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号 StockWe8 客服微信2号 MaxTrades 客服Telegram号 MeiguM 邮箱 buy@tradesMax.com 电话 (626)378-3637

gold 20 virus

新闻快讯

AI热潮消退再添实证?微软(MSFT)被曝退出多地数据中心租赁谈判或开发

作者  |  2025-04-03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微软(MSFT)在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项目都有所缩减,这表明该公司正在对其建设为人工智能(AI)和云计算提供动力的服务器群的计划进行更严格的审查。知情人士称,微软近期暂停了在印尼、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伊利诺伊州、北达科他州和威斯康星州的选址谈判,或推迟了这些选址的开发。

作为商业化AI服务的行业领导者,微软受益于与OpenAI的紧密合作。投资者正密切关注微软的支出计划,以了解长期云计算和AI服务的市场需求。目前尚不清楚微软缩减数据中心建设的原因,是由于对未来需求下降的预期,还是由于电力供应短缺和建筑材料供应问题等临时性施工挑战。

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最近退出了在英国伦敦和剑桥之间租用场地的谈判,该场地因能够承载先进的英伟达芯片而被推向市场。该公司还暂停了芝加哥附近一个数据中心的租赁谈判。

微软还放缓了其谈判进程。知情人士透露,微软曾在伦敦就租用Ada Infrastructure 210兆瓦的Docklands数据中心进行谈判,但一直没有对该项目作出承诺。美国数据中心公司Applied Digital(APLD)曾与微软就租用北达科他州的一个服务器场综合体进行过谈判,但谈判拖得太久以至于一项排他性条款失效。

与此同时,部分数据中心的建设被推迟。知情人士称,微软位于印尼雅加达郊外约一个小时车程的数据中心园区的部分工程已经暂停。该公司还暂停了在威斯康星州Mount Pleasant数据中心园区的部分扩建计划。

不过,微软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仍致力于其在威斯康星州的33亿美元项目,该项目预计将于明年上线,并表示扩建的初步工作已经开始。微软驻雅加达的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的印尼中央云计算区域仍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上线,但未对项目暂停的部分作出回应。

此外,微软最近放弃了一项从AI云巨头CoreWeave(CRWV)获得更多云计算容量的提案。CoreWeave首席执行官Michael Intrator表示,尽管微软退出了交易,但CoreWeave已找到其他买家来填补这部分云计算需求。

微软承认对数据中心计划进行了调整,但未对大多数项目作出具体说明。一位微软发言人表示“我们通常提前数年规划数据中心容量需求,以确保在合适的地方拥有充足的基础设施。随着AI需求持续增长,我们的数据中心规模也在扩展。这些调整表明我们战略的灵活性。”

微软预计,在截至2025本财年,其在数据中心建设上的投入将达到约800亿美元。但该公司此前也曾表示,在下一财年,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将放缓,并将把重点从新建数据中心转向优化现有设施(安装服务器和其他设备)。

一些投资者认为,这种调整表明AI计算需求的增长可能不足以支撑微软对数据中心的巨大投资。这种担忧近期对科技股,尤其是芯片制造商(如英伟达)产生了影响。数据显示,微软股价今年迄今为止跌去了逾9%。

投资银行TD Cowen上周发布报告称,微软已在美国和欧洲放弃了约2吉瓦(GW)电力容量的新增数据中心项目,并认为这反映了微软的数据中心供应已超出当前需求预测。阿里巴巴(BABA)董事长蔡崇信也在上月警告称,数据中心建设可能存在泡沫,并表示新项目可能会超过对AI服务的需求。

此外,OpenAI今年早些时候宣布与软银和甲骨文(ORCL)合作成立合资企业,计划投资最多500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TD Cowen分析师认为,OpenAI可能正在将部分计算需求从微软转向甲骨文。CoreWeave首席执行官Michael Intrator也认为,微软的投资缩减更多是个别现象,而非整个行业的趋势,“微软与OpenAI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难免会有一些波动”。

行业情报公司DatacenterHawk的研究总监Ed Socia认为,云计算公司正重新调整服务器集群建设计划以削减成本,并优先发展能更快上线的项目。他表示“有些数据中心项目原本看起来是最快的,但后来发现劳动力、供应链和电力交付速度并不如预期那样快。因此,企业不得不在短期内调整策略,转向其他市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美股盘后爆跌1100点!

作者  |  2025-04-0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周三,在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之前,美国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显著好于市场预期,打破了当前普遍存在的“经济衰退迫近”论调。

ADP报告显示,就业岗位增幅超出市场预期,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的就业增长尤为强劲。此外,工厂订单数据接近历史高位,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这一连串的经济指标推动美国宏观意外指数上升至零以上,创一个月新高。

尽管数据表现仍低迷,处于2024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数据的强势表现将整体经济评估推升至20245月以来的高点。这一局势令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显著降温。投资者重新评估了美联储的政策路径,进而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在隔夜交易中显著上扬。

截至收盘,道指收涨0.56%,纳指上涨0.87%,标普500上涨0.67%

昨天我们提到的英伟达亲儿子AI云计算公司 CoreWeaveCRWV)今天再次强势上涨近17%

有关于CRWV为何近期开启暴涨模式,可以查看我们之前文章。

文章回顾:

两天20倍!这两家美股公司太疯狂了!CRWV NMAX

美股2025年度最大新股上市,英伟达亲儿子“ AI云计算公司深度分析 CRWV

 

关税落地!比预期的更猛

美股盘后,特朗普宣布,从45日起,所有进口商品将被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然而,基准关税只是开端,从49日起,主要贸易逆差国将面临更高的对等关税,税率远超基准。

根据白宫发布的详细清单,各国和地区的对等关税率如下:

关税列表

• 10%基准税率: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沙特、阿联酋、科威特

高于基准的对等税率:以色列(17%),欧盟(20%),日本(24%),韩国(25%),印度(26%),瑞士(31%),印尼(32%),中国(34%),泰国(36%),伊拉克(39%),越南(46%),柬埔寨(49%

并非所有商品都在对等关税政策的范围之内。白宫声明明确,一些核心产品将豁免于新的关税措施。这些豁免品类包括已受第232条款保护的钢铝制品、汽车及其零部件,此外还涵盖金条、铜、药品、半导体和木材制品等关键商品。

另外,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被排除在对等关税体系之外,这一安排低于市场预期,并可能与促进《美墨加协定》(USMCA)的顺利执行有关。

同时,特朗普还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额外关税,该政策将从43日开始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台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担忧,尤其是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潜在冲击,进一步加重了市场的紧张情绪。

 

投资者原本预期有效关税税率在15%-20%之间,但特朗普此轮政策的实际税率可能高达25%-30%,超出预期的成本直接冲击了市场信心,美股盘后出现大幅下挫!

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挂钩的期货下跌近11100点,跌幅为2.5%。标普500指数期货下跌了3.6%。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下跌了4.5%

科技板块也遭受重创。苹果股价盘后下跌7.5%,市值蒸发超2500万美元。英伟达、Meta、亚马逊和特斯拉均跌超4%

不过据美股投资网了解到,路美国参议院以51票对48票通过法案,停止特朗普对加拿大的新关税,这一进展可能为市场提供反转的契机。

特朗普的关税措施显然并不仅仅是一次象征性的政策,而是直接改变了市场对于全球贸易的预期。短期来看,市场反应剧烈表明投资者对这一新政策充满担忧。这不仅是对利润率和成本的重新评估,也是对全球供应链稳定性的一次重大冲击。

更为复杂的是,这些关税措施可能触发主要贸易伙伴的报复。欧盟、中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如果采取针锋相对的关税政策,将使本已脆弱的全球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即使特朗普政府希望以此为筹码逼迫贸易伙伴让步,但市场担心谈判可能旷日持久,或者根本无果。

当前市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这些关税措施会维持多长时间?如果政策只是短期试探,市场可能很快企稳;但如果特朗普坚持长时间实施高关税,投资者将不得不重新评估许多行业的基本面。

华尔街策略师认为,尽管周三盘后的大幅下挫并不是清算事件,但关税风险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全反映在美股中。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中,市场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剧。投资者将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下一步互动,以及关税政策对企业财务和消费支出的长期影响。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更多最新的解读和市场动态,欢迎扫描并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一天仅需2块人民币!

 

特朗普关税细节公布4.2.2025

作者  |  2025-04-0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大数据43日讯,【突发重磅】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全面关税。将对其他被认为在贸易中表现不佳的国家征收更高的税率。就业和工厂会回到美国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对欧盟逐国实施20%的报复性关税。美股盘后大涨后回落。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对越南征收46%的关税。将对英国征收10%的关税。将对瑞士征收31%的关税。将对柬埔寨征收49%的关税。将对泰国征收36%关税。将对南非征收30%的关税。将对印尼征收32%的关税。将对巴西征收10%的关税。将对新加坡征收10%的关税。将对韩国征收25%的关税。

关税列表

 

瑞银绩前展望法拉利(RACE)Q1开局强劲:将彰显独特商业模式-维持买入评级

作者  |  2025-04-0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瑞银发布研报前瞻法拉利(RACE)第一季度业绩,称在奢侈品板块面临挑战的背景下,看好法拉利的投资前景。该行将未来三年每股收益预期下调3%,下调目标价但维持买入评级。

该行预计,法拉利第一季度的业绩将再次证明其品牌实力和商业模式的优越性。尽管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但高端市场需求持续超过供给。

此外,本周法拉利宣布美国市场部分车型提价最高达10%,以应对25%的汽车关税,这一举措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有限,利润率可能面临50个基点的潜在风险,却凸显了法拉利独特的定价能力,消除了股票的一大关键不利因素。

该行预计,法拉利今年开局强劲,第一季度可能是全年表现最强劲的季度,尚未受到关税影响,且Daytona车型的交付量将达到全年最高。

因其凭借专注于稀缺性的经营策略和稳固的客户关系,以及展现出的强大执行力和稳定业绩表现,在奢侈品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环境中,该行继续看好法拉利。受外汇和关税影响,该行将2025/2026/2027年的每股收益预期下调3%。维持“买入”评级。

第一季度财报前瞻开局强劲

法拉利将于5月6日美股开盘前公布第一季度财报。该行预计第一季度集团销售额为17.75亿欧元,按固定汇率和报告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2%(外汇影响可忽略不计)。

在汽车和零部件板块,预计营收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0%,出货量同比增长4%,产品组合及略高于去年的个性化定制服务(销售额占比从19%提升至20%)将带来7%的价格混合贡献。

该行预计赞助、商业和品牌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0%,主要得益于惠普的赞助以及F1赛事收入的增加。由于利润表尚未受到美国关税影响,该行预计第一季度EBITDA为6.86亿欧元,利润率为38.7%,同比上升50个基点;EBIT为5.23亿欧元,利润率为29.5%,同比上升160个基点。

该行将2025/2026/2027年的每股收益预期下调3%。主要驱动因素包括a)外汇汇率的更新,导致2025年营收面临90个基点的逆风,并对利润率产生轻微负面影响;b)美国关税的实施,虽然价格上涨使有机增长率提高了120个基点,但对利润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该行预计2025年EBITDA利润率和EBIT利润率将分别下降8%至37.7%,和下降7%至28.7%。

估值买入,目标价520美元,潜在涨幅11%

法拉利股票目前的估值为2025年预期EV/EBITDA的27倍,2026年预期的25倍,2024-2027年的销售额和每股收益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8%和9%。该行的目标价基于1年远期EV/EBITDA倍数27.5倍(之前为31.3倍)。由于盈利预期下调和行业估值倍数下降,该行下调了目标价。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特斯拉(TSLA)Q1交付量发布在即-马斯克“参政”拖累下销售将崩盘-

作者  |  2025-04-0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特斯拉(TSLA)将于美东时间周三公布其第一季度的交付情况。分析师的普遍预测是,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约为37.7万辆,同比下降8.5%,环比下降逾20%。如果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量为35.5万辆或更少,这将创下自2017年以来最糟糕的同比表现。截至发稿,特斯拉周三美股盘前跌超2%。

这是对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一次重大考验,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所扮演的角色给特斯拉品牌带来伤害,并引发了呼吁“特斯拉下架”的抗议活动,导致特斯拉在多个市场的销量出现下滑。

多项数据都指明了特斯拉当前低迷的销售情况。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3月在法国和瑞典的销量连续第三个月同比下降,创下在这两个国家自2021年以来最差的第一季度销售业绩——特斯拉3月在法国的注册销量为3157辆,瑞典为911辆,同比分别下降36.83%和63.9%;其季度销量在法国降至6693辆,瑞典降至1929辆。

更早些时候的数据则显示,特斯拉2月欧洲销量为16888辆,同比下降40%;今年前两个月,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同比暴跌43%,与全行业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1%的表现相去甚远。在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特斯拉2月份批发销量为30688辆,较1月批发销量约63238辆下降51.5%,较上年同期下降49.2%,至2022年7月以来的最低月度水平。此外,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Kelley Blue Book估计,特斯拉2月在美国市场仅售出43650辆汽车,是近三年来销量最低的月份之一。

除了马斯克对政治事务的过度介入令买家望而却步,电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需求担忧、特斯拉Model Y改款以及电动皮卡Cybertruck质量的担忧都进一步打压了特斯拉汽车的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富国银行在周二发布最新研报,重申了对特斯拉“减持”评级,并将该股列入到其“战术性(减持)观点名单”之中,这意味着该行认为特斯拉股价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明显的反弹。该行分析师Colin Langan在报告中表示,有许多理由可以证明特斯拉股价可能会进一步下跌,继续向该行每股130美元的目标价靠拢。

富国银行认为,特斯拉未来将面临五大难题,包括1)汽车交付量将令人失望;2)盈利下滑在即——销售放缓将进一步拖累特斯拉的盈利表现,由于过去两年特斯拉已多次降价,公司缺乏推动销量增长的新手段;3)低价车型存疑,这款车可能不会如市场预期那样很快推出;4)Cybercab前景堪忧,特斯拉依靠纯视觉摄像头系统进行自动驾驶,而非更昂贵的激光雷达系统,这一技术路径可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5)估值不具吸引力,以当前市盈率计算,特斯拉的估值相较于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显得过高。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支付行业上演“抢订单“大戏?传Visa(V)豪掷1亿美元抢苹果(AAPL)信用卡联手

作者  |  2025-04-0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据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支付巨头Visa(VISA)已向苹果(AAPL)开出约1亿美元的天价筹码,意图从老对手万事达卡(MA)手中抢走苹果信用卡的独家合作权。这一举措标志着Visa在争取Apple Card支付网络方面采取了大胆行动,并提供了通常只为最大信用卡项目保留的预付款。

业内人士分析,这相当于向苹果预付未来数年的潜在收益,可见Visa对Apple Card的志在必得。面对媒体询问,Visa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

事实上,Visa并非唯一盯上这块蛋糕的猎手。美国运通(AXP)被曝正双管齐下,既想当发卡行又要做支付网络;巴克莱银行(BCS)和Synchrony Financial(SYF)等老牌发卡机构也在积极接洽;连摩根大通(JPM)都从去年开始频繁与苹果接触。这场支付入口争夺战,俨然成了金融巨头们的"角斗场"。

回溯2019年,高盛豪掷重金成为Apple Card首发合作伙伴,携手万事达卡组成"铁三角"。

但风水轮流转,这位华尔街巨头去年底突然宣布收缩消费金融业务,为潜在亏损计提数十亿美元坏账。随着高盛战略转向,苹果信用卡的发行权自然成为各方垂涎的"香饽饽"。

争夺战背后是移动支付入口的战略价值。掌握Apple Card意味着获得苹果生态数亿用户的支付数据,这对金融机构布局数字金融、精准营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更关键的是,苹果用户的高消费能力,让这张虚拟信用卡成为最优质的支付场景。

目前,苹果尚未公布最终合作方。可以预见的是,无论谁最终胜出,这场支付大战都将深刻改变信用卡行业的竞争格局。毕竟,在科技巨头与金融巨擘的联姻中,支付入口正成为比真金白银更宝贵的战略资源。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大摩“钦点”为首选股后-蛋白奶昔制造商BellRing-Brands(BRBR)再崭露头角

作者  |  2025-04-0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投资网获悉,蛋白奶昔制造商BellRing Brands(BRBR)股票在美股周一再度攀升,近日接连上涨,优异表现引起市场关注。此前,大摩覆盖该股并设为首选股票,《投资者商业日报》(IBD)的专项行业板块中该股也位列第二。

作为Powerbar、Dymatize等富含蛋白质产品的制造商,因摩根士丹利将其列为首选股票,BellRing Brands的股票在3月24日跳空高开。自那次4%的涨幅以来,BellRing Brands的股票抵御住了股市的疲软,在其50日移动均线附近窄幅波动。

其股价正在形成一个杯状形态的底部,常规买点在80.67美元。在一个更具可预测性的市场中,3月24日74.70美元的高点本可作为一个早期入场点。股价也在50日支撑位上方形成了一个可能的杯柄形态。

其相对强弱线正引领股价创下新高。这通常是一个看涨信号,但《投资者商业日报》也同时指出,股市仍处于调整期,因此不建议买入股票。

此前,摩根士丹利首次覆盖BellRing Brands,给予其 “增持” 评级,目标价为84美元(周一该股票交易价格约为74美元),并将其列为首选股票。

分析师梅根·亚历山大·克拉普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BellRing Brands处于有利地位,有望实现超常规的营收增长。这得益于其所处的极具吸引力的便捷营养品类,创新力度的加大和营销投入的增加(这得到了产能增量的支持),以及货架空间扩张的巨大机遇。”

分析师还补充称,数据显示非传统渠道销售正在加速增长。此外,BellRing Brands“近期在家庭渗透率提升和购买率上升两方面均有所收获”。

蛋白奶昔股票成为行业佼佼者

在摩根士丹利发布乐观报告之前,这家蛋白产品公司就已经是其所属行业的领军者。在《投资者商业日报》(IBD)的化妆品和个人护理行业板块中,它的综合评级已位居第二。

在该行业板块的50多家公司中,只有14家从事补充剂和膳食产品业务。在这些公司中,BellRing Brands的综合评级最高,达到91分。

IBD MarketSurge数据显示,BellRing Brands股票的收益线呈稳步上升态势。根据IBD股票检查数据,该公司三年每股收益增长率为177%,销售额增长率为43%。

据金融数据提供商FactSet数据,分析师预计本季度销售额将增长17%,达到5.776亿美元,收益预计将增长18%,至每股53美分。

2月3日,该公司轻松超出了去年12月季度的收益预期,每股收益跃升35%,至58美分,销售额增长24%,达到5.329亿美元。管理层将其本财年的销售预测上调至22.6亿美元至23.4亿美元之间,并将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预期上调至4.7亿美元至5亿美元之间。

BellRing Brands启动股票回购计划

该公司的Premier Protein品牌引领了季度销售增长,销量增长21.4%,推动销售额增长26.3%。首席执行官达西·H·达文波特在收益公告中表示,该蛋白奶昔品牌的家庭渗透率达到了历史新高。

3月6日,BellRing Brands制定了一项在未来两年内回购3亿美元股票的计划。

自2023年1月首次突破以来,BellRing Brands的股价已接近原来的三倍,当时它摆脱了长达15个月的横盘整理形态。虽然很难期待该股再有一次大幅上涨,但去年当它跌破之前的形态时,确实重置了其底部计数。

BellRing Brands股票的21日平均真实波幅(ATR)为3.48%。平均真实波幅是IBD MarketSurge提供的一个衡量股票波动特征幅度的指标。那些在日常交易中容易出现大幅涨跌(这种涨跌可能触发卖出规则,使投资者抛售股票)的股票,ATR值较高。而那些波动较为平缓的股票,ATR值较低。在当前这种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下,IBD建议关注ATR值在3%或以下的股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关税风暴下的汽车供应链大考:曼格纳国际(MGA)CEO急寻“剪刀差”破局之道

作者  |  2025-04-0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密歇根州某工厂内,曼格纳国际(MGA)首席执行官斯瓦米·科塔吉里穿梭在机械臂与火花四溅的生产线之间,这位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的掌舵人正面临职业生涯中最棘手的一道命题——如何在贸易政策引发的行业地震中"掌控不可控因素"

"过去四年,黑天鹅事件接踵而至。"科塔吉里指着装配线上正在组装的电动汽车电池壳体说,"汽车行业原本依赖的确定性、节奏感和稳定性,如今都成了奢侈品。"这位执掌着横跨28个国家、17万员工商业帝国的领导者,其语气中透露出罕见的焦虑。

曼格纳在密歇根州的工厂规模庞大,凸显了其在错综复杂的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该公司在美国拥有59家工厂,在加拿大拥有50家工厂,在墨西哥拥有33家工厂,这是20世纪90年代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遗产的一部分,该协定形成了一个高度交织的系统,将零部件从一个国家运回,在全球一些最大的市场生产汽车。

但科塔吉里和其他汽车公司领导人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颠覆性的行业。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于3月底宣布对外国汽车进口征收25%的关税,预计将提高消费者价格、减少需求并打击就业增长。曼格纳在28个国家拥有超过17万名员工,其规模远远超过福特、通用汽车和丰田等大多数大客户。

在特朗普要求征收25%关税的几个小时前,科塔吉里表示,没有“简单的方法来消化这些成本”,并表示大部分成本将转嫁给消费者。分析师表示,特朗普的征税预计将使每辆汽车的成本增加数千美元,并给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Meta新款智能眼镜售价1000美元,互操作性可能存在问题

作者  |  2025-04-0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Meta正在全力打造其备受瞩目的智能眼镜的升级版,一款代号为“Hypernova”的新品曝光。

据彭博社记者Mark Gurman周三报道,这款眼镜计划融入手势控制和屏幕显示,带来更丰富的功能体验,预计最早将于今年年底亮相,Meta将其视为挑战苹果iPhone等移动设备的重要一步。

然而,功能升级伴随而来的是高达1000美元的定价,甚至可能超过1300-1400美元,折合人民币或达上万元,而此前Ray-Ban Meta能大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售价相对低廉。

那么,这款被Meta寄予厚望的新品,究竟带来了哪些亮点?Meta的定价策略是否过于激进?多模态AI会否成为突破点?

屏幕加持、手势控制,Hypernova眼镜功能一览

这款“Hypernova”智能眼镜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其配备的屏幕。该屏幕将位于右镜片下方,以单目显示的形式呈现信息,用户需要向下注视才能清晰看到内容。

除了显示照片和应用程序外,Hypernova 还将拥有诸多实用功能:

  • 系统界面:启动后将显示 Meta 和合作伙伴的品牌 Logo。主屏幕采用类似 Meta Quest 混合现实头显的水平排列的圆形图标,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应用。
  • 核心功能:除了拍摄照片、视频、访问地图等基本功能,"Hypernova" 还将支持手机应用通知,包括MetaMessengerWhatsApp,并能通过内置麦克风访问 AI 助手。
  • 交互方式:除了现有的触摸控制(通过眼镜侧面的触控区域滑动和点击),Meta 还计划推出手势控制配件——"Ceres" 腕带。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手腕来切换应用,捏合手指来选择项目。
  • 操作系统:运行 Meta 定制的安卓系统,界面类似于苹果设备或 Meta Quest 混合现实头显。
  • 摄像头升级:目前的 Ray-Ban Meta摄像头为1200万像素,Meta 将其视为iPhone 11级别,而对于 HypernovaMeta希望能配备一个对标iPhone 13的摄像头。

分析认为,虽然看起来功能强大,但Hypernova 本质上还是一个简化版的智能设备。相比于 Meta 描绘的 AR(增强现实)愿景,Hypernova更像是一个过渡产品,它试图在现有的智能眼镜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功能。

目前Meta 已经在着手开发 Hypernova 2,将包含双目显示系统,预计在2027年推出,该眼镜预计可将交互式图像、视频和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

此外,据报道,Meta去年发布了名为OrionAR眼镜原型,但面向实际客户推出的首个版本很可能是名为 Artemis 的后续产品。该公司内部使用Orion进行软件测试和应用程序开发,最终可能会将其提供给开发人员。Artemis 设备可能要到 2027 年才会面世。

价格直逼iPhoneAI能否成为突破点?

然而,Hypernova超过1000美元的售价可能成为其推广中最大的绊脚石。回顾此前MetaRay-Ban联合推出的智能眼镜,其相对亲民的价格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Hypernova的售价预计将超过 1000 美元,甚至高达1300-1400 美元。考虑到目前 Ray-Ban Meta 智能眼镜的起售价仅为299美元,这样的价格提升是巨大的。屏幕的加入是导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那么,高昂的价格能否让消费者买单呢?尤其是在市面上已经有价格亲民的智能眼镜可供选择的情况下,Meta 显然需要给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对于不能提供完整AR体验的Hypernova而言,多模态AI技术或许是其破局的关键。借助语音AI和增强现实显示,Hypernova有望实现Meta另一款产品Orion已经展示过的现实交互能力。例如,智能助手:识别食材后生成食谱,甚至提供烹饪教学。旅行助手:实时翻译外语。

通过整合先进的语音助手和视觉识别技术,Hypernova可能会提供超越传统智能眼镜的体验,为用户带来更加直观和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这可能是Meta说服消费者接受高昂价格的关键。

竞争激烈,Meta面临内忧外患

Meta在智能眼镜领域的雄心壮志,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内部挑战方面,Hypernova 离真正的 AR 体验仍有距离,而其昂贵的价格可能会限制其普及。Meta 历史上也有取消或调整产品的先例,Hypernova 的最终命运仍存在变数。

外部竞争方面,国内外厂商纷纷入局,加速了智能眼镜市场的竞争。百度、小米等国内科技巨头纷纷推出智能眼镜产品,传统 AR 眼镜厂商也在不断发力。

Meta 押注 AI 眼镜,希望其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计算平台。扎克伯格表示,2025 年将是 AI 眼镜能否放量的关键一年。然而,Hypernova 虽然具备一定的潜力,但其高昂的价格和半成品的定位,使其能否在市场中取得成功,仍充满未知。

 

标准500指数跌破200天均线时,4月份是该指数表现最强劲的月份之一

作者  |  2025-04-02  |  发布于 新闻快讯

 

美股自1950年以来,历史数据显示,当标准500指数跌破200天均线时,4月份是该指数表现最强劲的月份之一,平均涨幅超过2%Historical data on U.S. stocks since 1950 shows that when the Standard 500 Index falls below its 200-day average, April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performing months for the index, with an average gain of more than 2 percent.

官网 https://stockwe.com/StockData

 

Copyright© 2008-2025 Tradesmax.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