请求。
华尔街大行们开始聚焦AI投资逻辑修复
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CIO报告特别指出,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这两大前沿科技支出在美国科技类型企业的IT预算中占据最优先位置,在AI浪潮推动下需求持续强劲的安全防御软件紧随其后,与AI数据中心相关的通信设备领域有望在2025年支出预期显著增长。
大摩表示,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尽管CIO们对短期IT预算增长的预期有所下降,但对于核心的长期增长驱动因素(比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中期IT支出的信心依然保持稳定,预计人工智能(AI)支出仍将大幅扩张。
大摩报告还显示,戴尔科技(DELL)在企业硬件供应商中表现较为突出,净支出意向达到+35%,较3Q24上升1个百分点,创下大摩调查报告8年多来的新高水平,反映出美国各大科技企业对于AI基础设施领域的最核心硬件需求仍然非常强劲。大摩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55%正在评估或计划评估AI技术的CIO们展现出对于DELL的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配置倾向,较3Q24的54%略有上升,这一调查结果也意味着搭载AI GPU以及AI ASIC的高性能AI服务器需求仍然非常强劲。
华尔街知名投资机构KeyBanc Capital Markets周二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半导体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即AI芯片需求强劲但是其他类型芯片需求仍未摆脱低迷态势。KeyBanc的分析师们表示,AI芯片这一需求最强劲的主题仍然由在AI芯片市场占据80%-90%份额的“AI芯片霸主”英伟达(NVDA)全面主导,其他AI芯片参与者们普遍未摆脱负面催化剂。分析师们尤其指出Blackwell架构AI GPU量产进展顺利,CoWoS先进封装需求仍然趋于稳定。
KeyBanc的分析师们重申该机构对于英伟达高达190美元的未来12个月内目标股价,以及对于英伟达的“增持”股票评级。截至周三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大涨超18%,收于114.330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周三,苹果(AAPL)股价大涨15.33%,收于198.85美元,市值一日暴增3970亿美元,达到2.99万亿美元,重新夺回“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宝座,超过微软(MSFT)。这一现象级涨幅背后,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意外宣布对大多数国家实施90天关税暂停政策,令市场情绪出现惊天逆转。
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将立即对那些关税税率超过10%的国家暂停征收更高关税,为期90天。尽管此举不适用于中国,且中国商品的关税被大幅上调至125%,整体市场视其为贸易战暂缓的信号。
这一消息令美股全面飙升。标普500指数上涨9.5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大涨12.16%,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也暴涨近3000点。特斯拉(TSLA)股价更是猛涨22%。据道琼斯市场数据,这也是苹果有史以来最大单日市值增长。
苹果的大部分产品仍在中国代工,面对125%的超高进口税率,公司成本面临巨大压力,但投资者认为,苹果很可能再次获得关税豁免——正如特朗普首次任期时那样。Wedbush分析师Dan Ives表示“对于科技股来说,这是雪中送炭,虽然中国仍是苹果及其供应链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特朗普在讲话中表示,会考虑对部分美国公司豁免关税,苹果作为美国“旗舰企业”之一,被视为豁免的潜在候选。这一预期成为苹果股价飙升的重要推力。
目前对中国的关税涵盖了几乎所有出口至美的商品,包括玩具、鞋类、电视及iPhone等电子产品。分析指出,美国企业成本将急剧上升,而中国方面也宣布将对美出口产品(如农业、机械设备等)加征84%的报复性关税。
就在本周一,网络上流传特朗普将暂停关税的消息,市场一度短暂反弹。但特朗普随后仍坚持加税立场,并称这是美国经济“解放日”。过去一周,全球市场因贸易战不确定性已蒸发逾6.6万亿美元市值。
但在周三,他态度骤变,称已有超过75个贸易伙伴没有报复行为,并愿与美方展开磋商,因此决定对大部分国家“缓征”90天。
特朗普鼓励企业将生产迁回美国,并称“现在是迁厂美国的最佳时机”。不过,多位分析师指出,苹果短期内不太可能完全迁出中国。美国银行分析师Wamsi Mohan表示“尽管苹果可在美国找到组装劳动力,大部分零部件仍会在其他国家生产,再在中国组装,最终运往美国。要完全迁移整个iPhone供应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