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投资网获悉,自2025年以来,“木头姐”凯西·伍德旗下Ark Invest大幅提高了对Tempus AI(TEM)的持股,年初以来已买入60多万股。
Ark Invest对Tempus AI的兴趣始于去年12月6日。当时,ARK基因进化ETF(ARKG)首次买入了这家医疗科技公司的股票。自那以来,Tempus AI在ARK投资组合中的占比迅速上升,成为旗舰ARK创新ETF(ARKK)的第十大持股;目前占ARKK总资产的3.2%,市值超过2.65亿美元。此外,Tempus AI还是ARK基因进化ETF的第四大持仓,占比为5.64%,市值接近6800万美元。
2025年1月,ARK创新ETF扩大了其对Tempus AI的头寸,买入了439,536股;ARK基因进化ETF也增加了其持股,在同一时期额外买入了179,255股。
数据显示,Tempus AI股价今年以来上涨了40.9%,周四收盘价为54.84美元。然而,与去年11月12日创下的79.49美元的历史高点相比,仍下跌了超31%。而从更长的时间来看,Tempus AI自2024年1月14日上市以来上涨了20.3%。
资料显示,Tempus AI是一家利用AI推动医疗变革的企业。换句话说,该公司的核心目标是通过AI帮助医生更精准地诊断疾病,尤其是在癌症领域。它不仅分析患者的基因数据和健康记录,还结合了大量的医学数据资源,为医生提供个性化、高效的治疗建议。
Tempus AI已经与超过200家生物制药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同时,美国一半以上的肿瘤学家都在使用它的技术。Tempus AI的技术和数据资源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该公司目前拥有一个规模超过200 PB的识别分子数据库,这些数据为AI分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药物研发、临床试验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巨大支持。
此外,截至目前,Tempus AI已经获得了271项专利,其中218项是有效的。这些专利覆盖了AI算法和基因数据分析等核心领域,远远领先于行业内的其他竞争者。强大的知识产权不仅保护了Tempus AI的技术优势,也让它在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
根据最新的投资者报告,Tempus AI预计2025年的总收入将达到12.3亿美元(即同比增长超75%),这一数字远超市场普遍预期的9.35亿美元(即同比增长34%)。不过,这个增长并不完全来自该公司内部业务的扩大,还包含了通过收购其他公司带来的额外收入。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在达沃斯论坛呼吁沙特和其他OPEC国家降低石油价格,还抨击美联储,称他比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更懂利率,将要求美联储立即继续降息!全球都应该降息,这一消息给了美股拉升的理由。
早盘科技股表现疲软,纳指盘初最深跌近0.6%,但尾盘最后几分钟出现大波买盘,纳指强劲反弹成功收0.22%涨;标普500上涨0.53%,创下6118.71点的历史收盘新高,这是自12月6日以来首次创出历史新高。道指上涨0.92%
我们的美股大数据StockWe.com 【板块追踪】功能,每天都会实时统计出大资金都往哪里跑,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资金流向的变化,迅速抓住市场热点。
今天一开盘核能板块就排在了第一,相关美股SMR收盘涨近14%,OKLO 涨13.54%,CEG涨4.63%。
我们是在18美元建仓 OKLO,已经翻倍!VIP社群截图曝光
文章回顾: 美股强势反弹!又出现一家不为人知的AI潜力公司
使用我们VIP服务的会员们,短短3个月账号直接翻了172%!
芯片巨头警告风险!
在英伟达(NASDAQ:NVDA)的主要供应商SK海力士(SK Hynix)提出2025年半导体需求不明朗的问题之后,芯片股受到了压力。
英伟达(Nvidia)、Arm (NASDAQ:ARM)和美光(Micron (NASDAQ:MU))的股价周四均出现下跌,原因是投资者对供应变化和地缘政治担忧的警告做出了回应。
随着对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需求强度的质疑浮出水面,这种兴奋情绪迅速降温。Needham 的分析师表示,2024 年对半导体公司来说喜忧参半。随着科技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的业绩蒸蒸日上,而那些依靠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汽车的芯片制造商却在与疲软的需求和充裕的库存作斗争。
SK 海力士发现,即使未来存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相关芯片的需求依然强劲。不过,专家提醒说,人工智能的扩张速度可能会在 2025 年放缓,从而缩小消费型半导体和人工智能型半导体之间的差距。
此前特朗普周二宣布,OpenAI、甲骨文和软银将在美国境内投资“至少5000亿美元”,成立一家名为“星际之门”的合资企业,以此推动AI基础设施建设。
这500,000,000,000美元被马斯克质疑了!
冷静看待星际之门
“星际之门”的热度已经发酵了两天了,我们美股投资网现在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
最核心的问题是:OpenAI此次巨额投资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这一问题,除了Sam Altman本人与OpenAI内部人士,恐怕很难有外部观察者能够准确解答。讽刺的是,在OpenAI最近的一轮融资中,投资方给出的资本支出指引显示,2025至2027年预计每年将额外投入80至100亿美元用于算力扩展,而此后则预期增速将趋于放缓。这一预期较为符合传统财务模型的逻辑,因为在融资过程中,企业需展示出可持续增长与投资回报率(ROI)的合理性。
然而,短短四个月后,Sam Altman宣布将算力投入扩展十倍,投资者对此的疑虑主要集中于:OpenAI为何需要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算力需求尚未达到预期爆发点的情况下,且资本市场的回报周期仍不确定?
以OpenAI此前的财务模型为基准,该公司预计在2029年实现千亿美元收入,这一目标在过去的投资计划中显得相对合理。然而,Altman此番要求加大投资规模,直接向市场传递出“急需扩张”的信号。这一转变引发了投资者对其商业模式的深刻质疑。毕竟,短短几个月内,OpenAI的财务模型如何支撑其投资规模的十倍扩展,仍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
此外中国公司幻方(DeepSeek)的迅速崛起。该公司通过反向优化基础设施,以相对较小的投入(几亿美元)逐步追赶上北美在算力领域的前期投入成果,使用更少的英伟达GPU就能实现效果。当前算力仍然是AGI(通用AI)发展的瓶颈之一,但DeepSeek展现出的成本控制优势和技术迭代速度,显然对OpenAI及其投资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从美股的角度来看,OpenAI的这一消息带来的影响可能更具市场结构层面的深远意义。微软作为OpenAI的重要投资方,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
微软CEO纳德拉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I’m good for my 80bn”,意思是微软认为现有投资已足够支持与OpenAI的合作。这一表态不仅反映出微软在投资回报上的保守预期,也间接透露出其对OpenAI未来十倍规模投资的深刻疑虑。
从财务角度来看,微软等大公司的资金压力不容忽视。微软目前在AI领域的投入已接近800亿美元,若未来进一步加码,可能面临更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因此,微软的审慎态度符合市场对算力投资回报周期延长和投资回报不确定性的担忧。
美国你能拿出这么多个亿吗?还是在画饼?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核心点是软银的资金状况。目前软银账面现金约为380亿美元,负债规模高达1420亿美元,且手中持有的ARM股票市值约为1430亿美元。显然,软银要进一步加大对OpenAI或其他科技公司的投资,所面临的财务压力极为严峻。更重要的是,软银等投资巨头在资金池方面的挑战或将加剧对市场的负面情绪。
从融资结构来看,软银可能需要通过债务、股权融资或REITs等方式继续扩展资金来源,但这种融资模式的可持续性仍存疑。若未来市场利率上升或信贷紧缩,软银及其关联投资项目将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和资金流动性风险。
从整体市场结构来看,OpenAI和微软等巨头在算力领域的持续投入,已经开始让一些投资者感到担忧。Semianalysis等研究机构通过量化分析指出,OpenAI的GPU小时成本大约为2.8美元,这意味着即使Oracle等企业在此项目上做出庞大投资,实际盈利空间相对有限。这种现象反映出,虽然算力在AGI发展中至关重要,但巨额投入的回报周期和利润率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手机或电脑浏览器打开官网订阅
https://StockWe.com/vip
在英伟达(NASDAQ:NVDA)的主要供应商SK海力士(SK Hynix)提出2025年半导体需求不明朗的问题之后,芯片股受到了压力。
英伟达(Nvidia)、Arm (NASDAQ:ARM)和美光(Micron (NASDAQ:MU))的股价周四均出现下跌,原因是投资者对供应变化和地缘政治担忧的警告做出了回应。在 OpenAI、软银 (SFTBY)、甲骨文 (ORCL)、MGX 等公司支持的价值 1000 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星际之门”(Stargate)的推动下,半导体股在一天前刚刚飙升。
随着对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需求强度的质疑浮出水面,这种兴奋情绪迅速降温。Needham 的分析师表示,2024 年对半导体公司来说喜忧参半。随着科技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的业绩蒸蒸日上,而那些依靠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和汽车的芯片制造商却在与疲软的需求和充裕的库存作斗争。
SK 海力士发现,即使未来存在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相关芯片的需求依然强劲。不过,专家提醒说,人工智能的扩张速度可能会在 2025 年放缓,从而缩小消费型半导体和人工智能型半导体之间的差距。美股投资网TradesMax.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周三美股盘后,美国铝业(AA)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Q4营收为34.9亿美元,同比增长34%,好于市场预期;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2亿美元,上年同期亏损1.50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04美元,也好于市场预期。
第四季度,氧化铝产量环比下降2%至239万吨;铝产量环比增长2%,达到57.1万吨,主要是由于巴西Alumar冶炼厂重启持续取得进展。
出货量方面,第三方氧化铝出货量环比增长12%,主要是由于交易量增加。铝出货量环比持平,为64.1万吨。
截至季度末,公司现金余额为11亿美元。
美国铝业表示,如果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可能会造成客户成本每年增加15亿至20亿美元。
展望未来,美国铝业预计,2025年氧化铝产量将在950万至970万吨之间,将比2024年有所减少,原因是Kwinana冶炼厂产量削减。2025年氧化铝出货量预计将在1310万吨至1330万吨之间,与2024年保持一致。
美国铝业预计,由于冶炼厂重启,2025年铝产量将在230万至250万吨之间,比2024年有所增加。2025年,铝出货量预计将在260万至280万吨之间。
截至发稿,美国铝业盘后跌0.88%,报38.44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美国航空(AAL)公布了其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第四季度营收达到136.6亿美元,同比增长4.6%,超出市场预期的134亿美元。第四季度,美国航空净利润增长至5.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900万美元大幅上升。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0.86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0.65美元。从全年来看,美国航空2024年实现营收542亿美元,净利润为8.46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1.24美元。
据了解,美国航空第四季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调整运力的措施以及持续强劲的市场需求。在该季度,美国航空的国内、大西洋、太平洋航线以及整体客运单位收入均领先于美国其他网络运营商。然而,展望未来,美国航空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将出现意外亏损,这与其他竞争对手利用冬季强劲需求和高国内票价获利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美国航空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的每股亏损将高达0.40美元,而根据彭博社的估计,分析师平均预期每股盈利0.01美元。
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基于当前的需求趋势和燃油价格预测,美国航空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的每股亏损将在0.20至0.40美元之间,高于分析师预期的0.04美元。
此外,该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的单位成本(不包括燃料)将因运力下降而上升低个位数百分比,预计运力将比去年同期下降2%。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美国联合航空和达美航空的前景则更为乐观。它们指出,冬季前往欧洲的旅行需求强劲,国内机票价格也在上涨。相比之下,美国航空广泛的国内航线网络和阳光地带枢纽使其面临更大的票价上涨风险,因为去年各大航空公司削减了不盈利的航班,以减少过剩座位。
此次挫折对美国航空来说尤为不利。该公司几个月来一直在努力挽回去年流失的商务客户,此前公司放弃了鼓励企业客户直接预订而非通过第三方旅行经理预订的做法,导致其损失了15亿美元。
在重夺商务旅行业务方面,美国航空进展缓慢。第四季度,其商务旅行业务的收入份额同比下降了9%。公司预计本季度将提升2个百分点,并表示有望在今年年底前恢复间接预订收入的全部份额。
截至发稿,美国航空盘前跌超8%,报17.12美元。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福特汽车(F)因担心电池故障在美国召回272,817辆汽车。此次召回涉及2021-2023年野马运动(Bronco Sport)和2022-2023年Maverick车型。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在受影响的车辆中,12V电池可能会出现内部焊接和/或铸造带失效,这可能导致电池在驾驶时突然退化。”
电池故障可能导致包括危险灯在内的电气配件丢失,或者导致驱动电源丢失,从而增加撞车的风险。
2024年9月24日,福特收到了汽车监管机构缺陷调查办公室(ODI)的非正式调查,涉及 19 份车主问卷,这些问卷声称在收到现场服务措施的补救措施后,车辆出现动力损失 (LOMP)。截至 10 月 29 日,在 238 项 LOMP 指控中,有 234 项是使用 Camel EFB 电池生产的车辆。
福特汽车表示,截至2024年11月20日,它还没有发现任何与这种情况有关的事故、火灾或伤害。经销商将检查并在必要时免费更换12伏电池。车主通知信预计将于2025年2月3日寄出。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欧洲消费者组织(BEUC)周四表示,Meta Platforms(META)修订后的付费无广告订阅服务除违反反垄断法外,还可能违反欧盟消费者和隐私法。该组织敦促监管机构对这家美国科技巨头采取行动。
Meta于2023年为旗下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了收费服务,随后向欧洲用户提供了接收不那么个性化广告的选择,并在去年将收费削减了40%。BEUC在2023年向消费者保护部门投诉了这项收费服务,并表示去年的改变只是表面上的。
BEUC总干事Agustin Reyna表示“在我们看来,这家科技巨头未能解决Facebook和Instagram用户没有得到公平选择的根本问题,而且在继续推动用户使用其行为广告系统的同时,却在无力地辩称自己遵守了欧盟法律。”他补充称“重要的是,消费者和数据保护当局以及欧盟委员会要迅速调查Meta的最新政策,并在必要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消费者。”
BEUC声称,Meta的误导行为和不明确的条款引导用户选择其首选选项。该消费者组织还表示,用户不可能自由同意其数据被处理,而且Meta也没有尽量减少从用户那里收集的数据。此外,BEUC还指责Meta降低了对不同意使用其个人数据的用户的服务质量。
Meta则表示,去年的变化是对欧盟监管机构要求的回应。去年7月,该公司被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指控违反了《数字市场法案》,称其付费无广告服务对用户构成了二元选择。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好未来(TAL)公布了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Q3净营收6.064亿美元,同比增长62.4%;归属于公司净利润为2310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2390万美元;基本和摊薄后每ADS收益均为0.04美元。
Non-GAAP归属于公司净利润为3860万美元,上年同期亏损190万美元;基本和摊薄后每ADS收益均为0.06美元。
毛利润同比增长59.6%至3.198亿美元。营业亏损1740万美元,上年同期亏损3220万美元;Non-GAAP下营业亏损190万美元,上年同期亏损1020万美元。
截至2024年11月30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额为38.358亿美元。
财报公布后,截至发稿,该股盘前涨近9%。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美股投资网获悉,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近日发表报告指出,人工智能(AI)即将“变得具象化”,这将对制造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特斯拉(TSLA)的股价构成重要意义。
Jonas表示“我们曾告诉客户,特斯拉位于一场潜在的技术‘寒武纪大爆发’的中心,这场爆发正引领一个全新的形态学时代。”所谓“寒武纪大爆发”指的是约5亿年前地球上物种快速演化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生物多样性迅速发展,动物开始拥有复眼、鳃和牙齿等特征。Jonas借用这一生物学现象来比喻,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制造业发生类似“寒武纪大爆发”的环境变化因素。
AI的初始阶段主要通过文本学习,例如ChatGPT和其他大语言模型。在下一代AI技术中,特斯拉、Alphabet旗下的Waymo和英伟达(NVDA)等公司正利用视觉数据训练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和无人机。
Jonas指出,特斯拉具备资本和视觉数据的优势,能够在AI向具象领域扩展时占据先机。但特斯拉对捕捉和分析视觉数据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影响?Jonas坦言“远远不止零。”
尽管这份报告更像是一场思维实验而非具体的财务预测,Jonas还是建议投资者亲身体验相关技术。他提问道“有多少人今天见过机器人?又有多少人体验过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软件或乘坐过Waymo的自动驾驶出租车?” 他认为,亲自感受这些技术对投资者而言非常重要,因为特斯拉的股票走势表明,投资者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AI投资,而不仅仅是汽车公司。
Jonas对特斯拉股票持乐观态度,给予“买入”评级,并设定目标价为430美元,其中约260美元来自AI相关的自动驾驶技术。他尚未对人形机器人业务进行估值。特斯拉计划于2026年开始大规模销售人形机器人。
然而,尽管市场对特斯拉充满期待,其股价在本周三下跌2.1%,收于415.11美元,而标普500指数上涨0.6%,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0.3%。
同一天,Wedbush分析师Dan Ives将特斯拉的目标价从515美元上调至550美元,并维持“买入”评级。他表示,“自动驾驶和Optimus(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换句话说,AI的潜力不可忽视。
今年以来,特斯拉股价上涨约5%,自11月5日总统选举以来涨幅达到69%,自10月10日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活动以来则累计上涨约78%。根据FactSet数据,目前分析师对特斯拉的平均目标价约为339美元,比选举后上涨了104美元。约46%的分析师给予“买入”评级,而标普500成分股的平均“买入”评级比例为55%。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
在资本市场里,好公司的评判标准从来不是唯一的。但大部分时候,头部投资机构都会被视为是市场中的“聪明资金”,而他们的动向也往往会引发广泛关注甚至模仿跟随。这是因为大型投资机构通常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和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他们会依据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以及公司估值等因素制定长期投资策略,投资决策流程更加科学和系统化。
眼下,全球局势波谲云诡,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延续深刻调整的趋势。身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交织的市场环境之中,头部投资机构作为市场“风向标”,其动向自然尤其值得投资者们重视。
开年不久,正是新旧交替之际,中概股那边便传出了重磅消息。怪兽充电(EM)宣布,董事会于1月5日收到了中信资本旗下“信宸资本”及公司管理层发出的初步非约束性建议书。建议书指出,收购方将以每股1.25美元的价格收购怪兽充电的所有美国存托股票(ADS),审议价格较消息发布前该公司的最后收盘价溢价约74.8%。
信宸资本脱胎于被誉为“中国黑石”的中信资本旗下的私募股权投资部门,无论是行业地位还是专业性想必均无需再过多强调。
而怪兽充电作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一路走来也曾有过众多高光时刻。不过,近两年在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烈度上升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干扰下,该公司原先的成长节奏被打乱,随之而来市场中各种“噪音”也渐渐多了起来。
更不消说,这些年里受到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人民币贬值,以及投资者预期降低等一连串负面因素的打击,中概股表现普遍承压。身处其中,怪兽充电的股价走势及流动性情况无法尽如人意也实在不令人意外了。
尽管市场上的“噪音”始终没有完全消散,但信宸资本依然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以高溢价私有化怪兽充电,背后用意引人深思。
据笔者观察,若置于全球视角之下,资本市场里投资机构“逆市”而为、反向操作并最终取得超额收益的案例其实屡见不鲜。就拿股神巴菲特来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便曾面临巨额损失、诉讼和高额拨备压力,当时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市场对其信心极度低迷。但彼时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50亿美元购买了美国银行的优先股,事后看这一投资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从无数相似的案例里不难得出结论,当市场预期过于一致时,往往会有一些潜在的价值线索被忽视,而此时也很可能是孕育出新的商业机遇的时刻。
回看怪兽充电,毋庸讳言,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公司处在业绩筑底回升、业务尝试多元化的“混沌”时期,这一阶段外部投资者预期混乱,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和估值定位尚不清晰,再加上中概股整体承压,怪兽充电的股价走势不理想也确实情有可原。但话分两头,各种明面上的利空因素其实早已为市场所充分消化,哪怕信宸资本没有对其私有化的意愿,怪兽充电的股价恐怕也早已跌无可跌。
而在上述已被完全计价的不利因素以外,怪兽充电身上的许多结构性的亮点则可能被市场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比如,怪兽充电被验证有效的商业模式、在移动电源产品供应链里的长期积淀,以及丰富的市场拓展经验,都是值得被肯定的重要竞争力;又比如,截至去年二季度末,公司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和限制性现金仍有32亿元,这也意味着公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能保持财务灵活性,并为后续的业务扩张乃至对外投资提供支撑。
再考虑到信宸资本在收并购领域有着大量的成功案例,尤其是近年来麦当劳中国交出的成绩单,更是向世界展示了其是如何让一家跨国企业重新迸发出强劲的增长活力的。既有珠玉在前,美股投资网认为信宸资本在成功私有化怪兽充电后,双方之间也会产生一系列值得各方期待的化学反应。
当然,此次信宸资本及公司管理层发出的要约尚属初步非约束性建议书,接下来怪兽充电的私有化事宜仍存在不确定性;而放长眼光来看,信宸资本与怪兽充电之间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现在下定论也为时尚早。尽管一切都还是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状态,但头部投资机构在综合权衡后仍向怪兽充电抛出橄榄枝,这个动作本身大概就足以说明很多事情了。至于接下来怪兽充电私有化的进展,美股投资网财经则将持续关注。
资讯来源:美股投资网 TradesMax.com 美股大数据 StockWe.com