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资网获悉,Lululemon Athletica(LULU)将于美东时间3月27日(周四)公布第四季度业绩。分析师预计Lululemon Q4营收为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略高于公司指引区间的高端,这一强劲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该财季多出一周的时间;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达到5.86美元,同比增长11%。
Q4财报来袭!哪些主题值得关注?
Lululemon盈利长期以来一直超出市场预期,因此,独立研究公司DM Martins Research创始人Daniel Martins认为,第四季度的业绩对该投资主题影响不大。相反,此次报告将围绕几个关键话题展开,最重要的可能是2025财年的展望。
Lululemon承诺到2026年实现125亿美元的营收。今年的指引可能有助于增强人们对这一目标的信心,也可能引发质疑。
同店销售额也备受关注。目前,Lululemon的门店数量增加了近10%,这有助于提高其营收。但由于美洲地区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2%,其中美国市场的表现可能更糟,投资者可能会希望该公司在更大、更成熟的市场的销售额能有更好的消息。
投资者也将关注宏观环境对Lululemon运营的影响,无论是在采购方面还是在需求方面。
据悉,Lululemon的供应链分布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在亚洲。因此,Martins预计贸易战不会对公司供应链造成重大影响。然而,有足够多的证据表明,消费者最近可能对可自由支配的支出更加谨慎。2025年业绩指引应该反映管理团队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Martins认为指引可能偏保守。
从成长股转向价值股
股价表现方面,在过去的12到18个月里,Lululemon的股价走势与长期每股收益增长预期保持一致。这清楚地表明,该股仍受到该公司增长前景的驱动,而该公司的增长前景最近受到了考验。
继去年下跌25%之后,Lululemon今年以来股价下跌了16%。
去年此时,长期每股收益增长预期超过20%,但预期已几乎减半。预期市盈率也从25倍左右降至目前的19.5倍。Martins认为,Lululemon正处于从成长型股票到价值型股票的过渡阶段。
这对Lululemon投资者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市场似乎对Lululemon抱有与该公司鼎盛时期一样的期望。然而,鉴于该公司目前的规模以及其主要地理市场的成熟迹象,利润持续增长20%至30%的预期越来越难以实现。
一旦估值降低到足以吸引价值投资者,叙事可能会发生改变。Martins担心该股可能面临进一步调整的风险,直到它开始看起来更像一只价值型股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苹果公司,这家曾以创新和领导力定义科技行业的巨头,近年来似乎正在失去昔日的光环。
据彭博社 2025 年 3 月 21 日的报道,苹果 CEO Tim Cook 对当前的 AI 团队失去了信心,并对领导层进行了调整。负责 Siri 和 AI 战略的 John Giannandrea 被从 Siri 的直接管理中移除,取而代之的是 Mike Rockwell,他曾领导 Apple Vision Pro 的开发。这一变动发生在苹果高层管理团队(“Top 100”)的年度峰会之后,在会上 AI 战略成为讨论的核心。
调整的背后,暴露了 Siri 功能更新和 Apple Intelligence 推出进度的严重滞后。一些海外媒体报道指出,在发布会上苹果介绍的 Siri 部分 AI 增强功能可能要到 2026 年才能实现。这表明苹果在 AI 领域的执行力不足,而 Cook 显然希望通过换帅来扭转局面。新负责人 Rockwell 将直接向软件主管 Craig Federighi 汇报,显示苹果对 AI 项目的重视和紧迫感。
用户对苹果的信任危机集体诉讼与虚假广告指控
与此同时,苹果又又又被用户给告了。
2025 年 3 月 20 日,一场集体诉讼指控苹果在推广 Apple Intelligence 时涉嫌虚假广告和不公平竞争。诉讼称,苹果通过 2024 年 9 月的广告(如演员 Bella Ramsey 展示的 Siri 新功能)让消费者误以为这些功能会随 iPhone16 系列新品一同推出。
然而,事实是这些功能被推迟到 2025 年甚至更晚,导致用户感到被误导。苹果在确认延迟后撤下了相关广告,但伤害已然造成。
新项目迟迟未达预期,苹果的“领导力”正在衰退
iPhone 曾凭借出色的影像系统傲视群雄。在 2012 年甚至推出了一只名为《Photos Everyday》广告,整个广告只有一句话“ Everyday iPhone takes more photos than any other canera.”在各大社交媒体搜索“ Shot on iPhone ”,你会发现这依旧是一个活跃度非常高的标签,说苹果开启了移动摄影时代,也毫不夸张。
但如今,苹果的移动影像已经逐渐被 Android 手机迎头赶上。2025 年国际品牌最佳摄像手机排名中,三星 Galaxy S25 Ultra 位居榜首,超越 iPhone 16 Pro 和 16 Pro Max。
Android 手机在像素数量、光学变焦和 AI 增强功能上的进步,使其在高端市场更具竞争力。而目前小米、OPPO 和 vivo 在移动影像上与老牌光学品牌的深度联名,也让手机的成像效果更具风格化。
相比苹果对“专业摄影”的敬畏,显然用户对于“拿起手机按下快门,就能获得一张好作品”更加买账。
硬件层面,iPhone 的大模具依旧 3 年一更新,iPhone 15 Pro 系列和 16 Pro 除去一个日常几乎用不到的“拍照按钮”之外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更新,标准版迟迟不上高刷也让用户怨声载道,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 iPhone 更新“不给力”而转投 Android 阵营。
Mac 和 iPad 已经沦为更换芯片就上架的常规迭代
近年来,苹果的 Mac 和 iPad 更新更多是常规迭代,而非突破性创新。
苹果在 2025 年的 Mac 和 iPad 更新中,将芯片升级作为核心卖点,而其他方面的变化微乎其微。以 MacBook Air 为例,2025 款搭载了 M4 芯片,配备 10 核 CPU 和最高 10 核 GPU,统一内存最高可达 32GB,性能相比 M1 型号提升了约 2 倍。然而,外观设计几乎未变,仅新增了天蓝色选项,起价仍为 999 美元。这种更新方式虽然带来了性能提升,但未能满足用户对新设计或功能的期待。
同样,iPad Air 在 2025 年升级到了 M3 芯片,速度提升了 20%,但设计上没有任何显著改动,仅仅是内部硬件的常规升级。
更典型的例子是 iPad 11,2025 年款仅将芯片升级为 A16,其设计与 2022 年款完全相同,屏幕仍为 10.86 英寸,存储选项略有提升,但相机和电池续航几乎没有改进。
更重要的是,iPad 11 的性能不足以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这在苹果重点宣传 AI 功能的今天,显得尤为搞笑。
智能汽车项目失败,CarPlay 2 遥遥无期
苹果的智能汽车项目“Project Titan”于 2024 年正式取消。这项始于 2014 年的计划旨在打造一款电动自驾车,但因技术和战略问题无果而终,团队成员被重新分配或裁员。
而除去无人汽车之外,苹果在 2022 年的 WWDC 上也公布了全新的 Carplay 2 计划。Carplay 2 要完全接过汽车的操作“中枢”,对车辆进行完整的接管。但汽车制造商的态度变化,是苹果面临的一大难题。
起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对 CarPlay 持开放态度,认为这是一个提升车辆智能化水平的好机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担心将整个车辆的仪表盘交给苹果,可能会对自己的品牌独立性和技术自主性造成威胁。这种担忧,直接导致了苹果未能在 2024 年推出首批 CarPlay 2 车辆。
Vision Pro 市场表现不佳
Apple Vision Pro 是苹果在混合现实(MR)领域的首次尝试,也是苹果野心勃勃的下一代移动设备。
不得不承认,它的体验效果的确令人惊艳,但其高昂的定价(3499 美元起售)限制了受众,注定无法流行开来,Cook 幻想的用 Vision Pro 替代 iPhone,在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实现。
在发售一年后,苹果也逐渐修正了 Vision Pro 的宣传口风,它现在更多承载的,是一款巨幕显示器的作用,希望用户能够配合 Mac 来达到更加“宽阔”的显示效果,变成了另一款“生产力工具”。
目前苹果已暂停第一代 Vision Pro 的生产,转而研发更廉价版本,计划 2025 或 2026 年推出。市场研究显示,Vision Pro 在 MR 市场仅占 5% 份额,应用场景的局限和高成本阻碍了其普及。
Apple Intelligence 的延迟
自 Open AI 火爆至今,所有移动厂商都在尝试将 AI 嵌入手机。经过手机厂商一年的摸爬滚打,如今手机厂商的 AI 功能已然成为了标配。
2024 年 6月的 WWDC 上,苹果首次公布了旗下 AI 的名字—— Apple Intelligence,在一个半小时的开发者大会演讲中,苹果花费近 40 分钟专门介绍 AI,并将其作为压轴戏份,足以证明苹果对 AI 的重视程度。这是继苹果秘密放弃造车之后,首次在大型活动上公开拥抱 AI。
除去功能亮眼的自研大模型之外,苹果在发布会上还宣布了一件令用户十分兴奋的合作苹果宣布接入 OpenAI 的 ChatGPT-4o,用户可以直接免费调用。
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美好,但当 4 个月后 iOS 18.1 推出了部分 AI 功能后,用户发现苹果宣传的 AI 功能和他们实际用下来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除去如文本生成和照片编辑等基础功能外,苹果的操作系统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其他改变。发布会上宣传的上下文交互功能被推迟到 2025 年甚至 2026 年。和 ChatGPT 互相限制,导致功能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这不仅引发用户不满,还影响了 iPhone 销量——2024 年第四季度 iPhone16 的全球销量下降约 5%,部分原因正是 Apple Intelligence 的有限推出未能刺激升级需求。
而其他厂商,Google 不仅在 Pixel 上推出了完整的 Gemini,还能够充分和其他厂商合作(比如全球销量第一的三星)将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而国内手机厂商也纷纷落地了自己的 AI 大模型,并用其对操作系统进行重构,实现了苹果发布会上提到的“系统级 AI”表现,快速接入 DeepSeek 也展现出了与苹果完全两极化的高响应度。
可以说,在 2007 年改变智能手机全球格局的 iPhone,在当下已经变成了“最不智能”的智能手机。
高端市场的竞争力缺失折叠屏缺席
截至 2025 年 3 月,苹果仍未推出自己的折叠屏手机,成为主要手机制造商中唯一缺席这一市场的公司。
相比之下,苹果在高端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如三星和华为已经占据了折叠屏市场的领先地位。三星凭借 Galaxy Z Fold 和 Z Flip 系列已稳固其市场领导地位,2024 年占据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约 60% 的份额。
而华为则用三折叠、大折叠、小折叠甚至华为刚刚推出的 Pura X “阔折叠”,让用户在许久未改变的手机结构上拥有了更多选择,也让全球科技行业都看到了中国制造的想象力。
根据 IDC 数据,2024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销量达到 1930 万部,同比增长 6.3%,显示出该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折叠屏手机作为高端市场的创新产品,吸引了大量追求新技术和独特体验的消费者。
2023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50% 的美国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表示兴趣,但苹果用户由于缺乏选择,表现出较低的购买意愿。在当时苹果可能认为这种意愿证明折叠屏“并不重要”,但并未考虑到更多的用户其实是持币待购,并无产品可买。
有传言称,苹果计划在 2026 年或 2027 年推出折叠屏 iPhone,采用 7.9 英寸可折叠 OLED 屏幕,重金研发的液态金属铰链会让屏幕的折痕消失不见。
但在技术成熟之前,苹果可能已经错过这一市场的最佳窗口期,毕竟两年后的产品究竟是改变世界还是拉了坨大的,目前谁都无法确定。
苹果若想扭转颓势,需要加快折叠屏技术的研发步伐,同时结合其生态优势推出差异化产品。
例如,将 Apple Intelligence 的 AI 功能与折叠屏的大屏幕结合,提供更智能的多任务体验,或通过 Apple Pencil 支持增强生产力应用场景。只有这样,苹果才能在高端市场重新站稳脚跟,避免被竞争对手进一步拉开差距。
结语苹果的挑战与出路
苹果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蒂姆·库克对 AI 团队的失望折射出内部管理的混乱。与此同时,产品创新停滞、iPhone 被 Android 赶超、智能汽车项目夭折、Vision Pro 遇冷,这些都表明苹果的领导力正在衰退。
要重拾市场信心,苹果需采取果断加速 AI 开发,确保 Siri 和 Apple Intelligence 如期兑现承诺,重新聚焦创新,推出具有突破性的新品类,而非依赖现有产品的迭代。
只有这样,苹果才能摆脱当前的困境,重新成为科技领域的领跑者。否则,这家曾经的创新先锋可能会在竞争中逐渐失去光芒。
本文转载自硅星人Pro,美股投资网财经编辑陈雯芳。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1. 3月24日(周一)美股盘前,美股三大股指期货齐涨。截至发稿,道指期货涨0.95%,标普500指数期货涨1.18%,纳指期货涨1.48%。
2. 截至发稿,德国DAX指数涨0.48%,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13%,法国CAC40指数涨0.20%,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0.24%。
3. 截至发稿,WTI原油涨0.78%,报68.91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涨0.68%,报72.10美元/桶。
市场消息
特朗普关税计划调整,美债收益率上升,市场风险偏好回暖。白宫官员透露,特朗普将于4月2日宣布更具针对性的对等关税,市场预期关税范围缩小,缓解了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担忧。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4个基点至4.29%,德国国债收益率上涨3个基点至2.80%。汽车、半导体专项关税暂未列入此次计划,市场风险情绪略有好转。
关税阴霾未散,美联储最爱通胀指标来袭!美国市场迎来关键一周。随着关税阴霾继续笼罩市场,美国股市上周勉强收涨。展望未来一周,市场的神经依然紧绷,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仍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即将揭晓,这一关键数据或许将成为市场的又一“引爆点”。未来一周,美联储关注的通胀指标将成为焦点。市场还将关注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第四季度GDP终值。公司方面,美元树公司(DLTR)、Lululemon Athletica(LULU)和KB Home(KBH)的季度业绩将受到市场关注。
美国财长决心打压利率,华尔街应声下调美债收益率预测。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数次讲话中一再重申要压制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控制政府借贷成本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财政部工作的一部分——但贝森特对压制基准美债利率显示出很强烈的意愿,以至于一些华尔街人士放弃了对2025年的预测。过去几周,巴克莱、加拿大皇家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的首席利率策略师都下调了对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年底预测,部分原因是贝森特试图压低收益率。他们补充说,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游说,贝森特还可以采取具体行动,比如限制10年期美国国债拍卖的规模,或者主张放松银行监管以提振债券需求等。
传特朗普政府拟推动私有化房利美及房地美,批评人士警告或扰乱抵押贷款市场。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一项行政命令,可能为私有化房利美和房地美铺平道路,这两家抵押贷款巨头为美国半数以上的抵押贷款业务提供支持。据悉,这一潜在的计划将指示联邦机构评估这一想法,支持者认为这可以减少联邦预算赤字、并为纳税人带来回报。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主管Bill Pulte在上任之后已经对美国两房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在上任的第一周,Bill Pulte就解雇了两房的十几名董事会成员,任命自己为董事长、并引入了新的董事,而包括房地美首席执行官Diana Reid在内的FHFA员工和高管也被解雇或休假。
高盛美股人气转低或释放看涨信号,外资有望进一步买入美股。高盛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David Kostin在3月21日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投资者信心的急剧下降、全球股市表现的反差以及不断变化的持股趋势,正在引发有关美国股市未来走势的关键问题。据悉,在上周,高盛的美国股票情绪指标从-0.5降至-0.6,为该指标自2020年以来的最大六个月跌幅。该指标是由6个周指数和3个月指数组成的综合指标,旨在反映机构、外国和散户投资者的股市头寸。尽管该指标水平仍高于历史低点,但这一突然的变化表明市场情绪发生了显著转变。在投资者情绪转变之际,对美国股市相对表现不佳的担忧日益加剧。
个股消息
关税政策现乐观迹象,交易员重回科技股。交易员抢购被打压的科技股,并对美国关税可能更具针对性的迹象感到乐观。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师认为美国股市即将出现转机。他们告诉客户,美元较 1 月份高点下跌 3.8%,七巨头出现触底迹象,可能会吸引资金回流美国。
巴伦周刊英伟达(NVDA)股价低估,预期市盈率仅26倍。据《巴伦周刊》上周日报道,英伟达的股价相对被低估。尽管华尔街预计其今年营收将增长57%,但其预期市盈率仅为26倍。该金融刊物称,投资者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来自中国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的竞争、博通(AVGO)等芯片制造商不断加大的竞争压力,以及美国可能对芯片进口加征关税。在上周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行的英伟达年度GTC大会上,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直面回应了这些担忧。他指出,DeepSeek先进的推理模型实际上增加了对英伟达GPU的需求,因其所需的计算能力远超此前预期。
特斯拉(TSLA)在华暂停推送FSD试用,待监管审批完成后正式推出。特斯拉周一表示,在完成监管审批程序后,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其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此前有用户反映,该公司全自动驾驶服务的限时体验活动已临时暂停。
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X)现曙光,谈判仍在推进。日本钢铁业巨头新日铁总裁今井正在周一表示,关于该公司计划收购美国钢铁制造行业领军者美国钢铁公司(X)的谈判仍在与美国政府有序进行中。今井正表示,双方正在逐步达成共识,认为这笔交易将增强美国钢铁行业。他补充表示,谈判并未像此前媒体报道的那样因特朗普政府施压而面临终止,而是双方谈判将有序继续进行,并且旨在就股权购买和资本支出等方面达成重要协议。新日铁总裁的最新表态意味着,新日铁自2023发起的这一项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重磅交易,在不断遭遇美国政府层面的强大阻力之后,终于迎来收购曙光。
SAP(SAP)超越诺和诺德(NVO),登顶欧洲市值之巅。SAP取代丹麦减肥药制造商诺和诺德公司,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这家德国软件巨头欧股股价周一上涨1.6%,公司估值达到约3140亿欧元(合3400亿美元),其股价上涨主要得益于投资者对其云软件业务日益增长的信心。SAP的市值超越诺和诺德之际,后者股价今年已累计下跌16%,因其新一代减肥注射剂CagriSema的临床试验结果令人失望。
重要经济数据和事件预告
21:45美国3月SPGI制造业PMI初值。
次日02:00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发表讲话。
次日03:10美联储理事巴尔就“小企业贷款”发表讲话。
业绩预告
周二盘前阿特斯太阳能(CSIQ)、云米科技(VIOT)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去年以来,凭借疯狂涨势多次成为市场热门话题主角的金山云(KC),这次Q4财报又带来了惊喜Q4收入22.3亿元,同比大增30%,增速远超所有上市公司,并且已经实现全面盈利。其中,AI收入同比增速劲增500%。受益于来自AI收入的强势增长,可以预见,接下来,金山云的增长会越来越稳健。多家机构对金山云未来发展持乐观预期。
光大证券指出,预计金山云将持续深化AI算力布局,赋能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新兴场景,同时AI业务占比的提升将推动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
当前DeepSeek的强势助攻之下,千行百业正在抓紧部署大模型,带动算力需求激增。金山云此前披露了一笔来自小米、金山框架协议的大单。2025-2027年,来自这两家的年度收入上限,三年合计总金额达到113亿元。
合作金额的提升正是源于AI拉动云需求。有媒体计算,小米单手机×AIoT分部,预计2024年的交易金额,就将增加超50%,2025-2027年,每年都能多交超5亿元给金山云。这还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小米如今AI全面赋能人、车、家全生态,金山WPS AI业务推进,云需求增长越来越猛,这些都离不开金山云的算力支持。也为金山云未来业绩打开增长空间。市场认为,金山云25年收入规模有可能超过一百亿。
强劲市场需求之下,多家机构对金山云未来发展持乐观预期。广发证券指出,预计金山云AI业务收入将快速扩大,非AI业务结构 优化并趋于稳定。花旗上调金山云目标价至21.5美元,距离目前股价有近40%上涨空间,前景可期。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日本钢铁业巨头新日铁(Nippon Steel)总裁今井正在周一表示,关于该公司计划收购美国钢铁制造行业领军者美国钢铁公司(X)的谈判仍在与美国政府有序进行中。
今井正表示,双方正在逐步达成共识,认为这笔交易将增强美国钢铁行业。他补充表示,谈判并未像此前媒体报道的那样因特朗普政府施压而面临终止,而是双方谈判将有序继续进行,并且旨在就股权购买和资本支出等方面达成重要协议。
新日铁总裁的最新表态意味着,新日铁自2023发起的这一项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重磅交易,在不断遭遇美国政府层面的强大阻力之后,终于迎来收购曙光。
早在2023年12月18日,日本制铁宣布计划以141亿美元全资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旨在增强其全球竞争力和技术能力。然而,该收购提议瞬间引发了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及民主、共和两党人士的强烈反对,他们担忧此交易可能影响美国的就业规模以及国家制造业安全。
2025年1月3日,美国时任总统拜登以“国家安全”为由,正式阻止了日本制铁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
面对收购持续受阻,日本制铁和美国钢铁公司于2025年1月6日对美国总统拜登提起诉讼,指控其非法干涉企业正当权利。 此举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日本市场投资者们对美国政治化干预市场行为的批评,认为这对日美同盟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进程受到了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国家安全考量以及工会组织反对等多重阻碍。对于新日铁与美国钢铁公司管理层来说,好消息在于根据最新媒体报道,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的进程有望在以亲商政策著称的特朗普支持之下达成这项钢铁行业的重磅收购。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据《巴伦周刊》上周日报道,英伟达(NVDA)的股价相对被低估。尽管华尔街预计其今年营收将增长57%,但其预期市盈率仅为26倍。该金融刊物称,投资者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来自中国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的竞争、博通(AVGO)等芯片制造商不断加大的竞争压力,以及美国可能对芯片进口加征关税。
在上周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行的英伟达年度GTC大会上,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直面回应了这些担忧。
他指出,DeepSeek先进的推理模型实际上增加了对英伟达GPU的需求,因其所需的计算能力远超此前预期。至于博通,黄仁勋对其人工智能专用芯片的市场可行性提出了质疑,暗示许多此类项目最终都未能推向市场。在关税问题上,他强调了英伟达灵活的全球供应链,以及增加美国本土制造的长期计划。
在大会上,黄仁勋描绘了一幅宏伟的人工智能愿景,并展示了强大的产品规划蓝图,这有望使公司在未来数年领先于竞争对手。大会期间,与会者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数据中心技术的创新成果,现场气氛热烈。
英伟达还特别指出,数据中心对其GPU的需求持续增长,大型 “超级集群” 中的GPU数量在一年内从1.6万个增加到超过10万个,预计到2027年将出现拥有百万个GPU的集群。该公司还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潜力巨大,预计五年内将有大量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工业领域。
下一代人工智能服务器
大会的高潮时刻是黄仁勋发布英伟达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服务器将于2024年推出的Blackwell Ultra速度将比现有型号快50%,而Rubin AI服务器(2026年推出)和Rubin Ultra(2027年推出)的性能将分别提升三倍多和十四倍以上。
尽管取得了这些突破,英伟达的股价却几乎没有波动,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巴伦周刊》认为,科技界已看到这些成果的影响力,华尔街或许只是需要一些时间来跟上步伐。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在过去两个月中,马斯克将重心移至华盛顿特区,期间特斯拉(TSLA)股价却出现了惊人的下跌,累计跌幅超过40%。与此同时,围绕特斯拉、马斯克本人以及他在特朗普政府中的角色所引发的抗议行动,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一系列恶意破坏、纵火行为更是波及了特斯拉的电动车、展厅以及充电站,涵盖美国及欧洲多地。
美股投资网获悉,面对动荡局势,马斯克在周四晚间召集特斯拉全员大会。他在直播中试图安抚员工情绪,并鼓励大家继续持有特斯拉股票“坚持住,你们还在好公司手中。”这番表态似乎起到了一定效果,特斯拉股价在周五涨超5%。
在会议中,马斯克再次谈及他对“完全自动驾驶”未来的宏大愿景“市场上的大多数人都像是在看后视镜开车,很难想象一个1,0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比现在车队有5至10倍效能的未来。但它终将实现。”
然而,特斯拉当前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近年来,在欧洲、中国及美国部分地区的销量都出现了下滑。更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总统近期多项行政命令相继出台,向来自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的商品征收新关税,而这些地区正是特斯拉重要供应链的所在。
据美国汽车研究平台Edmunds表示,越来越多特斯拉车主正在将他们的电动车进行置换,创下历史新高。
“最近新闻看着就像世界末日一样,”马斯克在会上苦笑着说,“我每天走过电视,屏幕上都是一辆特斯拉在着火。我知道你可能不想买我们的车,但你也不需要把它烧掉吧?这有点过分了。”随后他又补充道“这太疯狂了,别再疯下去了!”引发员工笑声。
整场会议中,马斯克不断描绘特斯拉的科技蓝图。他设问“你能想象的最激动人心的未来是什么?”随即回答“那就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富足世界。”他说,未来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AI技术以及人形机器人将共同塑造这个愿景,“你想要什么都能实现”。
他特别提到,Model Y已是全球最畅销车型,今年仍有望再次蝉联。虽然当天特斯拉宣布了对Cybertruck的大规模召回,但马斯克仍大力称赞这款不锈钢皮卡,表示它是“最畅销的纯电动皮卡”,并获得了“五星碰撞安全评级”。
他还感谢员工对Model Y改款所做出的贡献,并提及由于公司在三个大洲的供应链协作难度,这款车型能成功上市实属不易。
马斯克还透露,特斯拉即将推出的“Cybercab”是一款没有方向盘和刹车踏板的双座无人驾驶出租车,可通过软件升级将现有车辆转变为“机器人出租车”。值得注意的是,他早在2016年就承诺特斯拉将在2018年完成一次跨美无人驾驶旅程,至今仍未兑现。
在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中,马斯克表示公司计划于6月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推出无人出租车服务,使用现有特斯拉车型和改进版的“完全自动驾驶”(FSD)系统,尽管目前该系统仍需驾驶员随时接管。
马斯克还提到,Cybercab将于奥斯汀工厂量产,而公司开发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也将在加州Fremont工厂组装,目标今年生产约5000台。
他表示,Optimus将是“地球上最先进的人形机器人”,尽管现在仍处于“学习走路和接球”的阶段,并在大多数演示中由人类操作。
他说,特斯拉员工将成为首批试用Optimus的人。“就像星球大战里的R2-D2和C-3PO一样,它们将成为你身边的伙伴。当然啦,初期肯定会有点小bug,但一定会很酷。”
然而,特斯拉面临的竞争者也不容小觑。Alphabet(GOOG,GOOGL)旗下的Waymo已在多个美国城市推出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最近也进驻奥斯汀;中国的极氪等电动车厂商也计划将自动驾驶功能作为标配推出。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Apptronik、波士顿动力和Unitree等企业也在积极推进商用进程。Boston Dynamics与RAI研究所合作的新款Atlas机器人,本周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其能行走、跑步、匍匐前进,甚至做体操动作。但马斯克仍自信满满“尽管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Optimus一定是地球上最先进的机器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据知情人士透露,Coinbase(COIN)正在就收购加密衍生品交易所Deribit进行深入讨论,后者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和以太坊期权交易平台。
知情人士表示,这两家公司已将谈判情况告知迪拜监管机构,因为Deribit在迪拜持有牌照,任何收购方都可以接管该牌照。根据Kaiko的数据,Coinbase是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目前尚不清楚Coinbase是否已与Deribit达成最终协议。媒体在1月份报道称,Deribit的估值可能在40亿至50亿美元之间。
Deribit交易将成为该行业历史上最重大的收购案之一,此次谈判正值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引发交易浪潮之际。特朗普任命加密货币倡导者担任美国政府关键职位,并制定了有利于该行业的政策,例如建立比特币储备。
收购Deribit将是Coinbase迄今为止进军利润丰厚的加密衍生品市场最雄心勃勃的举措。期权在高度波动的资产类别中很受欢迎,因为它们赋予交易者在特定时间以预定价格买入或卖出资产的权利,但不要求他们执行交易。这使得投资者可以有效地对冲各种投资的风险。
据悉,提供期权、期货和现货交易的Deribit的总交易量去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近1.2万亿美元。
截至周五美股收盘,Coinbase跌0.27%,报189.86美元。该股今年以来下跌近24%。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光科技(MU)在公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后,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5%,但上周五,在财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最终下跌8%。有分析师指出,市场的第一反应是正确的,因为美光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超过了分析师的共识预期,并提供了比预期更强的季度指引,这两个基本都是积极的信号,表明运营成功和增长潜力。
华尔街分析师Investor Express表示,考虑到这一点,令人失望的市场表现是由于投资者的获利了结,因为美光的股价年初至今表现强劲,在业绩发布前上涨了17%,而标普500指数同期下跌了3%,英伟达(NVDA)下跌了15%。
基本面分析
美光第二财季业绩超出预期
美光发布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的财务表现非常出色,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在营收方面,美光公司的营收为80.5亿美元,同比增长38%,超过了市场普遍预期的78.9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对内存和存储解决方案的强劲需求推动了强劲的表现,特别是在数据中心和汽车行业。
在盈利能力方面,美光的表现也超出了市场预期毛利率为37.9%(30.5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24.9%(20亿美元);分析师的预期分别为36.8%和24.5%。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56美元(约合17.8亿美元),超过了市场预期的1.42美元。最后,营运现金流飙升至39.4亿美元,同比增长21%。
对于强劲的业绩,美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Sanjay Mehrotra评论道“随着我们1-gamma DRAM节点的推出,我们正在扩大我们的技术领先地位。随着数据中心和消费者导向市场的DRAM和NAND需求增长,我们预计第三财季的季度收入将创下历史新高,我们有望在2025财年实现创纪录的收入和显著提高的盈利能力。”
第三财季业绩展望营收强劲增长,盈利减弱
展望2025年第三财季,美光预计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商业势头管理层预计收入将达到88亿美元(±2亿美元),同比增长29%,季度环比增长10%。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师一致预期为85亿美元,这表明该公司的指引比市场预期高出2亿美元。
不幸的是,由于战略转向低利润率的消费产品和未充分利用的NAND生产能力,投资者对盈利能力感到失望,预计毛利率将下降240个基点,降至35.5%;而运营费用预计将比第二财季增加约2亿美元,营业利润率将降至21%(-390个基点),营业利润将降至18.5亿美元(环比下降7.5%)。
受益于巨大的增长顺风
对存储芯片的需求,尤其是来自美光等制造商的需求,主要是受到人工智能、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快速发展对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不断升级的推动。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2025年这一趋势将加速,主要科技公司(如亚马逊(AMZN)、微软(MSFT)、Meta(META)和谷歌(GOOGL))的数据中心资本支出预计将激增至约3000亿美元,比2024年预计的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50%。
这种巨大的投资直接推动了对高级内存解决方案(如HBM)的需求飙升,这对于管理成倍增加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复杂计算需求至关重要。例如,美光的HBM芯片在第二季度已经创造了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并将在2025年前售罄,这突显了这种需求的强度。不断扩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与存储芯片需求之间的密切联系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人工智能系统依赖于HBM等复杂组件来处理其独特的数据处理挑战。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和其他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扩散,对这种专用内存解决方案的需求只会增长,这为存储芯片行业带来了高度乐观的前景。
需要强调的是,美光是美国唯一一家存储芯片制造商,特别是DRAM和NAND闪存。特朗普政府已将高科技制造业带回美国,以提振经济和创造就业机会;鉴于美光作为唯一一家美国存储芯片生产商的地位,这应该会提升该公司对客户的吸引力。
以分析师的普遍预期作为美光公司增长预期的参考,投资者可能会预计,2025财年,美光公司的收入将以1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财年将达到460亿美元。预期仍呈上升趋势,这可能表明预测有上行空间。有趣的是,最新的第二财季业绩也引发了对预期的向上修正,这与股价走势相矛盾。
价格合理
分析认为,美光的股价是合理的。目前,该公司的市销率(P/S)约为3.4倍,接近一年来的最低估值。与此同时,其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的赢家,如英伟达和博通(AVGO),其市销率分别为22倍和16倍。
另一种测试美光估值的方法是,采用2027年的销售预期(460亿美元)、20-25%营业利润率的假设;据此,计算出2027年的营业利润为90 - 120亿美元,这表明美光目前的股价是2027年远期营业利润的9-12倍。
结论
尽管近期利润率承压,但美光2025财年第二季度的业绩巩固了公司稳健的执行力和强劲的增长轨迹。鉴于美光业绩超出预期、提高了指引,并继续借助人工智能驱动的内存热潮,市场的条件反射式抛售看起来更像是获利了结,而不是合理的贬值。随着HBM需求锁定到2025年,数据中心支出将激增,美光的增长前景仍然引人注目。市销率为3.4倍——远低于人工智能同行——这种下跌看起来像是一份礼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据知情人士透露,社交媒体巨头Meta(META)自今年初起便与韩国人工智能芯片初创企业FuriosaAI展开收购洽谈,但后者近期拒绝了高达8亿美元的收购提议,选择保持独立发展。截至发稿时,Meta官方尚未就此置评,FuriosaAI方面也保持缄默。
此次收购尝试折射出Meta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焦虑。今年年初以来,CEO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公司将向AI基础设施投入650亿美元,涵盖超算数据中心建设与人才储备。仅一周后,他进一步透露这项长期投资可能升至千亿级规模。
目前,Meta正自主研发AI专用芯片,其第二代推理芯片已于去年完成迭代,承担着Facebook、Instagram广告推荐系统的核心算力需求。
总部位于首尔的FuriosaAI由三星、AMD背景的技术专家白准铉(June Paik)创立,专注开发AI推理芯片。其核心产品RNGD(代号"叛逆者")采用台积电5纳米制程,搭载SK海力士最先进HBM3内存,直指英伟达(NVDA)的行业龙头地位。
成立八年的该公司已向LG人工智能研究院、沙特阿美等十余家客户交付测试样品,预计首批量产芯片将于年内面世。
据接近交易的人士披露,FuriosaAI正筹备C轮融资,目标在一个月内完成超额认购。目前团队规模约150人,其中硅谷分部15人主要负责市场拓展。公司长期规划显示,在IPO前将深化与全球科技巨头的合作,持续迭代其"能效比超越竞品3倍"的芯片架构。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